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3天即可速成?高收費=高格調?你對花道有多痴迷,你對它的誤解就多深!

3天即可速成?高收費=高格調?你對花道有多痴迷,你對它的誤解就多深!

花道,這也許是一個不被太多人所知的領域,但因為幾乎每個足夠漂亮的茶席上,插花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逐漸地也在茶圈子裡流行起來。而另一方面,花道作為東方生活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生活品質有要求的絕望主婦們,為了給自己的貧瘠精神生活添一些亮色,在支付了不菲的價格之後,也開始走進花道培訓班。

不一而足,總之,就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花道培訓班猶如雨後春筍一般,逐漸地冒出頭來。對於培訓體系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對於消費市場來說,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的行業。

那麼,是誰在培訓?培訓了些什麼?怎麼樣叫學成歸來?學的是花道,還是純粹為花錢找了一個門道?

這是一個比斯芬克斯謎題還難以回答的問題。

這也是一個比茶葉還亂的市場。

2018年5月1日上午十點十五分,重慶大坪的時代天街的一個教室里,劉小新正在看著自己手指上的第四個傷口,她面前的桌上是一盆由多種木本以及草本植物的花與葉片構建成的花道作品,線條纖細挺拔,看上去會有很強的自律感——這是劉小新學習花道的第3個年頭,事實上,她是從廣州來,在這個小長假的時間,別人選擇了攜家帶口浩浩蕩蕩地奔向高速公路,而她卻選擇了參加她老師舉辦的花道課的集訓。

在此之前,劉小新已經在她老師那裡學習了兩年多花道,即便這樣,她還是認為自己的花道技藝並不算完善,「細鐵絲是我們必然需要使用到的工具,你看我手上這些被鐵絲戳破的傷口,這證明了我的嫻熟程度並不算足夠。」張開手指,劉小新這樣說道。

據劉小新介紹,她是在一個日本的花道流派中學習,「這樣會正規一點」。而她說自己學習花道的最大理由是為了讓生活當中,充滿更多美好的東西。

寫到這裡,我想還是有必要將花道的一些基礎概念進行一下陳述,畢竟還有很多人並不清晰這一概念。

所謂花道,是通過插花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美麗的作品和欣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這種以插花為手段,以提高精神世界修養為目的的學習生活方式,稱作花道,又稱華道,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它是「活植物花材」造型的藝術。花道在中國也被稱為插花藝術; 插花(術)或者花卉藝術。

花道、花藝、插花,從最後的呈現或者本質上講其實是一回事。一定要講區別,那就是花藝和插花,強調的是藝術形式和技藝門類,而花道則上升到了精神層面。學術上,1673年,在日本刊行的插花刊物《替花傳秘書》首次使用「花道」一詞,也因此,花道成為日本插花的專名。

劉小新告訴茶語網,日本的花道其實來自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到了日本升到道的高度,併產生各種流派。從誕生到今天經歷幾個世紀,流派有兩三千個之多。目前,在日本花道協會登錄的有400多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池坊、小原流和草月流三大流派。其中,池坊是最古老的流派,日本花道的本源,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日本有句特別傲嬌的說法:池坊的歷史,就是插花的歷史。

日本池坊花展現場

而在中國,最優秀的花道傳承則是台灣的中華花藝。1983年,台灣中華婦女蘭藝社與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插花,1984年舉辦第一屆「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展」,並於1987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

無論是日本的流派,還是中華花藝,各流派的特點和規模都各有千秋,基本點都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以上幾種只能算是龐大的花道和花藝流派中最知名的,如今在興隆的花道培訓市場,又有許多聞未曾聞的流派名字,且大有層出不窮之勢。此處不便例舉,興趣者可百度、知乎或搜狗。

雖然花道出現開始和茶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花道進入內地和茶卻息息相關。

「插花、掛畫、焚香、吃茶」,在宋朝時就已經上升到了「文人四藝」,代表了最高級別的雅緻生活情趣。在日本,直到十五、十六世紀茶道逐漸演變為崇尚簡素的形式時,藉由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等茶道的大師的創造,才產生了「茶花」的形式,用最簡單的器物插最天然的花草,追求「本來無一物」的境界。由此形成茶道用花的原則,就是尊崇花木的本來面目。

自此,花道和茶形成最親密的連結,確定了花與茶結合形式的範例,大型花作裝飾茶室空間,簡素自然的茶花裝點茶桌。

很精緻、靜雅的花道,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卻成為了混亂的行業。

說到這裡的時候,劉小新顯得有些沮喪。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花道流派過多的原因,甚至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結論,造成整個花道培訓行業顯得比較沒有標準。短期速成、師資不合格、收費高,是目前花道培訓行業存在的明顯問題。在一個缺乏監管的行業里,在一些人眼裡,這成了一個開宗立派,甚至是賺錢的大好商機。

