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落地進入競速通道 「殺手級」應用仍未浮出水面
6月27日,在上海舉行的MWCS2018上,GSMA會長葛瑞德(Mats Granryd)表示:「中國政府正在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結構性改革和產業升級,這是中國在5G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強大動力。
根據GSMA智庫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4.3億個5G連接,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
「5G時代有可能成為電信運營市場創造新模式、構建新格局的重要分水嶺,誰能更好地洞察和培育5G應用的廣闊市場,誰能更好地適應和把握運營轉型的方向路徑,誰就會實現更可持續和更高質量的發展。」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在上述會議表示,5G產業正在進入全面衝刺階段,5G商用進程正在提速。
第一財經記者在本屆展會上看到,不管是汽車還是手機,抑或是無人機,智能工廠,越來越多的5G測試走出了實驗室。比如在開展的第一天,中國聯通就攜手愛立信、馭勢科技,聯合進行了國內首個5G超遠程智能駕駛實車演示,而記者在中國移動的安防無人機遠程操控人工智慧視頻處理平台上,看到了通過5G網路傳回的由外場無人機拍攝的多路4K高清監控視頻,通過現場控制終端可以對無人機進行起飛、降落等基於5G網路的超視距控制。
5G布局提速
2018年6月14日,3GPP正式完成的獨立組網(SA)標準,加上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NR標準,5G可以說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了產業全面衝刺新階段。
上述標準的完成,意味著運營商可以規模部署一張完整的、高性能的5G網路,同時,5G的重點在核心網,基於雲化的核心網使能「網路切片」,實現一張物理網路支持豐富的5G應用,不僅最大化網路價值,還為運營商業務向垂直領域擴展、開拓新的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這正是此次獨立組網標準完成的重大意義之處。
「隨著3GPP R155G獨立組網標準的推出,部分國家的5G頻譜已經陸續發放,5G將進入規模部署階段。為支持全球運營商建設5G網路,華為將於2018年9月30日推出基於非獨立組網(NSA)的全套5G商用網路解決方案;2019年3月30日則會推出基於獨立組網(SA)的5G商用系統。」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MWCS2018上的一場主題演講中如是說。
在5G商用時間表上,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一直有著清晰的目標,均表示在2020年底前正式商用。
具體來看,中國移動將在杭州、蘇州、廣州、上海和武漢 5 個城市建設 500 個基站,並於 2018 年在另外 12 個城市開展試點和應用示範。而中國聯通將於 2018 年在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在內的 16 個城市開始測試。並與華為公司簽署 5G網路切片聯合創新協議,開展遊戲(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自動駕駛和製造領域外場測試。
中國電信則表示將在蘭州、成都、深圳、雄安、蘇州、上海等 12 個城市啟動 5G 創新示範網試驗,每個城市6~8 站。目前主要在 3.5Ghz 頻段的無線組網能力和方案驗證。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全球已公布 5G 商用計劃的全球移動運營商中,其中 40%計劃在 2018 和 2019 年商用(中東地區最早),其他60% 計劃在 2020 年後商用。而中國初期5G 商用將主要用於高密度城市中心區域,以便在郊區和農村區域部署之前測試網路性能和用戶使用水平,但總的來說中國預商用和商用基站規模將位居全球前列。
根據GSMA智庫(GSMA Intelligence)預測,中國到 2025 年將擁有大約 4.3 億連接,將是 5G 最大市場。網路滲透率將達到 30% 左右,與歐洲持平,較低於美國、韓國和日本。並且,5G 將會經歷相對 4G 較緩慢的發展曲線。
「殺手級應用」何在
5G網路、5G手機、5G平板、5G汽車的熱度不再僅僅停留在紅綠線交錯的資本市場上,在現實科技的試驗場中,5G的商用產品確實已經開始成型,並逐步成長為「最終的樣子」。
在此次MWCS展上,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場地的布置還是科技大佬的主題演講,抑或是展台演示的產品應用,5G的身影隨處可見。步入華為、中興、愛立信、高通、英特爾等科技巨頭們的展台,各種關於5G的標語似乎也在宣告著5G商用時代的正式到來。
對於迫切需要新機會的通信生態圈中的企業來說,5G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轉折點,更大的帶寬,更多的連接,更有想像空間的商業模式都會隨著5G的正式到來而發生改變。但越是在大幕啟動的時候,也許越需要保持合適的節奏與清醒的頭腦。5G網路到底擁有多大的變現能力?哪些垂直行業潛力最大?記者試圖在這次展會上找到答案。
自動駕駛被認為是目前最典型的一個5G應用場景。
在MWC上海上,中國聯通攜手愛立信、馭勢科技,聯合進行了國內首個5G超遠程智能駕駛實車演示。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此次三方聯合演示,中國聯通負責整體解決方案、5G網路建設以及長途傳輸,愛立信提供5G通信設備,馭勢科技提供智能駕駛車輛。
