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中的明代小壺泡
最新
07-09
相比之前那些久遠歲月里的繁華奢麗,明代的茶事活動是中國飲茶史上一個由繁入簡卻充滿文人氣質、山水氣韻的一個巔峰段落,其間的諸多精萃華章,到今日仍舊映射在我們的茶席上。
明初,唐代的末茶趨向衰落,雖然還延續著宋元以來的點茶道,但團茶、餅茶進一步邊茶化(邊境茶),明太祖朱元璋罷貢團餅茶,促進了散茶的普及,葉茶和芽茶成為茶葉生產和品飲的主導。在過渡了不算短的一個時期,直到明朝中葉,飲茶才普遍改為將散茶直接用沸水沖泡。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是一個變革交接的時期,但泡飲的方式似乎在善於品味生活美學細節的文人中更被看重。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里就說:「吾朝所尚又不同,其烹試之法,亦與前人異。然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而明人沈德符的《野獲編補遺》更是將「一瀹便啜」之方式推崇備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開千古茗飲之宗。
因而我們可以推斷泡茶道是在明朝中期形成,併流傳至今。泡茶中明人所創新、創造的諸多茶具,就是我們今天依舊在茶席中使用的器物;明人泡茶前對火、水的選擇要求也是我們沿用的方法,明人的「小壺泡」同樣在今日之茶席上作為主要的瀹茶手法。
小壺於茶可以利湯揚香,於瀹茶或飲茶的人來說,則可盡「幽人之趣」。何謂「幽人之趣」?《遵生八箋》說:「幽人首務』乃是設茶寮於書旁,寮中設茶具、焚香餅,供『長日清談,寒宵兀坐。」可供長日清談,說明吃茶之人不過二三人,是識茶人,亦是知交。因而,小壺泡不僅有著功能性上的優越特性,更兼具了精神層面的幽趣與韻味。
※把家裡的茶葉渣留著,放多肉植物花盆上,葉片肥美不招蟲!
※奶茶為啥這麼火?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