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找美好-《從茶之九難到一杯好茶》導讀
(定海山芽茶禮盒包裝)
羽在《茶經-六之飲》中說,好茶非九難而不成,並在茶之製作、茶器之選和煮茶品飲之道中論述了他對茶的追求。陸公在千年之前的相關準則,在當代卻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特別是在煮茶品飲中,把茶飲從生活和藥理中提升到了精神的層面。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一片茶葉能夠有如此之多的變化,從六大茶類,到十里不同風的民間茶俗,從二千餘種有名之茶,長達千里的茶馬古道,無述說著這片葉子的神奇。喝茶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的一件事情,沒有什麼特別,然而,領略茶的魅力,我認為還是需要真正的了解茶。這幾年,作為定海山茶業專業合作社社長,我希望能定海海島茶產業發展做點事情。而最為重要的是,有需要一片認真做好茶的心,在時間的積累,必然能夠越過定海山茶開始時的難關。也許要形成定海茶產業的一杯好茶,也必然會經歷產業發展的「茶之九難」。
(定海山芽茶顏色脆綠,為單芽茶,嫩度極好)
系列的文章是我對於一杯好茶的理解,首先出自吳覺農先生的《茶經述評》的閱讀,也是為這幾年來做茶過程中自己對於所謂好茶的一種認識,在這篇文章的序中,我認為作為一個茶人,一杯好茶應該成為人生的一種追求,一個境界,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既便是很難也不應該為難所困。
(沖泡後的定海山芽茶)
茶之九難是整個文章的所要表達的思想的一條主線,因此從第二篇開始,用了五篇的篇幅,圍繞九難之一曰造,從茶之源入手,從茶樹立地條件、品種、環境、時間、採摘、製作原理和工藝等方法,以定海山茶的製作為實例,介紹了如何做出一款好的的相關要點,希望給不大了解茶葉種植和加工的朋友有所參考。
茶葉製作完成後,進行茶的鑒別是九難之二曰別,這裡用三篇的篇幅介紹了茶經中的陸羽的別茶方法,自然也介紹了當下茶葉鑒別的工具、方式和常用方法。
在寫完前十篇後,我希望自己從生產者、消費者的不同身份對何謂好茶進行了一次概述,算是對前面的一個總結吧。
(穀雨前後的茶,東海綠珠,注重滋味)
難之三曰器,從陸羽的二十四茶器開始,講述了器在茶的發展過程中,或者在茶的精神形式的展示中的作用,特別在這裡我引入了日本的茶道精神和美的形式,最後是向大家介紹了我所喜歡的茶器。
(定海山芽茶及內罐)
九難之四曰火,五之曰水、六之曰炙、七之曰展、八之曰煮都集中在《茶經-五之煮》中,在這裡,一杯好茶從火、水的選擇和炙、末、煮的技術的結合,是把茶變成茶湯的一種技藝,而這個過程正如當代茶葉用熱水沖泡一樣,需要相應的練習和認真用心的態度。
九難之末曰之飲,一杯好茶,為飲者準備,如果說煮水泡茶之人末能泡出好茶,但品飲者亦有時卻能彌補缺憾。當下的品飲中,一杯好茶更需要有飲者,而品飲的過程,更應該強調精神層面的感受,而我非常贊同唐時飲茶的浪漫,茶之道風仙骨,盧仝的七碗茶所代表的浪漫的自然主義,也許正是我們當下所缺少的。在茶的世界裡去感受生活的浪漫,生命的自然,也許是我所寫茶之九難到一杯好茶系列文章所得到的最深感受。
定海山茶,海島味,鄉土情。
(定海山用鳩坑群體種製作的小葉種紅茶)
(本文共21篇,總字數約6.3萬餘字,主要參考文獻為吳覺農先生的《茶經述評》,歡迎閱讀,並請提出寶貴意見。)
※網友偶遇章澤天劉強東買菜,奶茶妹妹打扮樸素,顏值依然很高
※今夜不喝茶,只談花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