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前幾日,忙裡偷閒,跑去住家附近的影院,又看了一遍重映的《阿飛正傳》。

冷門場,廳不大,除了我還有另一個小哥。一前一後隔排相坐,互不打擾。放映開始,龍標之後,銀幕卡頓了一下,影之傑和寰亞的過場一出,整個人瞬間就陷入進去了。

濕漉漉的畫面,汗涔涔的人物,連粵語原聲都透著潮濕感。昏黃特寫中,那些還年輕與美好的肉體,在虛無的情緒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放著空。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影廳里安靜得出奇,銀幕上膠片放映中細沙似的噪點,時不時發出沙沙刮擦聲的噪音,都是極不同於高清數碼時代的老舊質感。

恍惚間,彷彿回到了少年的錄像廳歲月,進入王家衛的光影世界,像王菲在《重慶森林》里那般,握著一聽可樂,隨意搖擺。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某幾個瞬間,電影院、大銀幕的神聖感,又回來了。

曾經,電影院的確是那個極其神聖的存在,神聖到大銀幕之外的所有觀影形式,都稱不上是「看電影」。

順著《阿飛正傳》,想起90年代曾經在內地公映過的《重慶森林》。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世紀末的內地影院,大都是半影廳半劇場似的大禮堂,縱深感很強,空間又極大,關燈之後,置身窸窸窣窣的人群中,常有種身不由己隨波逐流的不真實感。

忘了學校為何會組織看這樣一部電影,但忘不掉當那首《California Dream》響起,銀幕上王菲隨著旋律搖擺(沒錯,就是上面的動圖),銀幕外的我也做夢似的彷彿飄在半空。

電影不通俗,片名也不知所云,來的人本就少,許多後來更是離場,在這少年時只覺大出天際的、空蕩蕩的禮堂中,懵懵懂懂地看完。其實什麼情節都沒記住,但那種白日夢的感覺,至今難忘。

嗯,在影院中看電影,的確就像是,大白天做夢吧。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樣的感覺,過去的少年時代進電影院,總有種與世隔絕的冒險感。

巨大的影廳,很多還是兩層高,與外面的世界隔著兩扇厚厚的門,觀影中坐不住的孩子,常常樓上樓下到處跑著,偶爾的因為放映的電影太過無聊(比如過去總會組織看一些莫名其妙的科教紀錄片),影廳吵鬧如戲院,聊天走動,說說笑笑,對大人而言是放鬆,對孩子則更像是名正言順的冒險。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特別是,偷偷地推開重重的兩扇門,外面的陽光乾燥而刺眼。跑到影院里的小賣部,選幾樣零食,五毛一塊,很滿足地捧回去,邊看邊吃,至於銀幕上在放些什麼,反倒顯得不重要了。

總之,少年的影院記憶,終究像是神聖感與冒險感的某種結合。

去年10月28日,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芳華》作為開幕影片,於深秋時節組織了1500人的露天放映,4、5度的氣溫,大多數人亦只能站著觀看,這份區別於如今觀影的形式感,多少讓人尋回了一點,深藏記憶中的那份神聖與冒險。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事實上,用力回想的話,那些和電影院的回憶,很快便清晰起來。

這其中,八部《哈利·波特》,串起了21世紀前十年的影院記憶,見證了影院硬體更新換代的變遷,更串起了那十年我的人生記憶。

2002年2月初,《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從家鄉那個年頭最久、設備也最陳舊的影院開始,一頭扎進這個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魁地奇、厄里斯魔鏡、光輪2000的神奇世界;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來到2005年11月底,《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當年的影院,效果奇差,好幾場大戰戲都昏暗無比,座位也硬得硌人,偏偏電影又巨長無比……

2009年7月底,《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又兩年過去,這一部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我在兒時那個去過無數次的新華影院(全國遍地都是吧)的大禮堂,最後一次觀影。它的放映設備效果,基本已和盜版沒有兩樣,甚至讓我覺得10塊錢的票價都有些不值……可不管怎麼,這,都是最後一次了;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2010年11月底,《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這一年,因為年初的《阿凡達》與年中的《盜夢空間》,讓IMAX在國內一度風頭無兩,一票難求。巨幕觀影成為流行,這一年,同樣可以視為「影院技術升級元年」;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2011年8月初,《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離家前,在家鄉小城新建的電影院與哈利正式告別。有些唏噓,像是一個時代結束了。

