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高密:春秋天才辯手和「宰相劉羅鍋」的誕生地

山東高密:春秋天才辯手和「宰相劉羅鍋」的誕生地

往事閱千城第四站:山東高密

相傳乾隆曾用京畿的地名出對聯考劉墉:「密雲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亦難豐潤。」劉墉也用京畿的地名來對:「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

一場教科書級別的舌戰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寫了「諸葛亮舌戰群儒」一節,諸葛亮到江東聯吳抗曹,初到即會見了江東名士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等「主降派」代表。他們見曹操勢大,都主張投降,因而和「主戰」的孔明發生了激烈的辯論。諸葛亮言辭犀利,把張昭等人一個個駁得啞口無言。但這場唇槍舌劍的激烈論辯,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它只是小說家根據情節發展、人物塑造的需要編造出來的。然而春秋時期,真有這麼一位伶牙俐齒、口才超群的人物,一張嘴把一個大國說得服服帖帖,真正做到了「舌戰群儒」。這位名嘴就是齊國的晏子。

晏子

晏子,名嬰,字平仲,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身高不滿五尺」,按現在的演算法就是不到115.5厘米。個子不高智商卻不低,晏子在齊國可比肩大V管仲。

晏子所處的時代,楚國國力很強,各國都爭相去拉關係、套近乎。

這一年,晏子也代表齊國出訪楚國。

楚靈王聽說晏子名氣很大,身材卻很矮小,就想趁機羞辱一下晏子,長長楚國的威風。

晏子坐著馬車施施然來到楚國郢都的城門前。只見城門緊閉,楚靈王「貼心」地在城門旁邊開了個小門,剛好夠晏子進出。

晏子的隨從倒吸了一口涼氣。

守門士兵笑笑說,晏大夫(別誤會,晏子不是醫生,他此時在齊國擔任上大夫一職),就您這海拔,小門就夠進了,用不著開大門吧。

晏子也笑了:請你轉告國君,出使人國從人門出入,出使狗國才從狗門出入,我有點糊塗了,這裡到底是人國還是狗國呢?

楚靈王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是狗國的國王,只好乖乖讓人打開城門。

晏子一路來到楚國朝堂外,楚國的大臣們已經在等他了。

從楚國大臣們的眼睛裡,晏子看到了「噼噼啪啪」的火花,看來一場辯論賽在所難免。

楚國一號辯手鬥成然率先發難:齊國是姜太公的封國,過去很牛氣。可自從齊桓公稱霸之後就一直扮演打醬油的角色,現在齊國國君的志向難道比不過齊桓公?你的才能難道比不過管仲?為什麼你們還甘願給我們楚國當小弟呢?

晏子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一個國家的興亡有人的因素,也有國內、國際環境的因素。像晉文公這樣的牛人,也要被迫逃亡,秦穆公稱霸一方,後人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你們楚國在楚莊王之後,不也被晉國和吳國痛扁了好幾次嗎?我們國君不過是順應天意,養精蓄銳而已!你只看到我們素來交好列國,卻看不到我們平日養兵練將,實在是目光短淺吶!說完遺憾地搖了搖頭。

一號辯手羞紅了臉,縮著脖子退了下去。

二號辯手陽匄(音gài)又跳了出來,你們齊國的崔杼(音zhù)殺死國君,很多人都自殺明志。你不是忠臣嗎?怎麼不一起啊?

晏子盯著陽匄看了半天(好像在看外星人),沉聲道:忠心是忠於國家。我死了,誰來為國家效力啊?再說,國家內亂的事,哪國沒有?你們楚國不也發生過兒子殺死老子、爭奪王位的事嗎?你怎麼不跟著去死呢?

二號辯手討了個沒趣,怏怏退下。

楚國眾大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眼神做著交流。

沒多一會兒,三號辯手鄭丹站了出來:平仲!你說保存自己是為了國家社稷,也太會給自己貼金了吧!請回答,崔、慶圖謀不軌的時候,你在幹什麼?你在觀望;欒、高、陳、鮑四族火拚的時候,你又在幹什麼?還是在觀望!你除了會隔岸觀火,還會做什麼?這難道就是你所謂的忠心報國嗎?

晏子笑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崔、慶使陰謀搞破壞,我當然不會參與;四族打架鬥毆時,我正陪伴在君主身邊!我這叫剛柔並濟、相機而動!你要是不懂,還是哪兒涼快去哪兒待著吧!

三號辯手張了張口,半天冒不出一句話,只好喏喏而退。

三號辯手剛退,四號辯手薳(音wěi)啟疆又忍不住跳了出來,對大丈夫來說,雄才大略和氣宇軒昂的外表都是標配!看看你有什麼?不過是個吝嗇貪鄙的小丑罷了!

面對四號辯手的人身攻擊,晏子沒有發怒,反而謙虛地問:閣下何出此言?

大丈夫身為明主的臣子,而且還貴為相國,應當穿名牌、開豪車,這樣君主才能有面子!四號辯手義憤填膺,可是看看你,穿的寒酸不說,坐的車也是二手的,莫非你們老闆喜歡剋扣工資?而且我聽說,你一件狐裘都能穿三十年不換!祭祀祖先,豬腿都遮不住盤子底,不是吝嗇貪鄙是什麼呢?

