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名方,看似只能補脾,其實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良藥!

這個名方,看似只能補脾,其實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良藥!

當代常用的歸脾湯出自宋代嚴用和的《濟生方》,最初是沒有當歸和遠志這兩個葯的,後來由明代的薛己加上了這兩味葯,才有了現在的歸脾湯。這個方原本只用于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後所導致的健忘怔忡,後來薛己加上兩味葯後也只加了適用於驚悸、嗜卧食少、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證。元代危亦林加上了脾不統血所導致的吐血、下血證,清代又加上了虛勞煩熱、時時恍惚等證。到後來把所有作用一綜合就有了歸脾湯既可以治療心脾氣血兩虛證,又能治療脾不統血證的結果。

歸脾湯全方一共有10味葯,包括白朮、茯神、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蔘、木香、甘草、當歸、遠志,但因在煎煮過程中還加上了生薑和大棗,所以總的算來應該算是有12 味葯。

方中黃芪甘溫,補氣的同時還能推動所補之氣的運行;龍眼肉甘平,既能夠補脾氣,又可以養心血,兩葯合用,可氣血同補,也可心脾同治。共為君葯。

人蔘和白朮都是補脾益氣的良藥,與黃芪合用,則補脾益氣的功能更加顯著。當歸補血養心,酸棗仁可寧心安神,這兩個葯和龍眼肉相配伍,補心血、安神之力則更強。這四個葯都為臣葯只是輔助的對象不同。人蔘、白朮輔助黃芪,使得黃芪補脾益氣的作用更加強大;當歸、酸棗仁輔助龍眼肉,使得龍眼肉補心血、安神的功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方應該有兩組君臣葯。

心氣血兩虛則容易心神不寧、健忘失眠、心慌。茯神可以養心安神,遠志可以寧神益智治療心神不安和健忘失眠。脾是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出現了氣血兩虛的情況,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那麼必須恢復脾的運化氣血的功能。木香可以理氣醒脾,有助於恢復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而且它還能與其他的補氣養血葯相配伍,使得所有的葯合用既起到了補的作用,又減少了補藥的滋膩之性,使得補而不滯。

炙甘草原本就有補益心脾之氣的功能,所以它在全方中可以充當佐葯的位置,除此之外它還能調和諸葯的作用,又能充當使葯的作用。

在煎煮的過程中又加了生薑和大棗,生薑和大棗既能調和脾胃,以資氣血生化之源。諸葯配伍則心脾得補,氣血得養,諸病則自除。本方還有個特點就是,心脾同治以補脾為主,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氣血雙補,以補氣為主,氣旺而有益於生血。氣血俱生則因心脾兩虛引起的各種癥狀,因脾氣虛引起的出血證則可得到治療。

在治療出血時,如果出現崩漏下血且偏寒性體質的,可以加上炮姜和艾葉炭溫經止血,如果偏熱,可以加上生地、地榆炭涼血止血。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緩緩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孩子玩手機上學遲到,還跟父母發脾氣,教您一招就搞定
火影,女忍中的暴脾氣!每個忍村至少一個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