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的「國學」,孩子要不要學,要怎麼學?
學好《幼志訓》,築基好人格
近幾年,國學熱忽然之間就席捲了我國大江南北,一時間,各種國學培訓班、國學私塾林立,甚是熱鬧。可能是因為熱度一時間太過了,大家不加選擇的就追隨著大潮把孩子送進了各種國學班。
可是,有多少家長思考過,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學,怎麼學?
1、孩子要不要學國學?
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古代的孔子、孟子、老子,近現代的如胡適、魯迅、毛澤東等,無一不是從小的時候學習古代國學經典的。為什麼學習古代經典就可以有這樣神奇的效果呢?原因很簡單,經典是教導人如何與宇宙萬物相處,如何正確看待世界,如何與自我相處,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以及與自然相處等等這些理論、方法、技巧,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能將這些東西學到腦袋裡,等到長大以後隨著慢慢接觸世界、社會、人群等等接觸到的一切,就會慢慢的理解小時侯學習的知識,假以時日,就會融會貫通。
如果沒看過先秦百家,我們不會感嘆「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學深意,不會理解中國人骨子內的儒家內涵,如果沒看過唐詩宋詞,我們不會訝異簡單幾十個字居然能描繪那麼廣大的世界,如果沒讀過明清小說,我們更會錯過《西遊記》《紅樓夢》這樣的文學經典。
只要是中國人,我們都繞不過國學,那是我們血脈中傳承的基因,是我們最熟悉的溝通方式,是積累到如今我們信手拈來的字詞句曲。哪怕不學國學的人,隨意說著「心有靈犀」「春風得意」等成語也都與國學息息相關,那些鄙視國學排斥國學的人不曾想過,如果將國學的內容從他們語言體系內抽離,那他們能說的詞句將貧乏的可怕。
據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國學教育改革的評估報告顯示,73%的家長和87%的老師認為國學教育對孩子起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近90%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對孩子的個人修養和人格發育起到了良好作用。中華自主人格小幼新國學教育系統《幼志訓》就是其中的典範。
幼兒園大班一位家長說:「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家裡一般只有一個孩子,難免任性、嬌氣。孩子自從學習了《弟子規》後,在這方面改變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更禮貌了,還學會了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如整理自己的學慣用品等。」今年已經6歲的晨星,讀起《弟子規》里的章句,非常流利。記者問她喜不喜歡讀這些時,她興奮地說:「喜歡,因為這些句子很押韻,讀起來像唱歌一樣。」
2、怎麼學國學?
第一、有方法的學習
根據孩子歲數大小以及領悟能力及興趣程度等不同情況,國學的學習大體可以經過三個時期:
a.0-2歲寶寶學國學
可以放讀經音頻最好是讀誦給寶寶聽
b.3-6歲寶寶學國學
可以領寶寶讀,每讀一字,應讓寶寶的手指指著所念的字,不認識不要緊,能背多少是多少。最好找一個國學幼兒園,或者國學的學校,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環境中感受國學韻味。
c.6-13歲寶寶學國學
讀熟,背熟。開始對國學知識有所了解,這個階段要給寶寶找給好點的學校或者老師,讓孩子接受正規的國學教育。
第二、有選擇地吸收
以國學經典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要有選擇地吸收。畢竟,國學經典中有一些不能與時俱進的內容,「有鑒別」地吸收,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第三、娛樂中學習
我們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要讓國學規範孩子言行,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家長們也應該以身作則,靜下心來每一天誦讀一段國學經典,配上古典音樂。時間長了,孩子也有了學習的興趣。
小幼新國學推薦:《幼志訓》
《幼志訓》認真總結分析了中華歷代蒙學、傳統家訓以及優秀國學經典,用「CAHCP原理」解讀了少年兒童人格成長規律,提出了「恩孝二心、人之四維、君子八端、九白人格」的中華傳統自主人格理論。共分為「感恩、孝悌、四維、八端、九白、君子」六大部分,循序漸進地培養少年兒童如何與自我相處,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以及與自然相處,成為社會和祖國所需要的棟樑之材。
針對現代少年兒童普遍存在的不懂感恩與愛、禮貌修養欠缺、自控能力差、自信心不足、學習沒有興趣、夢想志向缺乏等實際現象和問題,幼志訓中華自主人格小幼新國學教教育系統為此提供了預防性解決方案,通過兒童感悟腦開發與訓練,從防患於未然的角度,有效提前介入兒童優良觀念、態度、習慣養成,使孩子從小就擁有真正完整而強大的「感恩與愛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中華優秀傳統自主人格,從而擁有幸福美好的未來!
我們提倡孩子學國學,不是盲目跟風,家長也不要急於求成,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經典與精華,當然也有不少糟粕。有選擇的學,杜絕跟風,才會真正達到讓孩子學國學的目的。
國學是人生修養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隨著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的積累,慢慢體會其中的意義。這就意味著:國學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學國學經典後,自己也應該好好體會經典的深意。
TAG:幼志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