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海道的風情畫 人性美的詠嘆調

北海道的風情畫 人性美的詠嘆調

我非常喜歡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感人至深的經典電影《遠山的呼喚》,以至於2006年間,同事為我申請QQ號,問用什麼Q名,我脫口而出:遠山的呼喚。從此,這個名字就跟隨著我10多年了。

我一次次向朋友們推薦這部電影,碰到機緣相合、志趣相投的人,《遠山的呼喚》也是話題之一。高倉健飾演的田島耕作、倍賞千惠子飾演的民子和小主人公武志,讓我們跨過了世紀還念念不忘。

我以為,這部電影是北海道的風情畫,人性美的詠嘆調。

年輕的民子,不管不顧地跟隨丈夫來到北海道拓荒,不久男人就撒手人寰,她和年幼的兒子靠飼養奶牛為生。在一個下著瓢潑大雨的深夜,身份不明的田島耕作出現了,請求民子讓他在牛棚里避雨過夜。

故事就是從這裡徐徐展開。田島耕作在民子的牧場幹上了短工,和小男孩武志交上朋友,高大的身軀成了這個柔弱家庭的支柱。就在民子從心裡開始接受田島耕作時,這個人卻在賽馬會上被警察認出,歸案後判刑4年。茫茫雪原里,列車穿越兩人曾經勞作歡笑過、如今已經衰敗的牧場,把帶著手銬的田島耕作載向服刑地,民子和武志,則在心裡深情地呼喚著他的歸來。

可以說,《遠山的呼喚》是一篇意境悠遠的抒情散文。最讓我稱道的,是整部電影中散發著的人性美。蒼茫的原野,遼闊的牧場,深邃的天空,自然、靜穆、乾淨,人物之間感情的發展,也如此這般美好、純潔而無瑕。

北海道冬季的蒼涼、春天的蓬勃、夏天的葳蕤、秋天的斑斕,在影片中一覽無遺。當時的北海道,應該是人煙稀少吧,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是沒有受到現代工業社會污染的世外桃源。原始有原始的好處,人們和外界接觸不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會蠅營狗苟,不會勾心鬥角,不會惟利是圖,人性中本能地儲存著真、善、美。我們看到,民子與農戶之間的交往,簡單,瑣碎,卻充滿了真誠、溫馨。民子受傷住院後,淳厚的山民們伸出援手,即使是「騷擾」民子的虻田身上自然而然表露出來的真性情,也讓人感嘆不已。田島耕作和哥哥在車站見面的場景和對白中釋放的兄弟之情,彷彿是一首動人的抒情詩。

我始終覺得,茫茫人海中,人和人就彷彿太空中的兩顆星星,是極少有相遇、相知、相愛的概率的,很多時候,就是兩列對開的火車。我曾經在一篇散文里寫道:「那人又說,不管將來是否孤獨、是否無助,我們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開開心心走下去。你回著:不同的旅程中,總有不同的人相伴。走著走著,也許在某個路口,揮揮手,各自就轉入了不同的方向。所以,相伴的時候一定要憐愛,牽手的時候一定要用心,因為,一旦到了告別時刻,就不知道再見的地方是哪一個港口、哪一個車站了。」這段話,簡直就是田島耕作和民子命運的註解!

因為不堪忍受債主的侮辱,田島耕作一氣之下動手殺人,爾後東躲西藏、四處流浪。民子對貿然闖入的陌生人從防備、戒備,到收留、依靠,最後是依賴、依戀,遠離都市喧囂的兩個小人物交往之間真情實感的汩汩宣洩,在北海道浩茫壯美的大牧場背景的襯托下,洋溢著田園牧歌一般的情調,使我們彷彿置身其中,成為故事裡的人物。夕陽下,他們三人漫步在原野的鏡頭,讓人莫名地感動。奶牛生病的夜裡,狂風暴雨中無助的民子那句 「你不要走」的表白,直抵我們的心扉。影片結尾,火車上,被判刑的田島耕作和上車相送的民子, 默默地四目相對,警察很人性地為他遮住手上的鐐銬。那個被田島耕作揍過、後來成為好友的虻田也坐在民子一邊,用自己的話替民子表達心聲:「啊,太太,很久不見了,聽說你不養牛啦,到城裡工作去啦。你和你兒子娘兒倆要等你丈夫回來,要等幾年呢,這是真的嗎?」說著說著,虻田突然哭了,堅強、剛毅的硬漢田島耕作也流下了眼淚。這個鏡頭,讓觀眾無不動容,潸然淚下。

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遠山的呼喚》這部電影還被我們一再提起?還能撥動我們的心弦?其實就是影片中的人性和人性美打動了我們。不管承認不承認,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變化,人性和人性之美,是文學創作永恆的主題。比如我一再提到的雨果的《九三年》中「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比如托爾斯泰的《復活》中聶赫留朵夫願意追隨瑪斯洛娃自我流放於西伯利亞,都是人性發現和蘇醒的頌歌。而《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第四十一個》,之所以成為前蘇聯戰爭文學作品的經典,不也是因為有著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描寫,對人性美進行熱情的謳歌嗎?

只有真誠才能打動人,只有人性才能感染人。我們應該用有血有肉的故事、真實可信的細節、栩栩如生的人物,來演繹生命的意義,書寫情感的華章,詮釋人性的美好,而不是靠空洞的口號,枯燥的說教。

(寫於2018年7月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蔡卓凡 的精彩文章:

TAG:蔡卓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