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健康:養生要「天地人三和」與大自然齊步走新安家族

大健康:養生要「天地人三和」與大自然齊步走新安家族

新安堂

健康丨養生丨文化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情懷丨有內涵

養生順「天時」、講究天人合一

大自然有「風寒暑濕燥火」6種氣候變化。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養生觀,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大自然有"風寒暑濕燥火"6種氣候變化,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飲食還是穿衣服、體育鍛煉等,都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黃帝內經》說到一年四季有變化,人們的作息也要與之相適應。春天,萬物從沉睡中蘇醒,開始萌發,生機盎然。人也應該緩過神來,晚睡晚起,多在戶外活動,以舒展一冬沒有活動的筋骨,活絡氣血,排出冬天積鬱在體內的濁氣。夏季到了,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生物儘力吸收陽光、水分,製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種養分。

人們也和隨著晝長夜短而晚睡早起,相應調整勞作時間。秋高氣爽,天高雲淡,雖然秋風爽人,但也隱含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殺機。為了預防這些疾病,最好爬山登峰,居高遠眺,不僅考驗呼吸道,也鍛煉心臟功能。嚴酷的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動物多蟄伏,或減少運動量。人們宜早睡晚起,深居簡出,多曬太陽。

總之,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改變,人也應該適應環境。這就是天人合一的養生道理。

養生占「地利」、注重環境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其實就是「天人」不能合一的表現。比如,北方人過不慣南方的冬天。按理說,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都過來了,南方零度倒過不去了?

其實,這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潮濕,同樣的溫度,北方人在南方就會覺得陰冷不爽。而南方人到北方生活,易出鼻血,這是因為北方氣候乾燥。這時候,只有進行相應的鍛煉,才能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篇》,指的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採取能夠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手段而進行的保健活動。

中國的養生之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獨樹一幟,為保護炎黃子孫的健康和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傑出貢獻。

如今,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不少人在獲取現代養生保健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向古人取經。在學習古代養生理論和方法的同時,應當堅持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和健康觀,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意味著死亡的開始,生長壯老已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如何對待死亡,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話題。有的人能夠正確對待,泰然處之;有的人則懼怕不已,惶惶不安。

此外,全國各地由患者組織的「抗癌俱樂部」、「糖尿病俱樂部」等,也很好地展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希冀。這一點,對老年人尤為重要,追求健康、渴望長壽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老年人大多體弱多病,各種功能下降,希望能夠老有所醫,老有所樂,於是努力尋找延年益壽的方法,對醫療保健有著強烈的需求。

因此,如果不能正確地對待生死,則很可能被時下一些以牟利為目的的醫療保健商所欺騙,成為他們獲取利益的目標。

養生講「人和」,保持內心快樂

科學對待傳統養生方術,我國古代養生理論和方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時代的限制,傳統養生方術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那麼,該如何正確對待它們呢?科學的方法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吸收精華,這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獲取養生知識的一個基本原則。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來,隨著回歸自然和全球保健熱的出現,一股崇古復古的潮流也隨之而起。一些人利用人們追求養生長壽的美好願望,披著科學的外衣,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到處兜售早已被扔進歷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和迷信巫術,干著圖財害命的勾當。

這些人往往以「某某家」、「某某王」自居,對此,應引起廣大群眾的高度警惕,特別是那些自稱能包治百病的「神醫」,更要謹防落入他們的圈套。

因時因地因人施養,健康長壽並非一朝一夕或通過一功一法就能實現,我國歷代養生學家都主張養生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針對各自不同的特點,審證求因,辨證施養,多種形式,全面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句養生民諺,我們在運用時就要講究「三因制宜」。從時間上來講,「春捂」主要在早春,一定要捂過「倒春寒」,等氣候基本穩定之後才能漸次減衣;而「秋凍」則主要在仲秋,一旦進入晚秋,就應當及時添衣。地域方面,北方應延長「春捂」的時間,並縮短「秋凍」的時間,而南方則恰恰相反。

就人體而論,上述內容只針對青壯年和無病之人,對老人、小孩和患者就不能一概而論,而需加強「春捂」,不可過早減衣;在晚秋時,則要儘快添衣,否則就容易生病。

總之,養生除了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要進行辨證,若不問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一個食療方,大家都來吃,難免不出現問題。

重視治療,有病不能諱疾忌醫

人生活在世間,不可能不生病,生病不可怕,但是生病了,需要及時治療,不能耽誤治療,每一種疾病,都有最佳治療期,如果錯過了,再根治就非常困難了。

俗話說「冰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是身體有各種因素,長期累積形成的,對於患者,一定要認清自己的病情,不要急於求成,幻想一天就把病看好,這個顯然不可能,所以需要耐心去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從某種意義上講,疾病也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與生命同樣古老,相伴相隨。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也不可能一輩子不生病。

迄今為止,世上還沒有使人長生不老的仙方妙法或靈丹妙藥。所謂養生,不過是通過調養自身的生生之氣,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然而,一旦生病的話,就應當及時去找醫生診治,並聽從醫生的勸告和安排,信任放手,積極配合,切莫諱疾忌醫,將小病養成大病。人命關天,健康無價。

人們對時下的「養生熱」要有冷靜的思考,要始終把科學性放在首位,堅持上述「四項基本原則」,學習傳統養生理念和方法,結合日漸成熟的醫學科學力量,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有一點非常重要:患者一定要有信心,配合醫生治療,自己也要適度鍛煉,增強身體素質,保持良好心態,戒驕戒躁,不要吃了幾次中藥,不見起色就停止治療,這樣根本不可能達到治療效果的,一定要堅持治療,只有堅持治療這樣才能有真正康復的希望!

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南一塵

2017年5月19日寫於陋室

溫馨提示:

如果你有什麼疑問,或者諮詢相關的健康問題,請在下面留言!

如您還有其他健康問題,請前來諮詢!

新安醫家、百年傳承

如果您喜歡本文,長按下圖即可關注,並請在頁尾點贊並傳播出去~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安家族 的精彩文章:

詩經里:關中六月·夏新安文集

TAG:新安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