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塊被屠夫當做磨刀石的石鼓,竟然是宋徽宗夢寐以求的寶貝

這塊被屠夫當做磨刀石的石鼓,竟然是宋徽宗夢寐以求的寶貝

原標題:這塊被屠夫當做磨刀石的石鼓,竟然是宋徽宗夢寐以求的寶貝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的文字和歷史。漢字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和中國人的根。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幾面石鼓,雖然它們貌不驚人,甚至在歷史上,被屠夫當做磨刀石,它們拙樸平實,其貌不揚,但是它們確實非同一般。


康有為陳贊為「中華第一古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在去年的國家寶藏節目中,現身央視,被世人所熟知,很多看了央視國家寶藏石鼓這一期的人,都感嘆道,此生何其有幸,得炎黃賜名。


石鼓又稱陳倉石鼓,中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大秦帝國的東方紅。戰國時期秦國的遺物,為10塊質地為花崗岩的大石頭。因石形似鼓,後人稱為石鼓。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代貞觀年間,一位牧羊的老人在陝西鳳翔府陳倉山(今寶雞市石鼓山)的北阪,發現了10面怪異的花崗岩大石。這些石頭體型碩大,上窄下大,中間微微凸起,模樣非常奇特。在把 表面的泥土洗去之後,人們驚訝的發現,這些石頭刻有很多神秘的文字,筆法奇異,蒼勁有力,無人能識。


這十個石鼓,每個上刻有的文字數字不等。每個字約二寸見方,風格獨特,既不像西周金文那麼隨意豪放,也不像秦小篆那麼規範纖細,字體開朗、圓潤,工整,可以說是稀世遺文。


石鼓曾經刻有718個文字,後來經歷了多次的戰亂,現存的石鼓文字只有327個了,十分遺憾,這也顯得愈發的珍貴。


石鼓於唐代初出土於天興三疇原(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三疇原),以後被遷入鳳翔孔廟。五代戰亂,石鼓散於民間,至宋代幾經周折,終又收齊,放置於鳳翔學府。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石鼓,宋徽宗都被金兵搶到了北京,石鼓並再次流失,隱藏於荒漠之中。直到後來被南宋的御史大夫發現,並把石鼓保護起來,並一直存放在了孔廟之中。



被當做磨刀石的作原石鼓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十面石鼓其中的一面,曾經丟失了兩百年,散落在人間,甚至被屠夫當做磨刀石,和舂米的石臼。這塊丟失的石鼓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原石鼓。


宋徽宗是北宋的書畫皇帝,對這十塊石鼓愛不釋手,為了找到十塊石鼓,宋徽宗重金尋找線索,並許之高官厚祿。


為了迎合皇帝,使自己升官發財,鳳翔知府的司馬光之父司馬池費勁心思去尋找十塊石鼓,可是只找到了九面。心急如焚,立功心切的司馬池,施展了畫蛇添足的拙劣招數,私下遣工匠連夜採集相似石材做偽。很快,他便參照石鼓拓本仿製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然而被後來的金石專家一眼識破,並被判欺君之罪。



這一塊北宋文人日夜牽掛的石鼓,終於還是被發現了。重見天日的作原石鼓,得以和它的幾個兄弟團聚。這塊失蹤了200多年的石鼓,被向傳師發現。

在他所住的一家客棧後面,他找到了被當做磨刀石的作原石鼓。這塊磨刀石上隱約浮現的一些熟悉的字跡依稀可辨。原來,這就是那面失蹤了200多年,引得幾朝幾代人魂縈夢繞的「作原石鼓」。


石鼓已面目全非,上部已被鄉民削去,中間被掏成凹狀用來搗米,而上面斷裂開的兩道邊被屠夫用來磨刀。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損毀嚴重,僅餘下半部的4行文字。


抗日戰爭爆發後,10面石鼓隨著故宮的國寶先遷南京後運重慶。解放後運回南京,解放戰爭後期,石鼓和故宮珍寶要運至台灣,因飛機超載,10面石鼓只好留下,終得保全。現存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鼓文被稱作中國書法藝術之祖。秦始皇規定書同文,車同軌,規定的文字是小篆,而小篆就是從石鼓文中衍生而來,可以說石鼓文對促進中華文化的溝通交流,乃至歷史傳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鼓曾經有過滄桑的歷史,一直都是逢戰亂必丟失,逢和平年代就現身,更給其賦予了神奇的色彩。


可以說這十面石鼓就是歷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物,更是傳國至寶。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去看見九鼎,看秦始皇的傳國玉璽,那千萬不要錯過,這十面石鼓。



保護石鼓,就是保護我們的千年文脈。保護好文字,傳承好漢字文化,就是保護我們的根基。此生何其有幸,得炎黃賜名,我們的名字就是漢字,每一個炎黃子孫都要作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因為石鼓這些文物的存在,我們愈發堅信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將繼續延續和創造偉大的中華文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議社會 的精彩文章:

TAG:小議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