外場演示的網路環境位於北京市房山區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依託5G網路的超高傳輸速率和極低時延,實現了車輛與雲端之間遠程監控數據傳輸。調度員在上海MWC展館基於全方位視頻圖像進行雲端操控,可實現對北京車輛的遠程駕駛以及車隊調度。兩地之間跨越了1300公里的超長距離,這也是國內業界首例。
中國移動也在同日宣布「中移智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移動表示將藉此進軍交通行業,在智慧公路、自動駕駛、飛聯網等智能大交通領域開展相關業務。
GSMA提供的數據顯示,從 2017 年到 2025 年,全球網聯汽車的規模將實現三倍增長,達到 12 億個連接規模,其中中國、美國和歐洲將成為領頭羊。這些市場預測數量包括汽車前裝市場、自行車、摩托車,以及後裝的例如保險和導航信息處理裝置等。
但從營收模式來說,雖然車聯網領域的玩家眾多,除了汽車製造商,還有汽車模塊提供商(即感測器、雷達、激光雷達、攝像機、軟體、地圖和其他導航工具)和車載服務提供商等,但目前鑒於汽車模塊提供商還未成熟,相應的商業模式其實尚不明確。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運營商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運營商提供 V2X 連接技術所需的低延遲、超高帶寬、高數據傳輸容量服務給車輛製造商、車隊經理或互聯網叫車公司,從中收取網路連接服務費。但這種方式的費用很低。而另一種基於平台服務的 B2B2X 模式還不成熟,即運營商與第三方合作,共同開發車聯網平台,不成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車輛是由本地和全球許多公司製造的,很難匯總所有這些車輛產生的相關數據。
「但很難說殺手級的應用是什麼。如果追著結果來看,大家從來沒有猜對過。」英特爾無線技術與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此前對記者表示,產業間需要解決的是商業模式問題,還有各產業間的磨合問題,技術的要求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就是物理的定律,但是不同的設備商、運營商等在產業價值鏈中會產生什麼樣新的合作關係,這裡面需要繼續摸索。
警惕「投資」風險
大舉建設5G網路背後仍需要面對「4G將長期存在」的現實。
「5G是毋庸置疑的趨勢,華為也在積極布局,但從此次展會上接待客戶的真實情況來看,目前只有10%的全球運營商對於5G表現出了強烈的投資意願,而更多的運營商還是保持冷靜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看,在現有網路上如何獲得更多的收益依然是當前電信運營商最關心的問題。」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華為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技術很熱,但在市場面前,5G還遠未成熟。
據記者了解,無論何種方式,中國的5G早期商用將主要在城市地區。基於前期商用情況和回報,2021 至 2022 年會為郊區和農村地區提供商用服務。
徐直軍在演講中直言,過去10年,移動運營商以基本不變的CAPEX(資本性支出)總額,支撐了2000多倍的總數據流量增長。隨著技術越來越複雜,CAPEX佔比很難進一步下降。但是過去10年,OPEX的佔比從62%上升到75%,還在繼續上升;因此,5G時代,能否有效遏制OPEX的持續增長成為商業成功的關鍵,需要把降低OPEX作為戰略重心。
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也在演講中直言,移動業務已進入「全民」擁有手機的時代,全行業移動用戶總數達15億,超過全國人口總數(13億多),市場趨於飽和。不限量+共享帶來戶均流量(DOU)的快速增長,但流量業務增量難增收。捆手機業務、捆電視業務、捆流量等方式使得寬頻業務幾家歡喜幾家愁,終將導致邊際效益持續下降。雲網一體化,使得政企專線等傳統業務將被功能所替代。
「面對技術變革和需求變化,運營商已經走到了需要戰略抉擇的十字路口。一個方向是固守傳統領域,成為傳統業務繼承者,專註於網路、營銷等核心能力,在相對封閉的市場環境中,提供連接服務;或者乾脆成為啞管道,經營純粹的基礎網路設施,僅為用戶提供裸接入服務。」劉愛力說。
「現在電信也好,聯通也好,移動也好,跟我們是一對一的關係,我們每個月交多少錢用多少流量。但是如果說和工廠合作,不僅是流量的問題,還有效益的問題,如果說你把工廠當中的生產線都上雲端我幫助你提高效率,那麼提高的這個效率是不是可以和運營商分享呢?這個討論是需要的。」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網路平台事業部5G網路設施部門總經理林怡顏對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說。
她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一些模式出來,比如說我們在美國的工廠有一個測試,運營商說我不需要你的流量,我可以跟你分效益,甚至我給你硬體,給你伺服器,給你私網,大家來探討如何分你提升的效率。有很多的討論,最簡單的是說收你流量費,很多時候他不願意僅僅收你流量費,這樣他們無法分享業績提高的成效。這個商業模式現在還沒有定,大家都在探討。比如說球賽的,到底是票價多收1塊錢我跟你分,還是廣告分成。明年將會有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的探討,到底哪一個更加有效。流量是最簡單的,但是我覺得各個運營商都願意嘗試流量之外有什麼互贏的產品。」
※猩便利獲螞蟻金服數億元戰略投資,無人零售前景幾何
※貿易戰難擋美股三季度開門紅,歐盟警告特朗普3000億報復清單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