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1):遍知自性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1):遍知自性

禪修的障礙和對治(1):

遍知自性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一:

障清凈處

一、征

云何凈障?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七(之下):「次解凈障,於中有二,初解凈障,二以四句分別能凈障行。前中先總標列,次隨別解釋,於中兩番。」

「云何凈障」,怎麼叫做凈障呢?清凈自己內心的障礙。必須將障礙凈除,修行才能成就。

二、釋

二、一、別辨相

二、一、一、標

謂即如是正修加行諸瑜伽師,由四因緣能令其心凈除諸障。

現在正在修止觀的瑜伽師,有四種因緣能令自己內心清凈,去除所有的障礙。

二、一、二、征

何等為四?

是哪四種呢?

二、一、三、列

一、遍知自性故,二、遍知因緣故,三、遍知過患故,四、修習對治故。

「遍知」障的「自性」,「遍知」障的「因緣故」,「遍知過患故」,「修習對治故」。

二、一、四、釋

二、一、四、一、遍知自性

云何遍知諸障自性?

謂能遍知障有四種。

一、怯弱障,二、蓋覆障,三、尋思障,四、自舉障。

「謂能遍知障有四種」不同。

怎麼叫做「遍知諸障」的「自性」呢?諸障的體性。

修行時會有這四種障出現,一、怯弱障,二、蓋覆障,三、尋思障,四、自舉障。

二、一、四、一、一、怯弱障

怯弱障者:謂於出離及於遠離勤修行時,所有染污、思慕、不樂、希望、憂惱。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七(之下):「初番中。怯弱障者:謂於涅盤出離法及於世出世道遠離之法勤修行時,於雜染法有戀慕不樂希望憂惱,故心怯弱。」

「怯弱障者」,什麼叫做「怯弱障」呢?於修止觀時,會有很多雜染的煩惱在心裡,不能勇猛精進修止觀。在修離欲止觀時,或在修身、心遠離、處所遠離時,有染污思慕的心;或想念親友等;不歡喜遠離的境界;於五欲境界有很大的希望與追求,如追求不到就很憂惱,這些都是屬於怯弱障。

韓清凈《披尋記》:「染污思慕等者:謂與在家及出家眾樂相雜住,若未會遇,思慕欲見,是名思慕。不樂遠離,寂靜而住,是名不樂。廣大希欲,不知喜足,是名希望。於妙五欲,若求不得,得已復失,心生愁戚,是名憂惱。如是一切,染污相攝,故說為障。

在家人和出家的人在一起雜住。「若未會遇,思慕欲見」,歡喜某一個人,如果沒有遇見的時候,心裏面就想念,想要和他見面,「是名」叫作「思慕」。「不樂遠離,寂靜而住」,不歡喜寂靜,喜歡喧鬧,若令其在寂靜處所修行,心不喜歡,是名不樂。

「廣大希欲,不知喜足,是名希望」:就是廣大的希欲,對物質很多的追求。「不知喜足」,不感覺滿足「是名希望」。「於妙五欲,若求不得,得已復失」:於妙五欲,若求而不得的時候,心裡也不歡喜;得已復失的時候,心裡也是憂愁,是名叫做憂惱。

「如是一切染污相攝,故說為障」:這些事情,染污相攝的,這就是障。這樣的情形,修學止觀的事情,就修不來了!修不來了,然後結果呢,自己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唉呀!我的業障重,我不能得聖道。以上種種染污的煩惱在心裡,能障礙修止觀,失去精進力,名怯弱障。

二、一、四、一、二、蓋覆障

蓋覆障者:謂貪慾等五蓋。

五蓋:一、貪慾蓋,二、瞋恚蓋,三、惛沈睡眠蓋,四、掉舉惡作蓋,五、疑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空不異色的「色」是啥意思?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辨次第。飲食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