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展訊|2018年7月|紐約篇

展訊|2018年7月|紐約篇

這次紐約的展訊沒想到(其實想到了)能拖拖拉拉這麼久。恰逢公眾號草創時期,打算多做一些實驗。減少一些格式上的自我要求,盡量在兼職時期做到簡潔大方即可,不做過多標註。希望大家有問題直接來問我本人就好了。我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展訊說明:1)本文提供四個展館7月我感興趣的展訊,包括The Met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其Breuer附屬展館)、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古根海姆博物館、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摩根圖書館及博物館、Brooklyn Museum布魯克林博物館。本攻略十分自私,僅為了本人7月13-14日去紐約看展做準備攻略用。2)圖片均來自於各博物館官網。謝謝。

展館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說展覽之前,安利一下最近正在看的陳丹青《局部2》,是一個非常理想的Met導覽,對了解展館有著非常好的基礎作用,因為我本人的看書效率極其低下,就連Met的地圖其實也不大願意看的。所以我認為在去Met之前集中的看一遍這個劇集是很有幫助的。大約會花上6-10個小時左右,下周再去展館之前本周我會看完。

展覽 |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05/10 - 10/08 2018

On view at The Met Fifth Avenue in Galleries 300–306, 955, and 980–981, and at The Met Cloisters in Galleries 1–10, and 13–20

Gallery view of 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at The Met Cloisters, featuring Virgin and Child in Majesty (left) andEnthroned Virgin and Child (right) installed on either side of an ensemble by Viktor Horsting and Rolf Snoeren for Viktor & Rolf, from their autumn/winter 1999–2000 haute couture collection. Photo by the author

每年時尚展覽開幕的那個晚宴都會被稱為時尚界的奧斯卡,雖然我都是事後來看八卦的。但是作為博物館運營來說,能積攢這樣的話題性還是只有Met的量級才能做到啊。在看展之前,真沒想到他們是將作品放在現成相關展廳內,我以為會像以往一樣利用地下室空間開闢新展廳。但是這種「話題相關性」形式的展覽設計,讓人在幾個世紀前的藝術品種看到本世紀的時裝創作,還挺妙的。當然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支持展覽的一部分宗教服飾是單獨在地下室展覽的,並且不允許拍照,非常容易錯過。而場地中提到的The Met Cloisters這個展館,我本人還沒去過。Em..

展覽頁面 |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8/heavenly-bodies

展覽 |Like Life: Sculpture, Color, and the Body (1300–Now)| Until 7/22/2018

On view at The Met Breuer in Floor 3, and Floor 4

Philippe Curtius (Swiss, 1737–1794),Sleeping Beauty, 1989, after 1765 original. Madame Tussauds, London ?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這個展覽在分展館,Met Breuer。這個展覽橫跨大概700年的人像(雕塑)歷史,並沒有通過編年的方式,而是通過相對比較視覺和主題合併的方式呈現展覽。展覽頁面上的視頻簡介非常有趣,有general的簡介、有德加芭蕾舞小姑娘怎麼換裙子布料的細節、還有一場完整1小時的學術討論,材料可謂是非常齊全了。6月時候我跟策展人Kathrine Page去看了這個展覽,第一感覺是完全被這種正統學術性和玩味趣味性的策展思路擊敗了。在紐約範圍內展覽可謂大受好評。但是說實話,我是否會去看第二次?em,好問題。BTW,因為裸露圖片問題,不敢放什麼大面積的肉色雕塑,只放了上圖睡美人,這孩子是真的會呼吸的雕塑,呼吸發電還有聲音,非常真(xia)實(ren)。

展覽鏈接 |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8/like-life

展評參考 | Real, or Too Real? | https://www.nytimes.com/2018/03/22/arts/design/like-life-sculpture-review-met-breuer.html

展覽 |Obsession: Nudes by Klimt, Schiele, and Picasso from the Scofield Thayer Collection| 07/03 - 10/07,2018

On view at The Met Breuer in Floor 2

Egon Schiele,Standing Nude with Orange Drapery, 1914. Watercolor, gouache and graphite on paper, Bequest of Scofield Thayer, 1982 ?

一直到寫展訊的時候才發現居然還在Met Breuer,看來這個展館儼然要成為特展專用館(?)之勢。這個展覽除了網頁文字之外並沒有太多介紹,羅列了一堆名家,對於藝術史愛好者肯定是要看得了。對我個人而言,如果過去看,倒不是看策展了,主要是看一些大師或者發表或者沒發表過的「次要」作品。基本都是裸體作品,圖片我也只能裁了。最近Breuer對人體本身如此著迷的么?

展覽鏈接 | 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8/obsession

展館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從第五大道的MET大觀園走過來大約5分鐘,一般我會在路上吃Cheese Burger,節約時間節約錢。古根海姆這個家族跟藝術史的愛恨糾纏太複雜了,並且全球很多分館(有開也有關),這個館的歷史實在簡介不了。總之在紐約是個地標性建築。

展覽 |One Hand Clapping 單手拍掌| 05/04 - 10/21, 2018

場館不大,螺旋式,相當於就是個完整的超大展廳,只好進去找了。

Installation view: One Hand Clapping,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May 4–October 21, 2018. Photo: David Heald

