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名師說」王希超:課堂教學既要精彩也要高效

「名師說」王希超:課堂教學既要精彩也要高效

「名師說」王希超:課堂教學既要精彩也要高效

王希超 在山東農業大學本科生中,凡是學高等數學課的,很少有不知道王希超老師的。在他的課上,沒有人遲到,沒有人玩手機。不少學生提前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去占前幾排的好位置,班外或院外學生,也搬其他教室的凳子去蹭課。

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生中知名度頗高、教學效果超好的老師,在該校網站的師資介紹里,卻是「沒有研究方向,沒有科研項目,沒有學術論文」的「三無」地步,讓記者頗有些意外。

大道理和小手段

許多老師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但是對自己的孩子,難免有偶爾的放縱和溺愛,王希超則堅持「學生就是學生」,自己要把好的東西教給學生,讓他們不但掌握知識,更學會如何學習和勇於擔當。「從上課時的體面穿衣到每一分鐘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都得對得起學生,對得起教師的這個身份。」王希超說。

儘管講話時有點自帶笑意,但王希超從來不會特意哄學生開心,他自己評價「甚至有時候說話不怎麼好聽」。他告訴每一屆學生:「我的課上不允許有一個不聽課的學生存在,不允許任何人的手機鈴聲響起。」不少學生說,聽王老師的課,手機宛如成了炸彈,上課前反覆檢查好幾次是否靜音,或者乾脆關機。因為一旦鈴聲響起,按曠課兩次處理,要寫檢討,還要給老師擦黑板。王希超說自己還「威脅」學生:高等數學是掛科率最高的一門課,一開始學不好考不好,補考會更難。

王希超說,自己「好為人師」,強勢地給學生灌輸大道理,「逼迫」大家用功學習,只不過是用一點「小手段」引導學生把學習當作習慣。學生才是教學的主導,初入大學,不少學生有「松一松」的心態,必須引導大家緊張起來,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內容學會了,有興趣了,自然就願意學了。

老笨方法與厚重情懷

一個如此嚴厲、說話不太客氣的老師,卻受到一屆屆學生的尊敬和追捧,自然是因為學生心中自有天平。不帶教案,板書演算,一度是王希超最顯眼的兩個標籤。

現在幾乎所有的課程,老師都是帶著課件,用PPT演示,但是王希超一直堅持板書,寫了擦,擦了寫,粉塵飛揚,神采也飛揚,只是因為用板書可以生動地展示解題步驟和多種方法。實際上,他有比較嚴重的鼻炎,接觸粉塵很難受。

分析數學題時,王希超隨時關注著學生的眼神、表情和應答的聲音,跟不上就再講一遍。每節課的內容,他都會把重點、難點、疑點、考點、記憶點等做標記和強調。記憶點不只是公式、定理,還有例題里的重要結論。王希超說:「一提哪裡是重點,學生馬上就聽得帶勁兒了。他們習慣記數學公式,對例題里出現的結論缺乏關注,實際上這個結論在解其他題時就成了定理與公式。結論記多了,做題也就順暢了。」一步步把一個個問題講清楚,看到學生從迷茫到清晰,從恐懼到自信,讓他頗有成就感。

為了能和王老師離得更近些,把推導的過程看得更清晰些,佔位成了學生一級級之間的傳承。昌宇棟和孫瀟告訴記者,上學期他們是下午第一大節上數學課,上午的課一結束,他們就會飛速衝進教室開始佔位,有的同學中午乾脆就在教室里打個盹兒,以免自己的最佳位置被人再次搶佔。

王希超說,自己確實是屬於一上講台就興奮、把病情都忘掉的人。年輕時最看重的就是如何把課講得精彩,脫稿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顯示自己很厲害。隨著歲月的流逝,現在越發看重學生容易理解,好明白,潤物細無聲。但是,多年的課堂歷練,即使他不追求精彩,課堂依然魅力不減。

45分鐘的一堂課,王希超至少要準備4個小時,不但記住所有的內容,還要把這節課所有說的話從頭到尾重複幾遍,就像演戲排練,哪裡是重點,哪裡是包袱,如何切入,如何遞推,這句話該怎麼說,那個意思如何表達,都要琢磨好,還要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教了30年數學課,每次下課後,王希超依然不想離開課堂,在那裡琢磨這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不是是否引人入勝,而是有沒有知識點的遺漏。

做教師沒有虧與賺

數學系有不少老師主持過大課題,寫過有影響的論文,王希超不為所動。他說:「我的精力有限,只想怎麼上好課,把這一件事做好就是成功。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取得好成績,就是對我最好的獎勵。」

多年來,王希超習慣提前去教室,課間答問題,課後做輔導。每個小課間,都有學生拿著題來請教,一大節課結束,會有更多的學生圍上來,導致他經常趕不上從南校區到北校區的班車。數學系年級QQ群里,常有學生邀請他給自己解答問題,王希超不但有求必應,還會提出多種方法。

「年年講課,天天回答學生的提問,但是這些問題對您來說可能過於簡單。作為一個大學老師,您有時候會厭煩嗎?」記者問王希超。

「不能用自己的水平去衡量學生,每一堂課都是有對象的教學。換位思考,從學生的理解能力上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永遠不會產生這種心態。」王希超說,函授生、專科生、本科生,他都教過,也多年輔導考研的學生,都是努力達到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教得再好,學生理解不了,也是個零。上課時之所以保持說半句留半句的習慣,就是為了看學生的反應。學生的聲音小了,首先要調整講課的方式。」

每年教師節或者新年時,王希超都能收到幾百條學生的祝福簡訊,畢業學生比在校的學生髮的還多。他輔導過的學院,考研率迅速提升。他不是班主任,但是他帶過的班級,學生的課堂紀律和學習能力與別的班明顯不同。這些學生的身上,不知不覺打上了王希超的印記。(通訊員 翟榮惠 中國教育報記者 魏海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教育人物」李芳:為救學生獻出生命 用無私大愛譜寫教育讚歌
材料開發利用要張弛有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