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2):遍知因緣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2):遍知因緣

禪修的障礙和對治(2):

遍知因緣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一:

二、一、四、二、遍知因緣

云何遍知諸障因緣?

「云何遍知諸障因緣?」怎麼樣才知道「障」礙生起的「因緣」?

二、一、四、二、一、初障

謂能遍知初怯弱障有六因緣。

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修學聖道,認為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就叫怯弱。「怯弱障」,它是有「六」個「因緣」生起的。

一、由先業增上力故,或由疾病而擾惱故,其身羸劣;二、太過加行;三、不修加行;四、初修加行;五、煩惱熾盛;六、遠離猶未串習。

「一、由先業增上力故」,這個怯弱的因緣,第一個是「先業」力,就是前一生的業的力量,使令他現在有這樣的怯弱的心理。「或由疾病而擾惱故,其身羸劣」,或者是因為有病,病來擾亂他,使令他的身體不夠強壯,身不強壯,心理也受影響,就沒有信心。

「二、太過加行」,第二個原因是太過加行,就是用功修行的時候,用的力量太過了,太過了也對身體也不好,所以也會引起這樣的想法。

「三、不修加行」,第三個原因呢,他不努力修行!不努力修行,他也就感覺到自己不能得聖道,他也就會有這種怯弱的心情。

「四、初修加行」,第四個是初開始努力修行的時候,就感覺到自己不行,自己很難得聖道,這個初修加行的時候,自己的身口意都是很粗重的,所以會有很多的困難,所以就會有怯弱的想法。

「五、煩惱熾盛」,第五個原因,用功修行就是調伏煩惱,但是感覺煩惱特別重,不容易調伏,所以自己就會有這種想法。

「六、遠離猶未串習」,修學聖道須要有遠離,像前面講的:在寂靜處,身遠離、心遠離,有這些種種的因緣。但是他對於這種遠離的,修學聖道的因緣,他沒有串習,沒有習慣這件事,修道的因緣不俱足,所以也就感覺到困難,就有怯弱的這種想法。

怯弱有這麼多的因緣生起的。

二、一、四、二、二、余障

二、一、四、二、二、一、總標因緣

遍知蓋覆、尋思、自舉障因緣者:謂於隨順蓋覆、尋思及自舉障處所法中,非理作意,多分串習,是名蓋覆、尋思、自舉障之因緣。

「遍知」,要能夠詳細的知道蓋覆障、尋思障、自舉障,這三種障生起的因緣者。「謂於隨順蓋覆、尋思及自舉障處所法中,非理作意」,這三種障的因緣,總而言之,是什麼呢?是隨順蓋覆障、隨順尋思障、及隨順自舉障的處所,就是引起蓋覆、引起尋思、引起自舉障的處所,生起這種障的因緣,就叫處所了。在這些法中,「非理作意」,不合乎道理的去分別思惟。「多分串習」,在自己的身口意裡邊,尤其是在第六識裡邊,多數習慣了這樣非理的作意,當然這樣就容易生起蓋覆障、尋思障、及自舉障,就有這種困難了。「是名蓋覆、尋思、自舉障之因緣」。

二、一、四、二、二、二、別釋作意

二、一、四、二、二、二、一、隨順貪慾蓋

若不作意思惟不凈,而於凈相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這下面就說到非理作意多分串習的相貌。

「若不作意思惟不凈」,發心用功修行的人,他不作意、不警覺他的心,他一直的隨順原來的習慣,不作意去思惟不凈。思惟不凈這是修行人的作意,現在這個人不警覺自己思惟不凈;「而於凈相作意思惟」,就是隨順原來的習慣,就是對於凈相去作意思惟去,「是名此中非理作意」,這就是貪慾蓋的非理作意。非理作意自然貪慾就會強起來,修止觀的時候,就受到障礙。

二、一、四、二、二、二、二、隨順瞋恚蓋

若不作意思惟慈愍,而於瞋相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若不作意思惟慈愍」,沒有慈愍的思惟作意,就是平常的時候,也沒有作意,沒有慈愍的作意思惟,遇見一種不如意、惱亂的因緣的時候,更沒有慈愍的作意思惟。「而於瞋相作意思惟」,而於瞋心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這就是瞋恚蓋的非理作意。這是以不如理作意隨順生起瞋恚蓋。

二、一、四、二、二、二、三、隨順惛沈睡眠蓋

若不作意思惟明相,而於闇相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對於所緣境界不作意思惟明相,常常憶念闇昧相,這是惛沈睡眠蓋的生起因緣,是名此中的非理作意。

二、一、四、二、二、二、四、隨順掉舉惡作蓋

若不作意思惟奢摩他相,而於親屬、國土、不死,昔所曾更歡娛、戲笑、承奉等事,諸惡尋思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若」這位修行人,「不作意思惟奢摩他相」,修止觀時於所緣不作意思惟奢摩他相,奢摩他相就是九心住,但是不這樣去約束自己、思惟奢摩他相,「而於親屬」對於親屬的尋思、國土的尋思、不死的尋思,「昔所曾更」過去曾經做過的事情,「歡娛、戲笑」的事情,男女「承奉等事」承奉服侍,「諸惡尋思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二、一、四、二、二、二、五、隨順疑蓋

若不作意思惟緣性緣起,而於三世諸行計我、我所,不如理想作意思惟,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這位修行人,「若不作意思惟緣性緣起」,緣性是四種緣: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緣起是指十二緣起,不思惟緣性緣起的道理,「而於三世諸行」,執著裡面有我、我所。這樣不如理的作意思惟,就會引起很多的疑惑!「是名此中非理作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30部女眾修學佛經彙編,男女都需要讀!
「阿賴耶識」是啥意思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