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日本戰國時期,是日本戰亂最頻繁的時期,無數不甘於平庸的大名、城主等紛紛起兵逐鹿天下,在通過無數征服與被征服的戰爭,湧現出了很多傑出人才,有的顯赫一時,有的名垂千古,但是站在日本戰國時期金字塔最頂端的,卻只有六個男人,來看看這六人都是誰吧。

第一位:今川義元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今川義元是今川氏親的五子,在兄長氏輝暴斃後,借生母壽桂尼和軍師太原雪齋之力奪取家督繼承權。成為今川家第十一代家督。今川義元繼位後,致力於改善與武田家的關係。在他的周旋下,武田家武田信虎之子武田信玄迎娶了京都公卿三條公賴之女,自己則娶了信虎長女定惠院為正室,結成強固的婚姻同盟。

但引起武田家宿敵北條家的不滿,兩家關係破裂,遂與上杉聯合。公元1554年,在軍師太原雪齋的努力下,甲斐武田氏、相模北條氏與今川氏在善德寺結成三國同盟,義元之子氏真迎娶北條氏康之女,氏康之子氏政迎娶武田信玄之女,信玄之子義信迎娶義元之女。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此後,今川家勢力所及遠江、駿河、三河及尾張南部,所領達百萬石以上,達到了今川家的全盛期。擅於弓術,時稱「東海道第一弓取」。公元1560年五月,今川義元開始了上京的行動,進攻尾張織田氏。六月,在桶狹間之戰受到織田信長的奇襲陣亡,年僅四十二歲。東日本最大勢力今川氏一蹶不振。

第二位:武田信玄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武田信玄是武田信虎嫡長子,公元1541年流放父親到駿河國,奪取了當主家督的職位權力,成為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從公元1553年到公元1564年,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 公元1568年二月,與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公元1571年,駿河全境壓制,開始攻略遠江三河,進入與織田信長敵對狀態。

公元1572年,應與織田信長敵對的將軍足利義昭之請,從甲府領起兵三萬餘上京,討伐織田信長,在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公元1573年,歿於信濃的駒場,時年僅53歲。公元1582年,在織田和德川的進攻下,武田勝賴與武田信勝在天目山自殺,武田家滅亡。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戰國第一兵法家」。

第三位:上杉謙信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上杉謙信是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公元1548年十二月,上杉謙信作為長尾晴景的養子繼承家督和守護代職。公元1552年上杉謙信開始進軍關東,翌年爆發了對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在公元1555年第二次大舉進兵川中島,兩雄對峙了一百五十多天。

公元1557年,武田軍進逼栃尾城,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爆發,但無果。同年,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將關東管領職、系圖、重寶等一起轉讓給了上杉謙信。公元1561年爆發了與武田氏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公元1572年,武田信玄突然病死於進京途中。死前曾囑勝賴與上杉謙信修好,並以為依託。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公元1577年,上杉謙信平定了越中最後的幾個據點,並順勢掃平了能登除七尾城以外的所有地方。公元1578年正月,上杉謙信下達了關東征討的總動員令。即將出陣前的三月九日,因飲酒過量而造成腦溢血死亡,年僅49歲,因其軍事建樹,後世又稱為軍神、「越後之龍」。

第四位:織田信長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國的大名,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逐漸控制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使日本進入到安土桃山時代,並尊為「天下人」。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織田信長於公元1568年至1582年間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但在即將一統全日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但人們始終無法找到他的屍體,這使其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第五位:豐臣秀吉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公元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公元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率兵20萬跨過朝鮮海峽,在釜山、慶州一線登陸,正式拉開侵略朝鮮的序幕。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戰爭初期,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並迅速攻佔朝鮮境內大量主要城市,直趨明朝邊境。但是明朝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援助朝鮮後,形勢急轉直下,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後撤,豐臣秀吉求和。但是在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派遣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初次調集4萬兵力赴朝救援,後續不斷增兵,最高至7萬。日軍在豐臣秀吉死後難以為繼,遂全部從朝鮮半島撤退。

第六位:德川家康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德川家康生於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本能寺之變後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豐臣秀吉對峙,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豐臣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擔任五大老的筆頭。

豐臣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確定了霸權。公元1603年受封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創幕府。公元1614年至公元1615年經大坂夏、冬之陣滅豐臣氏,江戶幕府統治體制從此堅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後,日本進入暫時的和平。死後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六大雄主,有一人率軍20萬出征,被明朝打敗

日本戰國時期,說真的還出了不少人物,尤其以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為最,視野不再僅僅局限於日本國內;但是卻沒有自知之明,豐臣秀吉一統日本後,率舉國之兵妄圖開疆拓土,卻忽略了自身的實力,結果被明朝狠揍兩次,落敗而歸,自己也心力交瘁病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末三支起義軍,朱元璋論實力僅排第二,卻最終奪取了天下
盤點中國古代神話小說中的12大高手,鴻鈞老祖僅能排第二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