晏子拍手大笑起來:對方辯手,我嚴重懷疑你的智商。我雖然勤儉節約,但我的家人生活卻衣食無憂。我自己窮,卻不讓百姓忍飢挨餓,這不是更能彰顯君王的德政嗎?

晏子的話還沒說完,五號辯手囊瓦(楚靈王出門坐車時的陪同兼保鏢)站出來大笑道:我聽說成湯身長九尺,所以成為一代賢王;子桑力敵萬夫,而為名將!自古以來,明君達士,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勇武絕倫之力,因而能立功當代,留名後人。可你也不照照鏡子,論身高,竟然連五尺都不到,論力氣,連只雞都抓不住!你不過是個逞口舌之利的說客罷了,還自我感覺良好!你知道「羞恥」兩個字怎麼寫嗎?

晏子微笑道,秤砣雖小壓千斤(這好像是某位小品演員的口頭禪),船槳長也不過拿來划船而已。你自以為高大威猛,還不是只能為楚靈王趕馬嗎?我雖然沒有出眾的本領,但也能獨當一面,為國家效犬馬之力!再說了,你問我問題,我要是不回答是不是不太禮貌呀?

五號辯手張口結舌對不上來,場面一度尷尬到爆。

楚國的辯手眼看要被團滅了,楚國大臣伍舉(伍子胥的爺爺)趕忙出來救場:各位,平仲可是齊國的賢士,誰讓你們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沒多久,楚靈王來了。

晏子立刻進殿拜見楚靈王。

舌戰失利,楚靈王當然一清二楚,他當然不想就這樣放棄,於是調侃地說,你們齊國難道沒人了嗎?

晏子說,我們齊國可大了,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這也是成語「揮汗如雨」「摩肩接踵」的由來)。怎麼會沒人?

楚靈王說: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派你來呢?

晏子苦笑著說,我們齊國派人可是分對象的。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楚靈王尬笑了幾聲,吩咐人擺宴為晏子接風。

晏子和楚國君臣吃得正高興,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

楚靈王問:他是哪裡人,犯了什麼罪啊?

武士回答道: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

楚靈王怪笑道: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兒?

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跟著壞笑起來。

晏子平靜地看完了楚國君臣的「表演」,起身施禮道:大王您知道嗎?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這是生長環境的差別呀!為什麼我們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這是楚國的水土不好,和我們齊國有半毛錢關係嗎?

楚靈王沉默良久(估計是在計算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最後長嘆一聲: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劉墉與和珅的一次正面交鋒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江南道監察御史錢灃的一份奏摺讓乾隆皇帝頭疼不已。

錢灃在奏摺中彈劾山東巡撫國泰專橫跋扈,借向皇帝上貢之名勒索錢財,所屬州縣虧空嚴重。

國泰,姓富察氏,滿州鑲白旗人,四川總督文綬之子,其侄女是乾隆皇帝的妃子,二十多歲便任山東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對這樣一個人,我想乾隆主觀上是想放他一馬的,雖然他派出了堪稱豪華的調查陣容:

吏部尚書(相當於中央組織部和人事部部長,從一品)和珅,與國泰關係密切

左都御史(專門行使監督職權的機構——都察院的最高長官,從一品,錢灃的上司)劉墉,是國泰父親文綬的老下級

工部右侍郎(副部長,從二品)諾穆親(此人不用記,他純屬打醬油的),是皇帝本人的親屬。

看到這裡,不由替只是從五品級別的錢灃捏了一把汗。

勢單力孤的錢灃顯然需要一個幫手,他把目光投到了自己的上司劉墉身上。

天地之間有桿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秤杆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

你是定盤的星

什麼是功什麼是名

什麼是奸什麼是忠

嘻笑怒罵路不平

背彎人不弓

……

一提到劉墉,耳邊不由響起上面這首歌。這首《清官謠》是20世紀90年代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劇中主人公劉墉那剛正清廉、不畏權貴、幽默詼諧的「羅鍋」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電視劇的創作與演繹雖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卻也掩蓋了歷史的真相。其實這位聲名顯赫、清譽卓著的「宰相劉羅鍋」,既非宰相,更非羅鍋!

先說說劉墉為什麼不是宰相。明朝以前,歷代王朝均有宰相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只是稱謂稍有不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由於疑心太重,為防止高官重臣奪權謀反,便下令廢除宰相一職。其後,明朝設立了「內閣」,成員為「殿閣大學士」,由皇帝欽定,協助處理國家大事。清朝基本沿襲明朝的制度,設「三殿三閣」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雖說清朝的大學士與前朝宰相相比,權力相差甚遠,但仍舊享有天子之下眾臣民之上的顯赫地位。所以在世人看來,大學士與宰相無異。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從一品),到嘉慶二年得授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於是,電視劇在需要突出主角的情況下,便以「宰相」稱之。

