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帶來哪些警示?

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帶來哪些警示?

當地時間7月5日17時45分左右,兩艘遊船在泰國普吉島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並沉沒。其中,「鳳凰」號上載有105人,另一艘「艾莎公主」號載有42人,兩船上共有127名中國遊客。

事故發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外交部和我駐泰國使領館要加大工作力度,要求泰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積極救治受傷人員。文化和旅遊部要配合做好相關工作。習近平強調,目前正值暑期,外出旅遊人員較多,一些地方雨情汛情等情況突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及時進行風險提示,提醒旅行社和遊客增強風險防範意識,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安全檢查監測和應急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我失蹤遊客、救治傷員,妥為做好善後工作。要重視做好外出旅遊人員安全防範工作,通過境外中國公民保護機制,切實維護好我公民合法權益,確保出行安全。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確認,截至7月8日上午9時,中國公民有41人在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中遇難。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仍有15人失蹤。

目前,救援工作還在積極有序開展,但是翻船事故也帶給人們諸多反思。

本報記者 杜曉 實習生 張國慶

國內專家參與救援積極作用明顯

據相關媒體報道,泰國軍方及其他救援部門7月6日在設於普吉島查龍灣碼頭的救援指揮中心連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救援情況。事故發生後,泰國海軍、水警、旅遊警察等部門派出多艘救援船隻和直升機持續聯合搜救。

泰國總理巴育7月6日對普吉島翻船事故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他要求普吉政府全力部署好救援工作,妥善處理受傷人員的治療和補償工作,並以最快速度找到其餘失蹤者。

在泰國方面積極救援的同時,國內各方也迅速參與到救援行動之中。

文化和旅遊部於7月5日晚啟動應急機制,要求駐泰國旅遊辦事處了解事故情況,全力配合駐泰使領館做好相關工作,要求業務司局全面排查核實涉事遊客等信息,指導督促相關省市旅遊部門做好善後處置等工作。

據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7月6日上午8時左右,海寧市海派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從泰國通過簡訊形式報告:本公司前往泰國普吉島旅遊員工及家屬37人遭遇重大險情,5日下午5點多遇到了五年來最大的風浪,目前還有18人失蹤,尋求政府幫助。據了解,當地成立了赴泰國工作組和本地工作組,分別赴泰國和在海寧市內開展工作。已與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對接聯繫,抓緊核實信息,尋求幫助。組成了工作團隊進駐海派公司開展安撫家屬等後續處置工作。

7月6日23時許,全球華人公益組織公羊會下設應急救援志願者隊伍公羊隊的3名隊員及2名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搜索專家從浙江杭州出發,飛往泰國普吉島參與救援工作。據了解,為協助泰國政府搜救目前還處於失聯的中國遊客,此行救援人員攜帶了不少用於深海救援的設備,十多個救援裝備箱總重達200餘千克。這些設備均來自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認為,此次發生在泰國的翻船事故涉及中國公民,翻船事故發生後,國內包括政府部門、民間公益組織等在內的各方面都迅速開展應急救援行動,彰顯出我國在全球範圍內保護本國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堅定態度。

「在救援行動中,中國派出專家攜帶專業設備協助救援,對事故的救援工作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唐鈞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翻船事故發生後,泰國啟動了包括軍艦、直升機、民用船等開展救援工作,很多社會組織也參與到搜救工作中來。國內各方也在最快時間內行動起來迅速參與搜救工作,這都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由於目前正值泰國雨季,受到天氣多變、海風強勁等客觀因素影響,給搜救工作增加了難度。整體上來看,翻船事故發生後救援工作的開展還是做得比較好。

由於是前往其他國家開展救援工作,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唐鈞認為,國內各方到泰國積極開展救援行動,由於是進入到別的國家進行救援,需要遵守該國或該地區的有關法律、規定、部署和安排。還要通過國際救援組織或者外交部門與當地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從國內前往當地進行應急救援措施和行動,要做到切實有助於現場的救援工作。此外,國內參與救援工作的人員也必須保護好自身安全。」唐鈞說。

當地應急管理機制或存漏洞

據泰國當地媒體報道,7月4日至6日泰國氣象廳發布氣象預警,禁止普吉海域船隻出港。泰國副總理巴威7月6日下午表示,涉事船隻不顧氣象廳警告擅自出海,船長和船主應對此事負責,並警告將採取法律行動。

