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文學 守望
故 園
作者 成永平
深秋。窗外幾株銀杏樹落葉飄飄。「一葉而知秋矣!」我卻想到了「葉落歸根」。年過不惑,近幾年對故鄉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逾發顯出我對它的依戀與懷念來。真的已經老了嗎?我在心底不甘心地再三問自己。而每次回故鄉,總要爬爬兒時爬過的山,探探兒時住過的老屋,嘗一嘗故鄉的井水,聞一聞故園的味道。其中最讓我難以割捨與忘懷的,便是曾經生活在一起休戚與共而又溫馨祥和的故園。
故園不大。五間正房帶一間小平房,坐北朝南,土木結構,井字窗欞,上覆藍瓦,院鋪石板。背靠兩株杏樹,濃蔭如兩把天然而成的大傘;院前植一椿一榆,茂盛宛若兩頂華蓋。西邊則是一五米見方的菜畦。
小小的故園裝滿了我童年甜蜜的回憶。夏夜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涼。深邃的夜空天朗氣清,皎潔的月亮如一位明眸善睞的姑娘,款款地移步樹梢頭,把如水的月華瀉滿小院。星星則遠遠地眨著眼睛,彷彿專門給月亮的出場充當閃爍的幕景。四下里一片靜謐,偶爾有促織聲起,更顯得鄉村夜之幽靜。椿樹葉子蓊蓊鬱郁,厚實得彷彿一堵牆,影子鋪到溫熱的石板上就像一層被;榆樹枝椏交錯,葉卻略顯稀疏,透過月光灑一地的斑駁搖曳。微風溜過,樹群起歡迎,一陣「嘩嘩嘩」流水般的掌聲響起,給平靜的小院增添一絲歡快。父親與叔叔把白日里早已備好的荊條,鋪在石板上,就著月光,雙手翻飛,又抻又折,不一會兒一隻精緻的小簍或小筐便呈現眼前。祖父則把往事按進煙鍋,火光明滅,在深情的敘述中完成對農事的反芻。母親和姑姑們在一塊納起了鞋底。慈愛的祖母摟我在懷,指著天上的星月,綿綿不斷地給我講述著牛郎織女,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聽著聽著我好像也變成了故事中的主角,腳踏祥雲,衣袂飄飄,直上九天,沉湎於賞心悅目的景,邂逅了正直善良的人,皈依了法力無邊的仙……不知何時我已沉沉進入夢鄉。闔家歡樂一家親的日子充滿快樂幸福,而故園的夏夜竟是那麼的令人嚮往,使人追憶!
夏雨中的故園更有一番怡人的情趣。當滿天銀絲從天際從容灑落,故園便如一位沉浸在雨霧中入定的禪者。雨點急促,打在樹葉上,嘈嘈聲高低起伏;打在瓦檐上,泠泠作響,濺起團團迷濛的水霧。嘈切淙淙的雨聲里,飄忽氤氳的霧氣中,椿樹茂盛的葉便綠綠的亮了起來,如小提琴上響起的一闋清麗樂曲,在雄渾厚重的雨聲襯托下,一下把人帶入無限的遐思。忽然,院子里出現兩隻渾身濕透的雞,一隻縮著脖子,顯得獃頭獃腦,單腳著地茫然而不知所往;一隻略顯機靈,左顧右盼一陣後,頭竭力前傾,雙翅緊夾,尾巴下垂,撒腿奔向檐底,那奔跑的姿態讓我想起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里,那隻從盤中飛出的烤鵝。西邊的菜園裡有坐果的西葫蘆,有青翠的芫荽,有頎長的豆角和粗壯的玉米。滿園的綠色就是一家夏日裡綠色的希望!待雨勢稍微,陽光衝破雲層,故園一片空明。在三兩雨絲輕揉慢捻下,所有的樹都舒枝展葉,清新如飴,綠得發亮。此時,故園籠罩在一片金色的柔光里,在靜穆、祥和的氛圍中,故園的一切都透出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至冬日,有雪從天際來訪,目之所及茫茫一片,遠山,大地,樹木,村莊,都被厚厚的白雪所覆蓋。萬物沉浸在甜甜的酣夢中,故園更是承載了無數的希冀和詩意。西邊菜畦間裸露的地堰,不經意間已然成了兩壠席捲而起的白色棉被,臃腫地被囿於地頭。飄雪之夜,昏黃的燈光透過窗戶溢入小院,伴著棉絮般亂舞的飛雪,照亮一地的鵝絨與晶亮,照亮故園一個個不眠之夜。雪後晴朗的天幕上,一輪暖陽款款地照著故園。一隻孤寂的鳥巢棲息在榆樹的枝椏上,眼睛般平靜地注視著腳下的一切。椿樹,榆樹,杏樹光突突的枝椏上掛滿雪條,在冷風中「嗦嗦」發抖,偶爾鳥鵲光臨驚落一掛,紛紛揚揚的銀粉便漫天飛舞,在寧靜的高空亮起一道道五彩的虹……更令人懷念的是雪夜除夕,當馥郁的香味在院子里四處漾起,對聯羞紅頭頂的燈籠,我和哥哥把滿滿的期待裝入屈指可數的幾枚煙花點燃,看一條條金色弧線在夜空優美地划過,看幸福快樂的希冀,在高空盡然催放成一朵朵五彩的夢……年味濃濃的夜色中,鵝絨般的雪地里,紅燈籠柔和光暈的映襯下,兩個懵懂少年敞開心扉放飛希望,意猶未盡地仰望著渺遠的夜空,久久不肯離去。——故園該是多麼的富有詩意啊!