接下來的幾年,看著越來越多的電影院,與大銀幕如雨後春筍般增長著,影迷們開始分享著各種專業的觀影選擇指南,影廳的制式也愈發讓人眼花繚亂——

從3D的全面普及,到4D影廳也漸成標配;從普通3D到RealD 3D;從IMAX到各式中國巨幕;從4K激光廳到杜比全景聲……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觀影的選擇越來越多,或許是泡在電影院的時間越來越久,大銀幕的神聖感開始下降,但此消彼長的,是與日俱增的幸福感。

這份幸福感,實在要感謝電影這門藝術,始終未曾間斷的技術革新。

直白點說,近20年來,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並未出現跨越式的進步,但在技術創作(這其中當然也包含放映技術)上的進步,簡直是天翻地覆的——

1999年11月,《星戰前傳1》中的那段賽車戲讓少年的我嘆為觀止。作為第一部採用綠幕技術的電影,電影就此徹底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21世紀以來,從《指環王》中的動捕技術,到2010年初《阿凡達》引領的3d觀影潮,《阿凡達》的上映,幾乎改變了所有人的觀影習慣,也讓影院在3D化上邁開了腳步。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隨後的幾年,電影創作與放映技術的結合愈發緊密,《社交網路》的4K拍攝與影院日益普及的4K放映。去年《銀河護衛隊2》採用8K拍攝,直接對影院的升級換代發出最緊迫的呼籲;

《霍比特人》的48幀拍攝,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幀拍攝的技術革新,更是直接將「電影到底需要怎樣的清晰度」與「影院如何帶來最清晰畫質」的議題推向高潮。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技術層面的進步,讓人感嘆:從露天放映和大禮堂的時代走來,在大銀幕上看電影,我們的確,正身處於最好的時代。

但說到觀影的幸福感,我卻又總不免想起小男孩多多和老爺爺艾佛特。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天堂電影院》

當放映機緩緩轉動,咔咔作響,就是寫給電影的最好情書。而這封情書,必然要在讓人滿溢著幸福感的電影院中寫下。

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2018,屬於這個時代的「天堂電影院」,該是什麼樣子呢?

整體風格上,從色彩、結構到功能,要有統一的美感與設計;

硬體設施上,舒適度是最關鍵的。從座椅的間距,靠背的角度、材質,影廳的衛生、通風狀況,休息區的設計等等;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最關鍵的自然還是銀幕質量,寬度、亮度、清晰度,與影廳音響設備的結合。

重點來了,比如——

橫空出世的STARX巨幕影廳,如何在一眾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呢?

頂尖的硬體條件負責打底,太多的專業術語擺上來(HDR技術+4K高幀速放映+8000:1的卓越對比度+無損的超高3D亮度+24米寬無框巨幕+四分頻全景聲音響系統)太過枯燥,

簡單說,STARX影廳更亮、更大、更清晰、更立體。觀影中影迷們最在乎的關鍵元素,統統搞定;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最基本的觀影需求解決了,接下來,作為一個標準的影迷,還有觀影感受的提升。

1.3米座位排距,釋放雙腿;真皮加寬的座椅,釋放整個下半身;乃至前三排排距1.8米的沙髮式躺椅,更是直接釋放全身……

置身這樣的影廳,拋開電影本身,也已是頂級享受了。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在人性化的服務上,真正做到了「完美解決最實際的問題」——

遲到後在黑暗中無處可走?手機電池即將耗盡又沒帶充電寶?影廳人多潮熱氣味不佳?看一半想上廁所又不想錯過關鍵劇情?

一言以蔽之,在STARX影廳,上述的所有觀影中的「老大難」問題,全部搞定。

那些讓人心心念念的「天堂電影院」啊

從觀眾角度出發,只為打造最舒適、最人性與最極致的終極觀影體驗,做到了這些,那麼就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天堂電影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