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過嗎?蘇州這8座小眾古鎮古村!

去過嗎?蘇州這8座小眾古鎮古村!

GIF

轉眼已到七月,晝日漸長,衣衫薄,空氣里充滿了夏天的味道。

初夏的江南,不管是安和靜美的小橋流水,還是白牆黛瓦的古鎮村落,都好似一幅幅煙雨朦朧的水墨畫。

蘇州這8座小眾古鎮古村,就藏著你能想到的最美的夏天~

銅羅古鎮

與其到周庄、同里去尋找江南的特色,不如去銅羅古鎮感受一下最真實的江南生活。

銅羅原稱嚴墓,嚴墓地名延續六百餘年。明代詩人王叔承故宅、古建民居、嘉樂堂、汾陽王殿、汪宅等文物古迹遍及鎮區。

800米老街,街面寬闊,楓橋河兩岸廊棚連貫,民居宅房貼水而建,傳統的手工業箍桶匠、鐵匠、篾匠、理髮匠鋪子、香燭店沿街展開,十八般手藝樣樣俱全。

到楓橋邊的楓橋茶館飲一杯清茶是再好不過的。若是能在古鎮住一晚,還能趕上喝早茶,這可是最地道最原汁原味的江南。

來到銅羅古鎮,一定要嘗一嘗吳宮老酒,早在吳越時期,就已成為宮廷酒,更是有「百載陳壇滿古鎮,九重香氣鬱銅羅」的盛讚!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共浙西路東特委和中共吳興縣委曾設在這裡,並開展過敵後活動,銅羅古鎮的街名很有特色:人民街、勝利街和民主街……

蘆墟古鎮

沒有商業與利益的驅動,蘆墟始終恬靜悠然。

蘆墟位於吳江東端,北靠太浦河,南至南柵港,隔蘆墟塘與浙江省相望,西瀕分湖,東達槐字港。古蘆墟在今太浦河北岸的蘆北村一帶,這裡以前叫北顧里,三國時已成村落。

光看名字,就能感受到蘆墟的詩情畫意:「蘆葦叢生中的一個小村落」。蘆墟周邊湖泊叢生,四面皆水,古時進鎮非舟渡不可。正所謂「四圍春水一蘆墟」。

分湖可謂是蘆墟的母親湖,因「湖分而半,一屬嘉禾,一屬姑蘇,故名分湖」。

沈氏跨街樓、許氏跨街樓及西柵的懷德堂是其代表性建築,特別是大門前臨河的跨街樓尤具特色。

古鎮沒有顯赫的高樓大廈,但卻有眾多庭院深深的古老民宅,儘管眾多宅院年久失修、滿目蒼夷,但依然遮掩不住她曾經雕樑畫棟的豪華和氣派。

巴城老街

相比其他的古鎮,巴城老街少了一份煙火氣息,卻多了份江南水鄉的婀娜。

巴城老街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全長200米,街道僅能3人並肩同行,兩邊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間挑出,使老街顯得更加狹窄,故有「一線天」之稱。

巴城老街一直延續著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兩旁的古建築臨水傍橋,灰瓦片片,白牆垛垛,黑白相間,屋脊起翹。

老街記錄了一段歷史,這裡的石板橋、白牆黛瓦、石岸斑駁,彷彿空氣中都瀰漫這厚重的文化氣息。

老街走到底便是崇寧古寺,門板上寫著「三炷香便可入寺」,坐落在河邊與巴城老街相輔相成。

看看斑駁古厚的老建築,轉轉深幽奇妙的石板街,聽三兩句直爽淳樸的叫賣聲,再靜坐一會,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閑」之感。

明月灣古村

明月灣位於太湖西山南端,東距石公山約2公里,南瀕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鉤明月,故稱明月灣。