故園有我幸福的童年生活,有我的無限遐思,有我的憧憬之夢,更多的確是一家人三世同堂生活的朝朝夕夕,融融其樂!但這一切的離開竟然是那麼讓人猝不及防、難以接受。先是祖父的離去。我永遠都記得生前他用顫巍巍的雙手,打開麻紙包裹著的餅乾給我和哥哥的情形,也永遠無法忘記他在病入膏肓時看著一家人迷離而不舍的眼神。祖父的離去,一下子讓全家的生活陷入了一種難以形容的長久痛楚之中。此後每年的月再不明亮,風再不輕柔。再後來,兩個姑姑遠嫁他鄉,叔叔外出打工,父母親則帶我們遷入新居,故園只剩下祖母孤獨一人。祖母就像一隻任勞任怨的大鳥般,把一隻只小鳥哺育長大放飛後,獨自一人駐守著這爿曾經風雨與共的窩。我很難想像祖母一人在故園度過的那麼多的日子裡,她是如何面對輕風明月,面對熟悉而溫馨、不忍而又不得不直面的那些樹,那些石板,那些過往的種種來……,只知道每每月朗星稀的夜裡,她都是一個人在院子獨坐很久很久,直至月上中天,夜露微垂,輕寒漸上,她才回屋休息。再後來,祖母也離開故園,如候鳥般遊離在幾個子女之間。直到幾年前罹患疾病彌留之際,她念念不忘的仍舊是要回到故園,回到她曾經生活了幾十年的那個窩——而臨終前這微小的囑託卻因了種種原因未能如她所願——這竟然成了父輩們抱憾終生心結!
如今的故園早已沒有了昔日的生機,屋頂長滿了一簇簇的狗尾巴草、貓爪草,主屋西南一角已經圮傾;院內一片狼藉,蒿草叢生,院牆倒伏,牆皮斑駁,蛛網密布,灰塵蒙蔽。人走屋空的故園,隨時都有可能被一場大風吹散,被一場大雪壓垮。面對那些熟悉的物件、場景我有一種契闊重逢的感覺,我想從這裡找到那些曾經的美好記憶,但結果確讓人黯然神傷,不得而終。我曾多次提議對故園進行修復,但父親說現在農村屋多人少,花錢修復好了誰又去住。面對父親充足的理由我無言以對。修復故園於我來說或許找尋的是一種記憶、一種親情、一種文化,但對父親來說錢還是應該花在正經的地方,最其碼修復後會有人來住,而不是把錢變相地放在那裡而等待它的再次荒蕪與坍塌。故園成了一座遺棄的窩,在歲月的風雨中被從窩中走出的鳥們逐漸拋棄,成為歲月深處一枚沉重的印記。
如今的日子物質充裕,文化生活更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但那種讓人魂牽夢縈的日子,卻成了我精神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方聖土,千尋而不得,空留一身脂肪滿腹糟粕,在霓虹閃爍的大街上踽踽獨行,鬱鬱寡歡而情無所寄;任身後長長的影子如一柄刀,深深扎入我逐漸麻木的心。
窗外,黃葉凋零。不知何時,凄清的冷雨孤寂地灑落,伴著一片片紙灰般翻飛的落葉飄然而至,間忽被深秋的冷風趕著,在小巷、街角不停的轉啊轉……
歲月如歌。當歡快的前奏、敘述如歌的行板和高潮漸次奏完,我便躲在繾綣的尾聲里深情地守望。我奢望著在最後一個音符奏響時,我能重新回到故園,重賞那輪皎潔的月,重淋那場溫情的雨,重聽那場纏綿的雪,重溫那個溫馨而令人難捨的夢……
作
者
簡
介
成永平
成永平,教師。山西榆社人。在榆社文學上發表作品《艾草吟》《鄉音》等詩歌。
關
注
榆社文學
寫作交流的平台
傳播文化的濕地
思想靈魂交匯所
榆社文學 創作室
GIF
本期編輯:水銀月亮
文字校對:成永平
攝影圖片: 成永平提供
TAG:榆社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