據相關媒體報道,當地警方曾透露:「警告過很多次普吉島旅行社不要離開港口,但他們多次不顧警告,帶著遊客在海浪處於非常危險級別的時刻駛入安達曼海。」

「根據目前公開發布的信息,翻船事故暴露當地應急機制在兩個方面存在問題,一方面,泰國官方險情預警工作應加強,官方對於天氣和海浪的預報應該更加精準、及時;另一方面,後續的預防工作不到位,屬地聯動管理工作應當及時跟進。即官方發布風險預警後,屬地就應加強監管,禁止船隻出海。」唐鈞說。

「對於災害的預防工作存在問題。泰國政府已經發布大風海浪預警,不能出海,那麼發生沉船事故後,主要責任並不在政府。這些船隻是旅行社和導遊自行租用的,並且不顧當地預警貿然出海,屬於其個人行為,翻船事故發生後,應該主要追究旅行社、導遊、輪船提供方的責任,包括遊客自身的安全意識薄弱也是個問題。但是當地政府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責任,因為在應急監管上可能存在問題。當地政府在發布預警後,這些船隻仍然能出海,這說明應急監管工作可能有漏洞。」汪玉凱說。

唐鈞認為,當地政府既然已經發布預警,各方面就應當提高安全意識。輪船所有者、旅遊機構等都應當配合當地政府的預警和預防管理措施,不能為了只顧掙錢而不顧遊客生命安全。事故真相若是與泰國官方調查結果一致,那麼涉事船方就有責任。

強化安全預警和應急合作機制

近年來,選擇在假期走出國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安全風險也隨之而來,普吉島翻船事故再度給境外旅遊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也從安全預警和應急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提醒廣大遊客,出境旅遊特別是海外自助游要增強風險防範意識,警惕各類風險,平安出遊,理性出遊。

中國科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主任助理齊曉波博士認為,普吉島翻船事故發生後,國人需要對出境旅遊安全問題引起高度重視。旅遊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惡劣天氣、地質災害等自然因素,設施設備、交通安全、特定旅遊項目以及瞬時人流高峰管理等方面。對於普吉島旅遊主要集中在自然災害和特定旅遊項目上。

在假期境外旅遊大潮中,周邊海島國家更是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近年來,前往周邊國家海島旅遊的中國公民數量在增長,而且增長幅度還較大,主要原因是出行便捷度、海島特色以及消費成本不高。我國三亞作為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已人滿為患,容納能力有限。在國人出行慾望大增的情況下,普吉島遊客日益增多屬於很正常現象。」齊曉波說。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的消息顯示,據初步了解,涉事中國遊客多為通過在線平台訂購產品的自由行遊客,涉及江蘇、浙江、廣東、遼寧、河南等省份。

齊曉波認為,自由行未來會成為主要的旅遊出行方式。目前國內旅行商對於自由行的保障體系逐漸健全,出國後都由當地旅行社再組成團開展活動。但仍然要看到,自由行在保險保障、實時預警和風險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只能依靠當地旅行社來體現團體管理。本次翻船事故,當地已發出天氣預警,大多人仍選擇出海,說明遊客對風險認識不夠,還說明旅遊團隊缺乏一個具有話語權的領隊管理。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出國旅遊的人還將持續增多,為此應該未雨綢繆、提前應對,不斷完善相關應急管理機制。

「翻船事故的發生給出國游的公民以警示:首先應選擇正當的旅遊機構,對於管理欠規範和不規範的旅遊景點和機構要提高警惕;其次要提高自身風險意識,不赴險地,不做危及人身安全的舉措;再次要與外交部門保持密切聯繫,關注我國外交部和駐當地大使館、領事館發布的相關預警信息。」唐鈞說。

汪玉凱認為,國內旅遊部門應加強安全預警方面的工作,加強出國旅遊公民的安全教育與安全知識的普及。

「還應該完善與國外的應急合作機制,如果再遇到此類事故,能夠更好加強國與國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在此次事故中,很多遊客為自由行遊客,如何加強自由行遊客的安全意識、如何將自由行遊客納入旅遊安全的大框架內進行管理,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汪玉凱說。

「世界旅遊組織很早就對世界文化或自然遺產提出要求,要進行定期的風險管理報告提交。我主持過北京一些景點的旅遊風險管理報告,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風險管控和措施等給予了系統化的詳細設計。但大多數旅遊區並沒有風險管理意識。」齊曉波說。

齊曉波認為,普吉島翻船事故給日常安全預警和應急管理機制帶來的警示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有關部門要不斷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旅行機構要注重風險預警信息的收集、執行;遊客要提升風險意識合理選擇出行方式,特別是應該堅決抵制低價團、散亂團。

圖為7月8日,在泰國普吉,泰國搜救船隻在失事海域搜尋失聯人員。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救命葯頻遭「降價死」:利潤低藥店拒賣 換包裝再漲價
濕氣生百病!不想身體「發霉」,要多吃2種食物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