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對沖直立行走負作用的鍛煉,都是耍流氓
①
朋友圈曬什麼只會招人羨、不會招人怨?
曬二胎,會刺激懷不上的;
曬美食,會刺激為減肥煩惱的;
曬旅遊,會刺激沒錢沒閑的。
只有曬運動,對,曬運動就很討巧。
既能招人羨慕,覺得你生活有激情有品質、身體機能好。
又不會招人忌怨。
我佩服佩服就夠了,運動誰不會,只是我懶得動而已!
因此,曬運動儼然成為朋友圈第一裝逼行為。
健走、跑步、騎車、登山、打球、游泳、廣場舞、健身、瑜伽。
朋友圈中百花齊放,煞是熱鬧。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鍛煉方式都科學呢?
作為一名生命科學的愛好者,我不無憂慮:
大部分人採用的鍛煉方式不妥,弊大於利。
我認為,不能對沖直立行走負作用的鍛煉,都是耍流氓!
②
凡事需回歸本源來分析。
人的基本形態是直立行走。
「站起來」是從猿到人進化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但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沒有什麼事情,永遠偉大光榮正確。
「站起來」同樣如此。
為了「站起來」,我們的祖先可以說是「不惜代價」,以至今天我們還不得不為此買單。
首先,脊椎不堪重負。
直立脊椎從耗能角度看,既經濟又有效。
人類直立行走消耗的能量,只有四肢著地行走的黑猩猩的四分之一,而且也省力得多。
這意味著巨大的進化優勢。
但在進化優勢背後,卻有著「生命不承受之重」的隱患。
它從原先的起拱頂作用,變成了承重立柱。
椎骨長期受到擠壓,椎間盤就很容易突出,壓迫脊椎神經,引起疼痛。
你看現實中,頸椎、腰椎病已成為中、老年人的標配。
而除了人類,沒有一種靈長類動物領教過這種脊椎不適。
③
其次,腿腳有苦難言。
人類雙手得到解放的同時,意味著原本由四肢負擔的重量,全交給了雙腿和雙腳。
這帶來了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骨密度降低。
為了應對直立承重,人類的腿腳骨骼變粗。
但骨頭一大,密度就容易跟不上。
比如腳。
為了當好底坐,人的腳後跟,比所有靈長類動物都要大。
體重100斤的女性的腳骨,比300多斤的大猩猩的腳骨還大。
但它主要由稀鬆的網狀海綿骨組成。
這樣的後果就是,骨骼組織暴露面積增加,鈣流失加快。
年老以後易骨質疏鬆疼痛,甚至骨折。
另一個問題,關節慢性磨損。
全身的重量壓在了膝、踝關節上,極易造成慢性損傷。
尤其作為人體負荷最大的膝關節。
據調查顯示,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中就有46個人有膝關節疼的癥狀。
而在經常運動的人群裡面,這個比例更高達70%。
絕大多數人老了以後,都會腿腳不便。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會癱瘓。
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腿腳長期負重。
④
再次,臟腑運行異常。
本來動物內臟都是平放的。
現在人類由於直立,內臟被吊了起來,就容易下垂,也易出現腹股溝疝和股疝。
久站還使肛部血壓增加,容易形成痔瘡。
這些都是人類獨有的常見病。
除此以外,還有高血壓的問題。
在臨床中發現,人在卧躺休息時,心臟每分鐘噴出血量達5升。
處於站立狀態下,心臟的噴血量降低到每分鐘3升。
為了彌補心臟噴血量的下降,直立時,體內神經和激素系統就會促使動脈血管收縮,提高血壓,以保證身體各部位的正常供血。
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高血壓病。
具有站立行走能力特點的靈長類動物中,患高血壓也很普遍。
但在四肢動物中,則較為罕見。
學術界有觀點認為,直立才是引起人高血壓的主要原因。
⑤
上述這些負作用,是人類進化的「副產品」,與我們如影隨形。
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規避和降低它的影響。
每天二十四小時,其中至少有十四小時,我們得直立著去工作和生活。
這是一個負作用累積的階段,我們無法改變。
有八小時睡眠是平躺的,這是對直立的身體自然是一個調整。
顯然,只靠睡眠對沖直立行走的負作用,是遠遠不夠的。
剩下的就是不到二個小時的鍛煉時段。
鍛煉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能做的就是,就是選擇能對沖直立負作用的運動方式來進行鍛煉。
如果是「雪上加霜」,繼續累積直立負作用,身體其他機能鍛煉得再爽,那也是得不償失。
某種意義上,就是對身體耍流氓。
⑥
基於這一思路,我們把當下流行的運動方式捋一遍。
第一類,儘早不做的。
主要是那些直接劇烈衝擊下肢類的。
如跳繩、跑步、登山、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搏擊。
除劇烈衝擊腿膝外,對脊椎、內臟衝擊同樣大,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嚴重損傷。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我們耳熟能詳的就有,姚明的踝,郎平的膝,馬家軍的腳。
我們是為保健而運動,去付這樣的代價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類,限量少做的。
如健走、廣場舞、太極拳、搏擊操、健美操、乒乓球等。
這類運動,雖然對下肢衝擊不劇烈,但身體長時間直立,下肢、脊柱、內臟仍處在重力負荷下,白天積累的負作用得不到緩解。
作為一種補充方式,偶爾為之,問題不大。
如果做為一種興趣愛好,長期堅持,對身體的損害必將大過收益。
遺憾的是,這一點遠沒得到大眾的認同。
我所在的社區,大媽們就天天跳廣場舞,樂此不疲。
⑦
第三類,適量常做的。
如舉鐵健身、單車、橢圓機。
舉鐵健身時,體位經常改變,直立負作用不明顯。
並且,練強肌肉,可以有效對沖負作用。
如練強腰背部肌肉,就可增強脊椎的支撐力量;
練強股四頭肌,就可代償膝蓋作功。
而單車、橢圓機運動,雖是直立狀態,但下肢是做環行運動,身體不受到直上直下的衝擊。
第四類,盡量多做的。
如游泳、瑜伽、普提拉、攀爬、划船。
這類運動的特點,都是非直立狀態下,類似於回歸於我們祖先用四技行走的狀態。
它能夠有效預防頸椎、脊椎以及整個背部的疼痛。
這類運動是應該大力提倡的。
尤其是游泳,由於水的浮力和身體平卧水面,身體充分伸展,被譽為最科學的有氧訓練方式。
最後提示,運動只能代表人生的活躍過程,科學運動才能導致人生的健康結果。
我們不能為了過程,而去吞惡果。
TAG:大道求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