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升機上高原秘史!印度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
說起「中國直升機」大家首先想到的,定是耳熟能詳的直-8、直-9、武直-10、直-20。但本期文章,我們關注的焦點並不是這些明星產品,而是它們的前輩——直-5!
落戶中國的米-4
說起直-5,其研發過程可以說歷經坎坷。1956年國家正式下達仿製米-4直升機任務,並交由112廠(哈飛)負責。同年第四季度,中國同蘇聯簽署米-4直升機技術轉讓協議,並將仿製型號命名為「旋風25」。直到1964年才被正式命名為直-5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五對負重輪與米-4A型直升機
由於中國當初十分看重戰鬥機、轟炸機等固定翼飛機,對直升機了解不深,再加上1958年圖-16轟炸機的引進,致使直-5的研製工作進展緩慢。雖然此時的直-5早已裝備部隊,但由於研製時間較短,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導致1960年前生產的直-5大多都有質量問題!
112廠最早是修伊爾-28、圖-2,伊爾-10發家的,直升機只不過是副業!
時間一長,直-5的質量已經讓部隊頗有微詞。1960年12月國家決定將轟-6的研製工作交由122廠(西飛)負責,112廠專門改進直-5!1963年7月,全新出廠的直-5正式通過國家驗收。同年批准生產,該飛機一直生產到1979年,共生產545架。
直-5怎麼上高原?
不過中國引進的米-4直升機屬於早期型號,其旋翼還是木質的,這就導致了該飛機的根本上不了高原,為此112廠開始改進直-5飛機。最早解決的是直-5的旋翼,至於咋解決的,全靠印度「幫忙」!
這就是「三哥」幫忙的方式
作為蘇式裝備的擁躉,印軍大量裝備蘇聯直升機,其中包括米-4後期型(金屬旋翼版)。1962年10月,中印雙方在邊界爆發衝突,我軍邊防部隊擊落了一架米-4後期型直升機,隨後由112廠組成的6人小組深入前線,「考察」米-4直升機殘骸,為直-5的金屬旋翼研發做出巨大貢獻!
想不到吧!三哥曾給過「關鍵裝備」,只不過途徑有些意外!至於貝爾-47G3,這是中國另一款直升機701項目的仿製原型
但光靠旋翼顯然不能上高原,還要靠發動機。隨著尼克松訪華,西方對中國敞開大門,中國開始接觸到很多西方產品,其中就有直升機發動機。1973年加拿大聯合技術公司來華推銷PT-6T渦軸發動機。當時112廠想直接引進其生產技術,但對它的具體性能心中無數。於是112廠決定先購買兩台PT-6T發動機用於實驗,隨後決定是否引進技術。1973年8月,相關部門正式同意112廠建議,並下發任務指標!
PT6T-3D發動機,PT-6T的最新改進型
1978年,重新設計的「直-5」正式下線,並同時邀請加拿大專家參與試飛前的準備工作。1979年3月15日,裝備有PT-6T的直-5成功首飛。同年9月2日,該機轉場測試高原性能。
歷史資料圖片
經過多次測試,裝備PT-6T發動機的直-5完全可以在高原工作。隨後112廠正式提出引進PT-6T發動機技術專利。只不過隨著中美蜜月期的來臨,國家決定將有限的資金用於購買小羚羊和黑鷹直升機。PT-6T的引進工作戛然而止!
還有哪些想了解的裝備發展趣聞?
趕快在下方留言各抒己見吧
哈雷姐姐微信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圖片素材,均源自於網路圖片及視頻截圖,感謝作者
本文為公眾號軍事編輯部原創,禁止一切未經授權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轉載、盜用等非法行為,一經發現必將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為原創內容,喜歡的話請多多轉發、留言支持吧~
※中國輕武器究竟怎樣?是好還是壞,看看業內人士怎麼說吧!
※二戰德國「科幻巨坦」比三層樓高,比籃球場大,設計師曾在蘇聯造坦克
TAG:雷姐武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