池坊現任家元(掌門人)池坊專好 作品

在一些花道培訓班的收費里,3天3000多元、4天5000多元屬於常規標準,在收費上一直在勇攀高峰。這些培訓的發起者們試圖向大家灌輸一種「收費高=格調高」的意象,形式感、儀式感、宣傳的高級感一個都不落下,不嫌事大,只嫌事不夠大。

而且,「短期速成」和「收費高」幾乎成了前因後果的關係。在真正的花道流派里,從來都是一個長期持續學習的過程,不存在「短期速成」一說。

單認識花材和觀察花材這件事就足以耗費掉你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還是其次,更不用說在此基礎上技法和流派章法學習和研究。總體花費高也只是因為長期學習持續投入的最終結果,和短期內的高昂學費絕不是一回事。

「比如28天出欄的雞和3個月長成的豬,誰都知道不好吃。在日本和國內台灣地區,花道修習者們多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的年限打底。花道最終的追求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安放。修心的事,不是花錢可以買來的。」

說到這裡,劉小新有些激動,她告訴茶語網,所謂的速成班出來的學員,連花材都分不清楚,「我很難想像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做出好的作品!」

上野雄次作品

既然速成班不靠譜,那麼怎麼樣才是合適的?

「最低限度,培訓機制和審核考評機制都有章可循,學員資質審定嚴格。這才是一個正規的花道培訓機構應該有的樣子」,劉小新這樣給茶語網介紹道。

在正規花道培訓機構里,課時是第一要務。以池坊為例,池坊入門學習分為初級、中級、上級、高級四個階段,約264節課,修完相應的課程,經由指導老師批准並向日本總部提出相應級別許可申請。

小原流 瓶花

每一級別許可的申請對應相應的課時數,且每一課時必須有與之對應的作品圖佐證。課時數加作品圖按照統一的格式向支部提交,支部統一審核通過後,再遞交日本本部頒發對應級別的許可。

而成為花道老師的路更艱難。在池坊體系里,除要修習完一定數目的課時(72個課時)、申請到脅教授三級許可外,還需要通過支部的考試,考試合格發放門標,有門標者才具備了開設花道教室的資格。小原流教師准入也是72個課時,級別為準教授一級。取得教師資格證許可,只是最初級的花道教師行業入門證而已,並不代表學習的結束。在這個教師准許資格許可之上,還有許多的級別需要修習。

小原流盛花作品

本部頒發的許可成為判斷一個培訓機構是否正規的標準,培訓機構里的老師有相應資質許可,學員經過一定的學習可以取得相應的資質許可。

這裡的許可,也就是「證書」。用證書來考評一切是一件荒謬的事,證書從根本上說明不了什麼,但在沒有其它標準可參照時,權威機構的資質證書在一定意義上可以作為教學水平的參考。畢竟,那些「三天速成」班出身的花道老師們是沒有的。

對話:究竟怎麼樣才是花道學習之路?

受訪人:郭少靜。2001年從事花藝設計工作,2010年開始學習池坊的郭少靜,現為池坊花道正教授,花藝設計師,著有《六月海藻的婚禮花藝》、《婚禮花藝圖庫》系列、《我的插花生活—時尚生活居家插花》、《花語呢喃》(台版)。

郭少靜

茶語網:在您的認知中,花道是什麼?

郭少靜:花道,大體上說是美的教育,一種教育體系,無目的的美的感知。雖然國內的教育也是很有目的的,但至少是長時間的。以我自己學習的經歷感受到,完成那些近十年取得許可的階段,才真正開始入門。

池坊 生花新風體 郭少靜作品

茶語網:現在花道培訓速成班這麼多?您覺得這樣的狀況合適嗎?

郭少靜:花道,我一直都不喜歡用」培訓「這個詞。有許多人認為花道完全是一件可以自學的事,畢竟,在未傳入日本之前,文人騷客們都是隨意插之弄之,所以這種觀點有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省錢。從古而今,中日插花類著作數量可觀,如明高濂的《遵生八箋》第六箋《燕閑清賞》里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現代黃永川的《中國插花史研究》、《文人花》等,日本的《插花百規》、有吉桂舟的《插花冊子 四季之花》、田中昭光的《如花在野》、川瀨敏郎的《一日一花》、《四季花傳書》等。若能將這些讀完悟透,那麼完成一件具美感的花作當不成問題。問題是,這些書能否讀完悟透?

池坊 自由花 郭少靜作品

茶語網:您覺得學習花道,究竟學習的是什麼?

郭少靜:我們把喜歡的事情大約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的興趣,一類是把興趣變成工作。第一類人又大概分為兩種,一種即便是興趣,仍然用心地學習,變成生命的一部分,生根發芽;而另一種,躺在單純的初心上,有一搭沒一搭。我們大約要麼第一種第二類,要麼第二種帶著直接的目的性。沒有對錯,都在你想要什麼樣的自己。

撰文/小新

圖片/郭少靜、南枝坊 、林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語網 的精彩文章:

與茶相伴這六年
上次問我如何提升格調那個low貨,只看了本文一半,就成了獲贊無數的人生贏家!

TAG:茶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