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感受過匱乏的人,對食物有不一樣的感情

感受過匱乏的人,對食物有不一樣的感情

導語:食物的欠缺與過盛,只是問題的一個表面。我常常想,這短缺,會帶來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形成什麼樣的人格。

作者:西門媚,小說家,獨立作家。出版長篇小說《實習記者》、《看不見的河流》,隨筆集《紙鋒》。

每個人和同齡的朋友聊天,都可能會聊到共同記憶。童年吃過的零食,最早看過哪部電影,少年時追哪個歌星。

70後的共同記憶,跟之後的80後、90後不同,我們還有對食物短缺的記憶。

現在基本看不到這一幕了,這一幕在我們那一代幼時很常見:

一個小孩子,把食物掉到了地上,獃獃地看一會兒,狠狠地踩過去,把它踩臟,踩碎。

那種心理,像是一種佔有本能,惋惜自己失去了它,又通過踩碎來佔有它。

比我們大一代的,可能不會有這個狀況。他們食物比我們更緊缺,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直接撿起掉落的食物。

比我們小一代的,也不會有這個狀況。食物掉了有什麼關係。

現在普通的小孩,只有食物太多的問題。最常見的一幕是,長輩端著碗,捏著勺,追在小孩子的身後,騙他們張開口,強行把食物填進去。

食物的欠缺與過盛,只是問題的一個表面。我常常想,這短缺,會帶來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形成什麼樣的人格。

還記得小時候的氣球嗎?得到一個新氣球,興奮,高興。吹氣球的時候,總是難以掌握力道。氣球慢慢變大變亮,心情更加激動,總覺得還可以再吹一下,讓它變得更大一點,更美一點。懷著僥倖與冒險的心情,再吹一口,再吹一口。忽然「啪」的一聲,氣球爆了!看著手中剩下的氣球皮,短暫地愣一下,失悔的心情油然而生。這種懊惱,跟成年以後對很多大事錯事的懊惱是一樣的。心有不甘,把玩破掉的氣球皮,吮出一個個小小的氣泡,聊勝於無地玩著這些小玩意兒。

在七十年代,玩具是稀有的。氣球已經是難得的玩具。我們常用其它物品,來替代玩具。比如,用輸液膠管套在水籠頭上,充水之後便可以得到一個亮晶晶的長條水球。女孩子把吃剩的豬腿關節,當成「抓子兒」的玩具。男孩子把用過的圓珠筆芯改造成水槍。不更事的小孩子還可能偷出父母的避孕套,吹成氣球,在街上玩,讓父母又窘又惱,還沒法向小孩解釋。

我印象最早最深刻的,還是關於食物的短缺。

幼年的時候,我身體很差,瘦弱蒼白,還經常生病,母親帶我去看醫生,醫生說這是因為營養不良。

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母親買了一袋奶粉。那時,條件好些的地方,牛奶要憑票供應,而在我們那裡,根本沒有牛奶這樣事物。奶粉都是想盡辦法才得到的。那時的奶粉,不是速溶即食的,還得煮沸才能吃。

於是,還需要專門配上一個煤油爐。

但奶粉太珍貴了,母親沒辦法給我哥同等待遇。每天上午,哥哥上學之後,母親會抽空給我煮一碗牛奶,再給我一點餅乾。

對於我來說,這真是難得的美味。每當聞見煤油的氣味,我就知道能喝牛奶了。以至於好些年裡,我把牛奶的氣味和煤油的氣味分不開。

母親叮囑我,這是個秘密,不要給哥哥講。

我平時最愛哥哥了,崇拜他,喜歡跟他玩,最喜歡跟他說話了,我自小話就多。不能跟哥哥分享牛奶,還不能告訴哥哥。我聽話地答應了,哥哥放學後,我看著哥哥,憋著話,心裡覺得好對不起他。這是我最早體會的內疚之情。

奶粉沒有了之後,母親盡量給我買點散裝餅乾。餅乾容易得到一些。

有一次,母親和幾個大人在抱怨一個叫陳德明的年輕郵遞員工作不負責任。好幾次他把應該送到我母親這個郵電所的郵件,交給我哥,讓我哥帶回。哥哥那時讀小學一年級,才五、六歲,既貪玩,又粗心,哪裡能負責這麼重要的事情。於是一路走,一路玩,一大捆郵件會漏掉很多。每次都是路人,撿到丟失的信件、匯款單、包裹單,主動幫忙送回,還好沒釀成無可挽回的大錯。

我在旁邊聽到大人的議論,忽然大哭起來。他們很驚訝,問我為什麼。我說:「陳德明搶我的餅乾!」

再問我緣委,我抽抽答答地告訴他們。

不止當時,我現在仍然記得那一幕:陳德明來所里的時候,媽媽出門辦事了,只有我在。我正抱著我的餅乾筒。我只有幾塊餅乾了,我數得清我的餅乾,捨不得再吃。陳德明說:「給我一塊!」我猶猶豫豫地遞出了一塊。大人都教小孩要大方,經常會以向小孩子要食物來考驗對方,但並不會真吃。但陳德明吃了我的餅乾!一邊吃一邊又向我要。我向後退著,不肯再給。他便俯低身體,伸手到我的餅乾筒里,抓了兩三塊,扔到嘴裡吃了。

我除了生氣和難過,更重要的是困惑和震驚。幼兒覺得大人總是對的,第一次發現這樣欺負孩子的大人,震驚得忘記了哭,之後也不知他這樣對還是不對,只好默默地埋在心裡。

直到聽到大人們說陳德明的不是,我才終於哭了出來,講出了這件事。

大家追問我細節和時間,發現,那是半年前的事情。

大人們又氣又笑,說,這陳德明,居然搶三歲孩子的餅乾!他們當然也驚訝,為了這件事,我記了半年。

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初,物質稍微豐富點兒了。氣球不再只是自己吹一個透明的拿在手上把玩的小球,街上開始有了神奇的氫氣球。

每年元旦前,就有人拖著氣罐出來,在街邊灌氣球。小孩子會圍著他們,看著他們手上的氣球,慢慢膨脹越來,最後拴上繩子,就會飄在空中。

那幾年元旦,父母都會給我買一個紅色的氫氣球,我牽著繩子,帶著我的紅氣球,到處招搖。但總會在某一個瞬間,一不留神,氣球就飛走了。

但新年才有氫氣球賣呢,飛走了只能等到第二年。

童年的時候,看著氣球越飛越高,就會泛起懊悔又憂傷的心情。

直到有一年,元旦結束,氫氣球仍然在手中,沒有弄丟。我把它關在房間里,看它慢慢癟下去,從天花板的位置慢慢下降,低到半空,一個多月才漏得脫了漂亮的球形,變得坑坑窪窪,難看起來。

那年之後,我不再要求買氣球,我不再留心這些玩具,開始關心其它的事物。算起來,童年就是那時結束的,物質短缺的時代也正逐漸告別。

(本文原標題:《物質短缺年代的最初情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是不太追求變化的
真正的侏羅紀世界在自貢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