2017年Guggenheim剛做過一個中國當代藝術大展,雖然並不是我喜歡的展覽(對不起,只敢在沒人看的公眾號里說實話),但這家紐約藝術機構長期以來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支持和推廣作用是偉大的。沒想到一年都沒過完,又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展覽,這次參展的藝術家是段建宇、曹斐、黃炳、林一林、Samson Young。沒想到其中兩個藝術家來自同一個畫廊(其他藝術家也可能只是我沒查到畫廊而已)。感覺這個展覽沒有那麼沉重的歷史話題,會是我感興趣想看的內容。周六,7月14日下午1-2點有中文導覽,希望能趕上。

展覽鏈接 | https://www.guggenheim.org/exhibition/one-hand-clapping

同期在Guggenheim展覽的還有賈科梅蒂,太大牌了,介紹不好,偷懶不介紹了。

展覽鏈接 | https://www.guggenheim.org/exhibition/giacometti

展館 |Morgan Library and Museum

被網友推薦了這家展館,從來沒去過也沒聽說過。我就說,紐約太大,資源太豐富了。沒聽說過的事情太多了。壓根看不過來。但是看了一下官網,還是有點想去探索一下。在此只選擇了一個我感興趣的展覽,其他展覽對我這個文盲而言過於傳統和文本,難以下咽便不為難自己了。

展覽 |Wayne Thiebaud, Draftsman| 05/18 - 09/23, 2018

Kim and Jim Pallotta Gallery

Nine Jelly Apples, 1964, watercolor and graphite.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Gift of George Hopper Fitch, B.A. 1932. Photography by Tony De Camillo, ? Wayne Thiebaud/Licensed by VAGA, New York, NY

這個藝術家的作品我以前一定是到處都能見到的,但是並未記住名字。總之藝術史上記不住名字的人太多了,打動我的是這個展覽的小視頻,藝術家分享了自己年輕時候跟德庫寧聊天受到的啟發,說年輕人總是不經意去模仿自己以為是藝術的東西,而很少有人真的發覺自己能做什麼藝術。於是Wayne從自己在餐館打工的經驗出發,畫出了甜品系列並以此成名。說來很奇怪,我對這種少女感撲面而來的馬卡龍色彩是並不感冒的,也因此一直都不是印象派的信徒。但是他的甜品,真的讓我有了這種甜而不膩,想看看真容的興趣。

展覽鏈接 | https://www.themorgan.org/exhibitions/wayne-thiebaud

從來沒去過,但是一直很神往的一個博物館(美術館?),因為杜尚大玻璃給他們展覽運輸途中破裂後來被老杜修復好並認為作品才完整的故事,也因為他們曾做過許許多多傳奇一樣成功的展覽,而且又接的上布魯克林這個地段的地氣。我認為是在傳說中(因為還沒親眼見過),將local本土化和global全球化做的最和諧的展館之一。

展覽 |David Bowie is| 03/02 - 07/15, 2018

Morris A. and Meyer Schapiro Wing and Iris and B. Gerald Cantor Gallery, 5th Floor

Photograph from the album cover shoot forAladdin Sane,1973. Photography by Brian Duffy. Photo Duffy ? Duffy Archive & The David Bowie Archive

我本人很主觀的把這個展覽當做是一個「網紅展」,前陣子還聽說哪兒要辦傑克遜展,pop culture展覽本來邊界就很模糊。但是我正在逐漸摒棄自己對「網紅」這個詞的偏見,並不是鮑魚叔的死忠,但是卻很好奇他的社會影響力,畢竟還是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音樂、視覺風格從他和他的年代誕生。還好還趕得上7月15日結束之前看一眼。展覽視頻非常非常非常貼心,怎麼感覺有點迪士尼范兒。

展覽鏈接 | https://www.brooklynmuseum.org/exhibitions/davidbowieis

展覽 |Radical Women: Latin American Art, 1960–1985| 04/13 - 07/22, 2018

Elizabeth A. Sackler Center for Feminist Art and Morris A. and Meyer Schapiro Wing, 4th Floor

Sylvia Palacios Whitman (born Chile, 1941; lives and works in United States). Passing Through, Sonnabend Gallery, 1977. Docu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photographer: Babette Mangolte. Photograph, 11 x 14 in. Courtesy of Babette Mangolte. ? 1977 Babette Mangolte (all rights of reproduction researved)

由於一些個人的原因,最近半年到一年時間裡都會對女性藝術家這個群體有學術上的興趣。當然,有時候我也很矛盾,身為女性藝術家是不是要著重去強調自己的性別角色。這個展覽中涵蓋的女藝術家以拉丁裔為主,從現有信息來看,許多都來自中、南美洲。主題上來講,這種細分領域的主題展覽,在當代藝術史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這些特定藝術家特定性別主題的作品如果不得到展出,很有可能就在歷史中爽快的煙消雲散了(展覽或多或少能在學術上幫上很大的銘記作用);媒介來看,視頻、裝置、繪畫、雕塑,好不熱鬧。讓我不知道該期待一個多大規模的展覽了。

後記 | 題外話,前陣子剛看完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RBG的紀錄片,也對平權運動有了全新的了解。最近林田苗在上海外灘美術館開了個展,Artnet上報道的令我很心動。雖然前陣子剛從另一個research中發現,在室內設計中融入這種霓虹艷彩亞克力植物(尤其仙人掌)已經有年頭了,但一個表現形式做到一定規模大小的時候,呈現的效果還是很不同的把。藝術設計兩個圈子,真是密切。相信那個展覽一定會火一陣子。我也挺想去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ueArte 的精彩文章:

TAG:CueAr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