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殤七七事變:這個極力阻止事變發生的日本人,比東條英機更危險

國殤七七事變:這個極力阻止事變發生的日本人,比東條英機更危險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

日本策劃這一事變已歷經數年,日軍自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及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

然而並不是所有日本軍人都贊成這一發動七七事變。其中極力阻止這一事變的日本人,名叫石原莞爾,他親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極力阻止事變發生並不是因為他良心發現,而是因為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的不只是北平。然而真正要了石原莞爾的軍人生命的,就是這盧溝橋事變。

當時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立即決定了不擴大的方針,參謀總長閑院宮也下達了不擴大的指示,近衛內閣也在內閣會議上做出了不擴大的決定。但是,局勢已經不是他們能夠控制的了。

七七事變後,石原擔心全面侵華會使日本陷入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主張逐步佔領中國,與以陸相杉山元大將為首,加上軍務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大佐和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武藤章大佐這兩個身居要職的主戰派形成尖銳的矛盾,在參謀本部的位子岌岌可危。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展開後,由於石原多次反對擴大中日戰爭,再加上他與東條英機久已交惡,最終,石原被日本軍方所拋棄,石原的計劃自然也被束之高閣。

石原莞爾生於日本山形縣鶴岡市。其父石原啟介曾任鶴岡市警察署署長,用"武士道"精神教導石原莞爾要勇敢而不懼艱險,優越的家庭環境(在當時的日本農村,警察署署長是當地吃皇糧的大官)也使年幼的石原養成不信邪,不畏權勢,頤指氣使的作風。

石原莞爾1915年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8年以第2名的成績從陸大第30期畢業。1920年4月,被派往駐漢口的日軍華中派遣隊司令部,用一年多的時間考察了中國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搜集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形成"大陸擴張"侵略戰略思想,總結出了對付中國軍閥的辦法--"比起武力會戰,收買、宣傳具有更大的價值"。

1929年時任關東軍主任參謀的石原莞爾提出了「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1929年7月,在一次參謀旅行中,石原莞爾中佐對著關東軍的參謀們首次發表了他的"最終戰爭論"和"滿洲土地無主論"。2年後的1931年以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四人為核心,以賭徒孤注一擲玩命的方式發動了「9.18」事變,一舉拿下了整個東北,為此後日本的全面侵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石原莞爾自認為是「滿洲國的建國之父」。

石原計劃的高明在於他對當時各方勢力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他基於日本固有的地小,人少,物資匱乏的缺點,提出用心長期經營東北,以東北豐富的物資增強日本國力,進而北堵蘇聯(積極防禦),南占華北(蠶食中國),待實力足夠後,再與英美決戰。石原的計劃在現在看來,要比日本實際的行動高明。

對於中國,他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敵人,之所以說他十分恐怖,是因為石原的想法有相當的勝算。他曾說:"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就一定是長期持久戰,懲罰中國,數月間蔣政權就會崩潰,所以只需要短期決戰是極大的錯誤。一直到明治維新為止中國都是亞洲的先進國家而令人害怕,日本人則從甲午戰爭戰勝了中國以後就認為中國是一個老衰的國家而看不起它","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為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為對持久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但是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意圖"。

如果他的計劃實現,戰爭會被拖得更久,更慘烈,各國人民(包括日本)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到那時,第一戰犯就不是東條英機,而是石原莞爾。因為與東條英機的交惡,讓他逃過了東京審批,但卻逃不掉上帝正義的審批。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爾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終年60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歷史 的精彩文章:

自古王朝以孝治天下,元朝是個例外

TAG:深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