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養生,養心健脾,安度盛夏!
時至小暑,濃蔭的綠樹,早上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屋外溫熱的暖風已經在等候著納涼的人,一年一度的小暑節氣,炙烤著大地,熱氣騰騰的來到眼前。
暑字,拆開來看,日烤下者,猶如蒸籠熏蒸一般的炎熱。於是,民間就有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7月流火,三伏40天,小暑頭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伏」是藏伏、潛伏的意識,提醒大家在夏日炎炎的這段時間要小心躲避暑蒸濕熱之氣。小暑的到來,意味著三伏天的開始。
小暑,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夏時節正是開始。古人曾有這樣的記載:「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令則熱氣猶小也」。古人也觀察到小暑時節會出現「三物候」:溫風至,蟋蟀居宇,鷹始鷙。小暑日,大地上風都帶著熱浪。蟋蟀逃離酷熱的曠野,躲藏到屋檐下、樹陰處避暑,不願待在酷熱的曠野。天上的老鷹,也因耐不了地面蒸騰的熱氣,而飛到清涼的高空盤旋覓食。反正,小暑的到來,意味著熱天是實實在在的來了。
小暑開始轉為陽消陰長,陰生於地下,盛陽覆於陰上。人置身酷暑,但陰寒在內。陰陽交錯,人容易生病。三伏天的到來,要注意養生。比如:夏季宜食苦,喝消暑湯。農村嘗新米、喝新酒、比賽吃西瓜等民俗活動。城市的人們走入大山、鄉村,感受大自然的清涼。
但是氣溫高、濕度大,容易情緒波動、心煩氣躁,乏力,食欲不振,蚊子叮咬失眠,所以消化系統疾病、皮膚病等是高發期。中醫講究未病先防,平時如何注意飲食起居呢?小暑如何養生:
1、夏季要養心,靜則生陰,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
2、夏天出汗多,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傷心之陰陽。夏天要降低活動度,避免過度出汗,適當喝點淡鹽水。
3、夜卧早起,每天最好5點起床活動。若起床太晚,體內的陽氣沒法得以舒展,鬱結體內,容易上火、身體疲乏。郁久化酸,易損傷腎臟,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壓等。
4、夏季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豆製品;解暑利濕,健脾益腎。若有腎病不建議吃豆製品。飲食忌貪涼,若食生冷過多,使水濕固脾,脾胃升降,運化功能障礙,就會積水為患。所以,夏季要吃苦,苦瓜等,清泄暑熱、以燥其濕,增進食慾。
5、悶熱難眠,避免空調溫度過低,風扇直接對著吹,赤膊不加遮蓋。
6、腸道傳染病,把好病從口入,剩飯剩菜一定回鍋加熱,勿食變質的飯菜。餐具、茶杯等要經常消毒。適當喝檸檬汁,對預防腸道感染有預防作用。
7、滅蚊蠅,尤其蚊子,防止皮膚感染及皮膚過敏,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注意。
※夏季,年輕人要謹防急性泌尿繫結石!
※航班上的緊急救援,乘坐飛機胃吐血死亡之思考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