至於說劉墉是「羅鍋」,那更是笑談。電視劇里弓腰駝背的劉墉,只是為了增添幽默詼諧的影視效果。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清朝取士選官注重「身、言、書、判」的標準便可知,科甲出身的劉墉,不可能是「羅鍋」。「身」為首,可見最重要的條件即形體,為官者必須五官端正,身無殘疾,以示官威。雖說是笑談,然而「劉羅鍋」的稱號並非沒有根據。有史書記載,嘉慶皇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但當時的劉墉已是八十老翁,弓腰駝背可能是衰老的徵兆,而非「羅鍋」的惡疾。

劉墉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山東省高密市人,清朝大學士劉統勛之子,書畫家、政治家。

劉氏家族從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開始就是官宦世家,其家訓嚴謹。

祖父劉棨,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

父親劉統勛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一生為官,到去世的時候家產淡薄,僅有數間房屋,十餘畝薄田。

出身在這樣一個名門望族的劉墉,自然秉承書香,學富五車。

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劉墉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後,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築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並准許民間開採硝石。僅一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公元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書房行走(相當於皇帝的機要秘書),這在當時是難得的殊榮。

但此刻的劉墉其實正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如何面對好大喜功的BOSS乾隆以及乾隆用火箭速度提拔起來的政治新星和珅?

容不得他多想,一張考卷已經攤在了他眼前,這一次他會如何作答呢?

國泰是個戲曲發燒友,和珅等人到達濟南時,他還在台上唱得正歡。

聽說欽差駕到,國泰趕緊卸妝迎接,拜見和珅、劉墉時,臉上還帶著脂粉。

面對國泰這個「豬隊友」,和珅只能搖頭嘆氣。

調查組到達濟南後,立即前往歷城縣盤查倉庫。

在盤查庫銀時,和珅只抽視了幾十封銀,便認定數量和冊籍所載相符,沒有虧空,下令返回住處。

劉墉和錢灃對視了一下。

和珅顯然已提前派人跟國泰打了招呼。來山東的路上,和珅總是拖拖拉拉,顯然是故意為國泰爭取時間,以籌措銀兩填補要檢查的歷城縣虧空。

「和大人且慢……」錢灃站了出來。

「錢大人有何見教?」和珅惱怒地看了一眼錢灃,這一路上他一直給錢灃傳授「官場潛規則」,可是錢灃就是「不上道」。

「此案事關重大,」錢灃提議,「能否將庫銀暫且封存?」

錢灃的提議合情、合理、合規,和珅也不得不同意。

第二天繼續查檢。劉墉、錢灃將所有的庫銀逐包拆開後,問題馬上就出來了,銀子成色不一致,這不符合統一的庫銀標準,倒像商人的私銀。

劉墉和錢灃一商量,在大街上貼出告示,要求商人們在規定期限內自行領取屬於自己的銀兩,否則罰沒充庫。商人們聞知,爭先恐後地前來取銀,銀庫頃刻一空,結果查出銀庫虧空4萬兩。

鐵證如山,國泰仍想抵賴。接受審問時,他忽然騰身而起,對著錢灃聲色俱厲地大罵道:「你是個什麼東西?敢告我?!」

劉墉怒了,猛地一拍桌子:「御史是代表天子來的,你敢罵天子之使,就是罵天子!」

劉墉令人扇了國泰幾記耳光,兇橫的國泰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軟在地。

和珅知道局面無法挽回,立刻換了一副面孔,馬上與劉墉、諾穆親抓緊查審國泰貪縱不法案,發現各縣庫庫皆虧,全省共虧空200多萬兩白銀。

至此,山東的問題水落石出。乾隆大怒,勒令國泰、於易簡(山東布政使)二人自盡,一大批與此案有牽連的官吏被免職。國泰案落下大幕。

國泰案發生在乾隆四十七年,正是和珅炙手可熱之時。劉墉與錢灃能齊心協力,不怕和珅傾陷,需要極大的勇氣。而與狡猾的和珅鬥爭,又需要具備高超的鬥爭藝術,這兩點,劉與錢都具備,所以他們才成功了。

關於高密

高密市地處山東半島腹地,因境內有密水,而其在密水的上游(即密水高處)而得名,面積1605.55平方公里,人口89萬(2017年數據)。高密是大禹封國(舜鑒於大禹治水功績,將維邑封給大禹,又因大禹字高密,故改維邑名高密),是三賢晏嬰、鄭玄(東漢經學家)和劉墉的故里,也是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家鄉。

高密膠河生態濕地公園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736~1799年),高密人「三李先生」李懷民(名憲噩,字懷民)、李憲暠、李憲喬(沒錯,他們仨是親兄弟)創立了「高密詩派」,成為中國「寒士詩歌」的代表性詩派。下面就用李懷民的詩來結束此文吧:

草屋依依八九間,豆棚瓜架映柴關。

新除空地擬栽竹,別起高齋為看山。

樹里折回溪水遠,窗前飛過野禽閑。

村南柳市春醪熟,時約鄰翁與往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地 的精彩文章:

如果發生地震,這4種「垃圾食品」只能帶走一種,聰明人都不帶圖4
安徽黃山地震?實為景德鎮浮梁縣發生地震 地震時該如何躲避和自救

TAG: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