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疼痛的心理療法

疼痛的心理療法

疼痛,屬於中醫心形疾病範疇,亦屬於現代醫學的心身疾病範疇。不論是中醫所指的「形」,還是西醫所指的「身」,都認為疼痛的本質不僅是一種生理反應、病理反映,而且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反應過程。

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古代醫家多有闡述。張子和在《儒門親事》中說:「怒氣所至,為嘔血,為餮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脅痛……」這裡所指的「怒氣所至」為情志之因,這裡所指的「為胸脅痛」為情志致痛。又如《靈樞·口問》說:「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不利則不暢,不暢則不通,此為憂思惱怒,心肝之氣鬱滯之心痛。《金匱翼》說:「肝鬱脅痛者,悲哀惱怒,郁傷肝氣。」說明情志不暢,可以致病,亦可致痛。

既然疼痛屬於心形疾病範疇,心理因素對疼痛有影響,所以,採用心理療法治療疼痛,亦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1.語言開導法:語言開導法,實為安慰止痛法。是指運用語言開導、安慰以達減輕疼痛或止痛的一種方法。語言是最常見、最方便的心理治療工具,只要運用得好,也可效若桴鼓。方法是,從治療對象的具體條件出發,深入淺出地對病情進行令人信服的解釋,選擇病人可以接受的語言,提高病人對自身疼痛的正確認識,從而達到減輕或消除繼發性焦慮、恐懼等心理障礙的效果。解釋是現代醫學中精神支持療法的核心,臨床必予重視。

2.分心止痛法:分心止痛法,即中醫移精變氣法。《素問》中有《移精變氣論》專篇討論。它說:「古之治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王冰註:「移為移易,變為改變,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

分心止痛的方法,關健是移心,轉移其注意力。臨床可以通過想像驅除引起疼痛的因素,如想像海濱,想像晚會,想像田野等,通過想像以轉移疼痛的意念。古人通過語言、行為、舞蹈等祝由形式,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轉移病人對局部疼痛的注意,利於病人形成較好的精神內守狀態,易於移易精氣,通利血氣。日本天數道明《漢方治療百話》認為,移精變氣其實質是一種「心機一轉的妙術」。

3.鬆弛止痛法:鬆弛止痛法,與古人稱之的默坐澄心法相似,也與現代醫學所指的自我調整法和打坐冥想法相似。鬆弛止痛法,來源於我國的氣功、佛教的禪宗、印度的瑜珈功等修身養性的方法。該法主要是通過病人的自我控制,經過反覆長期的訓練,使全身鬆弛,從而對抗多種病理性心身緊張狀態。鬆弛療法將在氣功療法中詳細闡述,這裡不再贅述。

4.暗示療法:暗示療法,屬於現醫學中的支持療法範疇。暗示包括正暗示與負暗示兩個方面,正暗示為積極的暗示,負暗示為消極暗示,這裡所說的暗示療法是指正暗示而言。作為醫療技術上的暗示療法,有祛疾愈病的積極作用,一般可分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兩種。暗示療法的鎮痛作用,是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在不知不覺之中進行的,主要作用於情感和意志兩個方面。暗示療法與語言開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區別在於語言開導法是在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下實現的,主要作用於理智方面。二者在臨床上常合併使用。

常用的自我暗示療法有自覺的積極暗示和不自覺的自我暗示兩種。前者包括自我開導、自我調節,後者包括自我安慰等,如「不疼了」,「感覺減輕了」等。

常用的他暗示有兩種,一種是醫者暗示,如「沒關係」,「可治癒」等;另一種是環境暗示,如大自然給予啟示,人際關係的改善、協調等。例如,頭痛病人針合谷,胃痛病人針內關,臨床上一般要配以針感上的誘導,告訴病人如酸、脹、麻感放射到指部則氣血被打通而「通則不痛」,此種暗示對心理致痛常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5.順情縱慾法:《景岳全書》說:「若思慮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願遂,多難取效。」對於疼痛症病人的合理慾望,應當創造各種條件,儘力滿足其所求。這種順從病人意志、情緒、身心需要的方法,稱為「順情縱慾法」。由於滿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心平氣和」的內環境十分有利於消除疼痛症的心理病機而出現鎮痛療效。比如孤寡老人患心痛,常因心理上的孤獨感而發作,如果為其安排一個溫暖的集體,滿足其渴望家庭溫暖和子女奉養的慾望,亦會使心痛的發作緩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無需下載APP,世界盃直播入口看這裡!
口紅控養成記:口紅的演變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