玩老玉不玩雞骨白都不叫高手!
玉器被人們發現與使用,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根據實物考證:早在數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了玉器。建國後,由於田野考古事業的迅猛發展,經過發掘,河南、湖北、陝西、山東、浙江、安徽等地連續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玉石器物,除刀、鏟、斧、錛、鑿等半石半玉的生產工具之外、還出土了不少玉飾品,如江蘇南京北陰陽營、浙江餘姚河姆渡、山東大汶口、安徽凌家灘、黃家堰等遺址出土玉璜、、環、管、珠、瑗等玉飾品,可謂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無論從玉材、造型、製作工藝等方面看,都是相當精美絕倫的。
圖為:雙孔虎形佩,此藏品已收入博可古今
玉為什麼會雞骨白?這是令很多的收藏者學者都很費解的問題。但是這確實是古玉被埋藏的一種變化形成,所謂雞骨白玉器,顧名思義,是指玉器已鈣化變成雞骨頭一樣呈白色。
有關雞骨白玉器的形成原因,其說法不一
有說古玉器埋在地下,我國地大物博,地下土壤所含元素是多種多樣的,各地都有所不同,如北土壤乾燥且含鹼性大,南方土壤潮濕且含酸性大,「象牙黃」古玉器一般在北方出土,受北方地下鹼性黃土的侵蝕而成。「雞骨白」「魚骨白」古玉器則一般都是在南方出土的,是受南方地下土壤中氫氟酸的侵蝕而成的。
圖為:雙孔虎形佩,此藏品已收入博可古今
當代古玉大師楊伯達先生在《傳世古玉辯偽綜論》中指出:「土中含氫氟酸的濃度與玉器侵蝕的程度成正比。如杭州餘杭地區土壤中氫氟酸含量較高,對良渚文化玉器由表及裡的侵蝕就較為嚴重,使之均變為雞骨白,反之,江蘇地區太湖東岸及上海附近的良渚文化玉器變成雞骨白的並不多,說明土中氫氟酸含量甚微。
有的說古玉?埋在地下,與墓坑中有機陪葬品有關,由於這些有機物腐爛時放出的熱量,玉器長期處於微熱之中,致使鈣化發白、發黃。
圖為:雙孔虎形佩,此藏品已收入博可古今
還有的說玉器埋在地下,受到古屍水的腐蝕而逐漸形成。
總之,以上這些觀點,均有著一定的道理。但概括起來,萬變不離其宗,正如我國著名玉器研究專家楊伯達先生所提出的「雞骨白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受氫氟酸使然」。
圖為:雙孔虎形佩,此藏品已收入博可古今
雞骨白在民國時期曾經風靡過,當時的古玩圈裡有一個說法:玩玉器不玩雞骨白都不叫高手。雞骨白有多種,類似淡黃色的「雞骨白」稱為「象牙白」;類似黃土一樣的黃色稱為「象牙黃」。類似發青的顏色稱為「魚骨白」,總稱「雞骨白」,所以極為名貴。
TAG:古月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