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
原標題: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
北京是人類發祥地之一。距今約50萬年前「北京人」的出現標誌著北京歷史的開始。為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類創造了聚落組織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與各種文明發生著交流與碰撞。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大地,呈現出文化融合交匯並逐漸走向統一的態勢。中原王朝或與當地邦、族結盟,或直接派重臣守護,表現出對其北面門戶——北京地區的重視。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滅商後,即分封了燕、薊兩個諸侯國。從此,北京的歷史邁上了「方國都邑」的新台階。戰國時期,燕國成為「七雄」之一,燕都薊城一躍成為「富冠海內」的名城。
燕候按周朝的等級結構方式進行統治,並沿用當地古稱,在此立國,號「燕」。周文化與燕地的其他文化產生碰撞,形成了燕國多部族、多地域的文化基礎。
春秋時期,燕都薊城處於與戎狄雜居的地區,山戎勢力的發展對燕國是很大的威脅。同時各族之間經濟、文化等方面也相互影響,推進著民族融合的步伐。戰國時期,「七雄」之一的燕國統轄疆域達到極盛,商貿經濟遍及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薊城是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中國的名都。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勵精圖治,燕國殷富。燕國為了南防齊趙,北防戎狄,修築了南北兩條長城,還在燕國內修築了大量城堡。
戰國時期,燕國社會經濟日益繁榮,據《戰國策》記載,「燕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七百乘,騎六千匹,票支十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專制集權國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今北京地區分屬於上谷、漁陽、右北平、廣陽四郡。至此,北京進入中國北方重鎮的新階段。
兩漢時期,社會經濟逐漸恢復,鐵農具被廣泛應用,手工業生產技術有了提高。農業、手工業和便利的交通帶動了商業貿易的發展,薊城成為北方地區的物資集散地。
幽州薊城在曹魏政權時期,不僅是中原地區的北方屏障,也是經營遼東地區的軍事基地。西晉時期北方地區基本比較穩定。此後北方諸侯紛爭,幽州地區少數民族證券更迭。直到北魏初期,社會穩定,生產逐漸恢復。
隋實行政治改革,改州(郡)縣兩級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唐代北京地區為幽州,城中設子城,有坊和市。針對契丹、奚等北方民族勢力的發展,唐王朝設置節度使。
隋朝對東北的軍事擴張,涿都薊城成為集結軍隊、物資的軍事要地。唐代幽州城形成比較發達的封建城市經濟,手工業行業更加豐富,江南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向幽州聚集,貿易範圍伸展到西域、漠北及東亞沿海。
唐代幽州城人口密集,幽州與周圍少數民族之間的貿易也很發達,民族融合出現新的高潮。
灰陶契丹族男立佣
《契丹宴飲圖》
十三世紀中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統一了中國,至元八年(1271),正式建國號為元,次年,改中都為大都。從此,大都城就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而聞名於世
元朝統治者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政策,無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大都皆可自由活動,並廣建寺觀、教堂,促進了宗教文化的繁榮。
清定都北京之後,先後進行了滅南明、平三藩、收復台灣、平定準格爾及回疆勢力等統一戰爭,奠定了中國近代的疆域,成為當時亞洲東部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康乾盛世是中國二千餘年封建社會最後的輝煌。
康雍乾三帝統治時期,實現了穩定的國家大一統局面,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人口達到了歷史上的峰值;國力雄厚,在經濟、文化上均取得重大成就,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盛世。
康雍乾時期的北京,盛世的輝煌在此得到了集中而典型的反映。
鴉片戰爭之後,北京由封建城市經濟逐步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近代工業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滲透,緩慢的發展起來。洋務運動興起,官辦和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企業也開始產生。鐵路交通樞紐的初步形成,郵政事業的創始,自來水、電燈等設施的籌辦,1900年前後,外資銀行和國人銀行也陸續出現。
北京近代學校萌發於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開端於京師大學堂。1901年以後清政府推行新政,為近代學堂的興起創造了機會,科舉取士的廢止,新式學堂的湧現,使北京逐漸成為全國的教育中心。
溥儀退位詔書
鴉片戰爭後,京城士大夫提出向西方學習的要求。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運動的推動下,北京文化出現了蓬勃生機。報刊的迅速發行,經世致用著作的產生,改變了過去脫離現實的空疏學風。
道咸以降,隨著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的傳播,洋貨也大量從天津湧入京師,上至王宮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和觸動。人們的社會生活逐漸發生變化。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1912年3月北京成為民國首都。1912-1928年北京經濟穩步發展,高等學校廣泛設立。新文化運動興起,北京成為中國進步思想的主要策源地。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1928年6月進駐北京,北京改名「北平」,建立北平特別市政府,後改為中央直轄市。1933年,日本進犯華北,北平成為抵抗日本侵略的前線。1935年北平發生了抗日救國的一二·九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城西南的盧溝橋向中國駐軍僅供,中國軍隊奮勇抵抗。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漸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開赴華北敵後抗日戰場。
抗戰勝利後,國共舉行和平談判,由於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反共,不久內戰爆發。學生愛國民主運動高漲,國統區通貨膨脹,經濟崩潰,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2月3日舉行了人民解放軍入城式。2月12日慶祝北平解放大會召開。華北解放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遷駐北平。9月21日中國人民在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組成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定都北平,改稱「北京」。10月1日,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典禮。
TAG:超人的旅途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