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互聯網
我所在的行業是教育行業,但又不是傳統的教育行業,而是教育+科技。
需要研究的不僅是教育,還有科技趨勢以及互聯網脈絡,三者融合,看起來非常複雜,無數創業者力圖從各個維度突破,至今未果。
在這條路上苦苦探索了十餘年,曾經畫過原型變過代碼,也當過老師做過課程,更研究過技術寫過論文。
痴迷過技術改變教育,堅持過內容超越一切,也曾執迷於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帶來的速度和規模。
到後來,事情變得盤根錯節,三個關鍵要素之間產生的效應複雜到需要跟所有人解釋上幾個小時才能理得清楚。
這個時候才發現,還有最後一步需要跨越,那就是無招勝有招的「遺忘」。
啊抱歉說得太玄乎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通常說的做減法或者最近流行的做除法。
知道了那麼多東西,積聚了比原來厚重得多的力量,但如果無法把它凝練到一個產品、一個模式,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那麼所有的能力都將是分散的,連一張紙都打不透的。
如何尋找這個點,首先來了解當前所處的環境。
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上半場的互聯網創業,靠的是模式創業,依賴的是兩大紅利:流量紅利和資本紅利。
20年來,中國的互聯網人口從0增長到了8個億,面對巨大的流量紅利,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如何收割和變現。
巨大的流量紅利追逐的是規模效應的模式創新,「唯快不破」和「一快遮百丑」是它們的口號。
而這自然吸引了逐利的資本,回報周期短、回報率高,可以依靠網路效應和平台效應做到指數級增長。
進入下半場之後,流量紅利逐漸衰減甚至不再,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是互聯網用戶。
在整個的互聯網上半場,教育人和技術人創業都並沒有獲得多大的紅利,這是由這兩者的本質決定的。
無論是教育還是技術,都屬於周期長投入大的領域。
對於教育來說,前幾年有一波小小的互聯網教育風潮,但實際上退潮後穿著褲子的幾乎沒有。
對於技術來說也是,哪怕是晶元產業的巨頭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其市值都遠低於互聯網巨頭。
事情會在互聯網下半場出現轉機。
互聯網把幾乎所有人連接在網上,解決了最初的信息不對稱之後,市場就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生產效率。
同時,教育產業在這個時代的機會也才剛剛來臨。
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一定要看準大的趨勢和紅利,這是毋庸置疑的。而洞察這一點,就需要在這三大要素的交叉點上鑽研多年的感覺。
其次,不要太糾結於技術深度,一定要以行業發展速度為導向來尋找切入點,而不是以技術的牛掰程度。
第三,CEO的特點要與公司特點一致,如果是ToC的公司,CEO應該是首席產品經理;如果是ToB的公司,CEO應該是首席銷售。
第四,要用戶導向,而不是技術導向。
第五,技術的領先性一定要適度,不然就會帶來巨大的成本,並且犧牲可靠性。
第六,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奢侈」的行業,因為無論是教育還是技術,都需要能夠持續融資並且耐得住寂寞。
相比一些互聯網創業三年就上市敲鐘的速度,這個領域很可能前三年都是苦苦的煎熬。
不過,創業本身就不只有一種模式一條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追求什麼、得到什麼,比起盲目追求速度、規模和利潤,還是重要得多。
當然,就像要保證呼吸一樣,活下來是一切的基礎。
▼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TAG:Deep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