也有說法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西施曾經在此共賞明月而得名。

進入村口左側有一顆1200多年的千年古樟樹,枝葉茂盛,樹榦巨大無比,足要六、七人才能抱住,這顆樟樹見證了明月灣的千年歷史。

為方便村民雨天走路,古村落里的主要小路都鋪上了石板,稱為石板街,村民稱這條石板路為棋盤街。街道下面是數米深的排水溝,走在上面可以聽到潺潺的溪水聲。

明月灣古村不大,步行一圈20分鐘足夠。古村沒有繁華的街巷,也沒有亭台樓閣;但它依然保留著江南水鄉古老特有的村墟籬落,嫻靜、古樸、真實。

漫步其間,彷彿可以感受到古村千年歷史的歲月傳承和尋常巷陌不為人知的故事。

東村古村

東村古村位於西山北部,交通的不便,保留了古村天然去雕琢的古樸,也成了古村與世隔絕的一道屏障。

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為石板與青磚原貌。現有古宅包括芳柱堂、慎思堂、瑞木堂、留耕堂、紹衣堂、敦和堂、敬修堂等,另有棲賢巷門、永安橋、東園公祠等古迹。

東村古宅多為明清建築,粉牆黛瓦,石雕、磚雕、木雕,雕刻工藝精湛。可惜由於時代久遠,很多建築因年久失修而瀕於破敗。

昔日精美的古宅,如今堆滿了乾柴。欄杆依舊,木門輕掩,哪怕白牆被侵蝕的所剩無幾,但依舊能夠看出當年的繁華。

村中唯一完整的老房子,就是相傳乾隆金屋藏嬌之所「敬修堂」,還有就是經政府修繕復原的「徐家祠堂」。

這裡雖沒有濃重的商業氣息,也沒有非常刻意的還原建築,但斑駁的牆,破損的窗,滿是青苔的地面,無一不訴說著歲月的流逝……

陸巷古村

陸巷古村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東有寒谷山、西有箭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村中築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走進長長的巷子,彷彿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

陸巷是明清建築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現存的大多為明清建築。這裡民風樸素,古宅矗立。村民們依然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

石橋與碧波清流渾然一體,水景橋景,相得益彰。還有跨澗而立的小屋,遠遠望去,宛如藏頭露尾的畫肪。

橋、屋、樹倒映在水中,江南水鄉的清秀景緻盡在眼前。陸巷古村雖不大,但安靜,純樸,文化底蘊厚實,值得慢慢品味。

震澤古鎮

震澤,與太湖古稱同名,古有「吳頭越尾」的稱呼。

它雖沒有像烏鎮或西塘般宏大、闊氣,也不似周庄、同里那樣久負盛名,但比她們卻多了份寧靜從容。

白牆黑瓦的江南水鄉建築沿河排開,地標慈雲寺塔靜靜倒映河中,翼角輕舉,玲瓏挺秀,古色古香。

登高遠眺,古鎮美景盡收眼底,四面湖光繞,中流塔影懸。「慈雲夕照」的壯麗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修整過的古鎮已經沖淡了歷史的痕迹,但不經意間散落在街邊的老房子,灰色外牆,木門木窗,無不透露出往昔的風情故事。

這裡的古宅古橋古塔古寺古廟古船,似乎都有一段歷史故事。而正是它們,見證了兩千年的時光交錯,承載了小鎮歲月的變遷與歷史的滄桑。

黎里古鎮

提到黎里,不禁想到袁枚的《黎里行》:「吳江三十里,地號梨花村,我似捕魚翁,來問桃花津。」

江南的古鎮不在少數,但黎里更像是一個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水鄉少女,嫻靜、自然。

走進黎里,一條三里多長的清澈小河將街道分成南北兩岸,沿著青石板路悠哉悠哉的漫步,細細品味古鎮風情。

這裡的明清風貌幾乎保存完好無損,河兩邊鱗次櫛比的房屋大多是木結構的兩層樓房,翹角的檐、扉頁的門、花格的窗,還有斑駁發黑的磚牆無不訴說著那個遙遠而美好的歲月。

經歷了朝代更迭和歲月變遷,黎里卻依然原汁原味的保持著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顯得尤為寧靜古樸,自然清新,端莊典雅。

深巷幽弄,是黎里的一大特色,正所謂「小橋流水旁,深巷幽弄中」。這裡有85條與主幹道垂直的狹窄的小弄堂,結構各異,絕大多數狹窄且幽深。

綠水縈繞白牆,紅花灑落青瓦,聽著潺潺流水在夜色中淺吟低唱。黎里,沒有燈紅酒綠,只有一份寧靜與淡然。

有一種韻味,叫水鄉;有一種歷史,叫古鎮;有一種味道,叫蘇州!

趁著初夏,挑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去感受藏在古鎮里的最美夏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蘇州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中國地級市百強,蘇州全國第一!

TAG:今日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