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可以很有益,至少可以無害

我們可以很有益,至少可以無害

過去的一周,從天氣到心情,似乎都讓人感受到巨大陰鬱和壓抑。從甘肅女孩跳樓被圍觀群眾喊著「快跳啊!」到上海小學生被素不相識的無業游民砍傷至死,幾乎所有看到報道的人都會憤恨和不解: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充滿著戾氣?充滿著冷漠?這個社會還會好嗎?

看著事發之後女孩父親對過去兩年事件的口述,看著上海世外小蹲著哭泣的外教和市民。我同樣無法抑制內心巨大的悲傷和臉龐肆虐的淚水。

然而憤恨和悲傷過後,回歸現實,需要的是更多的理智和思考: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避免更多的傷害?包括避免給受害者家人造成二次傷害、盡量避免類似悲劇在自己和周圍人身上發生;以及,如何防止成為那樣「冷漠」的人?

§

§

1

如何做到無害?

我想首先從給大家普及一個現象------「去個性化」(deindividuation)。

這是一個社會心理學中的概念。是指個人在群體壓力或群體意識影響下,會導致自我覺察功能的削弱或責任感的喪失,產生一些個人單獨活動時不會出現的行為。

其實甘肅女孩跳樓時被群眾慫恿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起,古今中外,都有發生。

早在1952年,費斯汀格(Festinger)和其他一些學者就已經提出了「去個性化」的概念;

1981年,墨爾本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列昂.曼(Mann)對21起人群圍觀跳樓或者跳橋事件的分析發現:

如果人群規模小且曝於公眾目光之下,人們通常不會誘勸當事人往下跳;

但如果人群規模比較龐大,或夜幕遮蔽了人們的身份,使其獲得了匿名感,那麼人群中大多數人會誘勸當事人往下跳並冷嘲熱諷。

這和兩個大因素有關:身份的隱匿;責任的模糊化。

現在頻發的網路暴力,也是去個性的一種:沒有實名認證,誰也不認識誰,我不需要對我的言語負責……

試想,如果將這些人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單獨拉出來放在事發現場,他們一定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因為那時候他是一個人,周圍人的眼光都在看著他,他會知道要為自己的言語負責。

簡單地用道德來譴責一個人,不僅是沒有用的,反而會讓我們自己陷入不停地詢問「為什麼你會這麼做」的不解和無力中。因此,我們需要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有個更清晰的認識。

這並不意味著,那些站在底下拍著視頻高呼著「快跳」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免責。因為即便是受到群體心理的影響,也和個體本身有者密切的關係:

比如一個人受到的教育、他所擁有的價值觀、他的同理心、他的社會責任感、他的是非辨別能力等等,都會對他是否能在隨波逐流中保持清醒的意識和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即便是一個人人都在追捧著的普遍現象,我們仍然都需要在參與之前,問問自己:

1

我為什麼要這麼做?

2

我這樣做會給我自己帶來什麼?

3

我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什麼?

4

如果這件事的被捲入者,是我自己、我的孩子、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還會這樣嗎?

如果每個人在遇到事件之前,都會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試想這個社會,將會減少多少霸凌?減少多少歧視?減少多少冷漠?

做到這些,至少是無害的。

如果我們想做到不僅無害,更要有益,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

2

如何做到「有益」?

這幾天,朋友圈裡頻繁地發著類似於「請不要傳播血腥圖片或文字」的信息,確實讓我感受到很大的欣慰,這意味著,群眾們對這類事件後的心理感受更加重視了,並且也更加懂得使用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們經歷這一段。

任何天災人禍過後,見過圖片或者聽過太細節的描述,都會有恐懼(這件事會不會在我周圍發生?)、緊張焦慮(我們是不是安全的,周圍是不是安全的?)等心理上的不適,甚至有的還會出現睡眠不好、噩夢、食慾不佳等身體上的不適。這些,都屬於創傷後的間接傷害。

如果我們自己不小心看到了這些圖片,可以這樣做:

五官感覺法

確保安全

離開讓你感覺不適的環境和信息,看到疑似的新聞或圖片,盡量不要打開;

找一個安全的場所,做幾組深呼吸,穩定自己的情緒。

運用五官感覺

看看周圍有什麼設施和物品,你看到了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和質地的?比如牆壁、桌椅、書架等等;

聽聽你周圍有什麼聲音?

感受一下你坐著或者站著的感覺,你的臀部或腳底接觸椅子或地面的感覺如何?他們是軟的還是硬的?涼的還是溫暖的?

你能聞到什麼味道?

你能感覺到你的嘴巴里是甜的還是苦的?

通過這樣的自我放鬆,慢慢平復下來。當我們自己平復下來後,才有能力去安撫別人,比如孩子。

對孩子而言,我們如何幫他們應對?

根據美國學校顧問協會(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的資料,如下:

1

盡量讓孩子繼續正常的生活學習,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會讓他們有安全感!

2

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這方面的新聞和電視

3

和孩子坦誠的分享發生了什麼(適合他們年齡段認知理解能力的),因為你不說,孩子更會好奇去其他地方道聽途說,我們就更難控制他們的情緒。

4

傾聽孩子的恐懼和顧慮

5

向孩子確認世界還是美好的,學校也是安全的,只不過有人會做壞的事情!(不要跟孩子說小心小心小心的,因為這不是他們能力內可以自己保護自己的,並會造成他們更緊緻不安。至少我們要讓他們有安全感,還相信大部分人和環境是善良的)。

6

家長和成人要首先處理和衡量我們自己對這次災難危機壓力。你的一舉一動,孩子都能感受到。

7

重建,再次確認鞏固你和孩子的親密關係以及依戀關係。記住,你在這個時候是孩子唯一的精神安全來源!

(參考網址:https://www.schoolcounselor.org/school-counselo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learn-more/shooting-resources)

另外,還有一件有益的事情,父母一定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包括防止性侵、校園霸凌和保護生命安全。這裡重點說一下性教育。

性教育本身對於教育而言就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這樣幾點,需要反覆教育孩子:

1

平時的教育

身體的私密部位是不可以給別人看和碰的;

2

自慰的行為不可恥,但是需要避免公眾場合,因為這是非常隱私的行為;

3

不要單獨和除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日常養育者之外的另一個人(特別是成年人)單獨在一個房間里;

4

不管任何情況,只要你不願意,就大聲說「不」!

5

(對稍微大些的孩子)如果遇到不願意做的事,盡量跑,能跑多遠跑多遠。

1

一旦遭遇性侵,需要做到

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不要清洗,保留證據;

2

任何時候孩子主動提及此事,傾聽孩子的情緒,並且反覆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這是對方的錯;

3

多陪伴和安撫孩子的情緒。盡量避免讓孩子再次接觸事發相關的環境、人物、物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

4

在一段時間內,孩子會出現噩夢、對聲音或類似的時間過度警覺、突然回憶起創傷性的事件等等,這類都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癥狀,請尋求專業的幫助。

【寫在最後】

在這兩件事之後,都有市民自發前往事發地點哀悼,這就像巨大黑暗陰影籠罩下透進來的一點光,讓我們內心又有了些許希望,而我也堅信,這種哀悼最終會變成一股股的力量,讓我們情感得以寄託,理智更加清明。

願每一個人都能至少無害,並不斷變得有益!

參考資料:

《社會心理學(第11版)》,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美】David G.Myer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RCN心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SRCN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