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最近的天氣,簡直要把人熱融化了……

連在中國的非洲朋友都紛紛表示:中國怎麼這麼熱,根本受不了,想回非洲避暑!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這時候,要是能喝上一碗冰冰涼涼的綠豆湯,一個字:爽!

可是你知道嗎?雖然綠豆是最有群眾基礎的消暑「神器」,但如果喝不對,不僅不能解暑反而會傷身!

所以,在喝之前,小編想先和大家說說喝綠豆湯需要注意的事兒~


喝綠豆,別犯這5個錯

1、不能用鐵鍋煮綠豆湯

鐵鍋雖說是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鍋具,但它真不適合用來熬綠豆湯~

這是因為綠豆湯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在與鐵相遇後,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顏色較深的複合物,使綠豆湯的顏色發黑。

不但影響綠豆湯的味道,人吃了以後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喝消化不良,讓人一整天感受到肚子發脹、不舒服。

所以,煮綠豆湯時,可以用砂鍋、電飯鍋、高壓鍋等等。

2、煮綠豆湯時別加鹼

有些人煮綠豆的時候,喜歡放點鹼,認為這樣綠豆爛得更快,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

因為綠豆湯加入鹼後,會嚴重破壞綠豆的營養素,如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而綠豆本身清熱解暑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此外,鹼還會導致綠豆中的類黃酮抗氧化成分丟失,讓「綠」豆湯變成「黃」豆湯。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3、不要喝太冰的

有人說,沒有冰過的綠豆湯是沒有靈魂的~

在夏天,喝一碗綠豆湯需要3步:打開冰箱→拿出綠豆湯→關上冰箱。(不喝冰綠豆湯的朋友,請在留言區舉手)

但是,小編在這裡提醒一句:別吃貪涼吃太冰的!

太冰的綠豆湯會刺激腸胃,吃了以後會引起腸胃的各種不適,尤其是那些腸胃本來就不好的人,簡直是自己找罪受!

此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喝了太冰的綠豆湯,還易誘發心肌梗死、中風等急症

在2016年,江蘇高郵的一位70歲的老人,就因為喝了一碗冰鎮綠豆湯而突發心肌梗死,差點因此丟掉性命!

所以,記得不要趁「冰」喝,剛從冰箱拿出來的綠豆湯,先放幾分鐘再喝。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4、服溫熱性中藥期間別喝

一般情況下,綠豆可以解溫熱性中藥的藥性,特別是在服用溫熱性中藥期間,最好不要食用綠豆,因為會降低藥物療效。常見的溫補類藥物有人蔘、黃芪、丁香、高良姜肉桂、附子等。

服用清熱類藥物時吃綠豆,則會增加藥物的療效,如黃連、黃柏、大青葉、板藍根、牛黃、金銀花等。

如果服用的是西藥,由於綠豆中的蛋白只會與有機磷、重金屬等結合成沉澱物,一般不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所以還是能夠食用綠豆的。

但是,如果正在服用美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為避免綠豆和藥物發生反應,降低藥效,記得間隔1~2小時後再吃綠豆。

5、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喝

綠豆性涼,但是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比較多,經常喝會引起脾胃不舒服。

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經常會四肢寒涼、腹瀉、腹脹等)喝綠豆湯後,會加重病情。

此外,脾胃不適的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也不要多喝,每次半杯(也就是125毫升)即可。

說完喝綠豆湯的注意事項,再來說一個技術性的問題——怎麼把綠豆煮「開花」?學到這個技能,你整個夏天都能喝到「開花」的綠豆湯了~

這樣做,綠豆更容易「開花」

方法1:

綠豆洗凈,加水沒過綠豆,放入冰箱冷凍層,4個小時後,把「冰凍綠豆」直接放鍋里加熱水煮,很快就開花了。

方法2:

用平底鍋先炒干豆子水分,感覺有點皺皮了,馬上倒入涼水裡煮,一會就開花了。

另外,綠豆解毒消暑的功效主要在皮,煮的時間太長就會失去效果,一般開鍋沸騰後再煮2~3分鐘就行。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Tips:

可以先把綠豆水盛出來一部分,再往鍋里加點水,煮30分鐘左右做成綠豆沙。

如果你覺得光喝綠豆太單調,那可以加點料,讓綠豆湯更消暑潤燥~

綠豆加點它,消暑又解渴

1、綠豆+百合

做法:

先把百合洗凈、再用清水浸泡10分鐘左右,備用;把綠豆淘洗乾淨後下冷水鍋,先用大火燒開,在用小火煮30分鐘;最後按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再燜30分鐘就行了。

喝綠豆湯有哪些禁忌?5條「紅線」,一條都不能犯

2、綠豆+南瓜

做法:

綠豆洗凈、南瓜去皮洗凈,切成約兩厘米見方的塊;將綠豆淘洗乾淨後下冷水鍋,大火燒沸後用小火煮20分鐘左右。當綠豆皮剛被煮裂時,下南瓜塊,大火燒沸後改中火煮至軟熟。

Tips:

為了健康,建議不放任何佐料,因南瓜本身就有甜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枕頭超過這個高度,讓你睡不好、睡不香!今晚就改過來吧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