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0歲的老爺子,守著衚衕做小吃,一晃就是30年

70歲的老爺子,守著衚衕做小吃,一晃就是30年

護國寺街,始建於元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裡向來是傳統老字號小吃的主陣地。

今天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沿著護國寺街向西,首先進入的是寶產衚衕。

皇城根兒下,青磚灰瓦。百餘年前,這兒還是大臣、親王們氣派的府邸宅子,如今,卻已然變成另一番模樣。

那是誰家門前的小黑土狗躲在牆根乘涼,誰家的爸爸帶著剛會走路的孩子遛街,又是誰家的飯香味兒飄過來挑逗我的鼻子。

在對著一處四合院按下快門的時候,一位上了歲數的老大爺看著我說,「小姑娘,快拍吧,告示都貼出來了,再過一陣兒這條衚衕就要拆遷了。」

我心裡咯噔一下,也許,這就是最後的衚衕了。

穿過寶產衚衕,過了第一個十字路口就到了德華居。門面不大,甚至有些舊舊的。

如果你進來裡面,這種感覺會驟然加深。

照片經過做舊處理還有的看,不然裡面的環境實在是有些陳舊。

進門左拐,沿著一節又窄又舊的樓梯到了二樓。

角落裡坐著一大家子。老兩口和兒子女兒。聽口音,說的都是京片兒話。慕名來吃老北京小吃的。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叫鄒德勝,老爺子今年70歲了,做了30年的小吃。

鄒老爺子的姥爺當年「偷」學了御膳房的手藝,於是代代相傳。現在到他店裡吃的,那可都是宮廷里的手藝。

鄒老爺子去年還被電視台邀請,作為「北方面霸」參與錄製過《食在囧途》。

二樓難得有空位,我坐過去,翻看著手裡面的菜單。老北京麵條、小菜、炒菜等一應俱全,價位尚可。

老北京打滷麵

等了很久,第一個端上來的是老北京打滷麵。整碗面份量不算大,但黃花、香菇、木耳、鹿角菜做的木樨鹵還挺好吃的。

值得一提的是鹵子里的五花肉,沒有預料中一口爆汁的油膩,反而香滑軟糯。

想再吃一塊的時候已經找不到第二塊了,好小氣哦!

GIF

吃著吃著感覺蒜味不太夠,又要來了兩瓣,吃一口麵條,咬一口生蒜,這樣才對味嘛!

拌苤了絲

店家口語化了菜名,書面用語應當是「苤藍「而非「苤了」。成菜之前長得有點像我們北方的青蘿蔔。

因為米醋和少許鹽的加入,這道小冷盤艮艮的還很清爽,比較耐吃。

豆汁

豆汁兒有一股怪味道,說是酸臭都不為過。

入口,味覺里絲毫不見綠豆味的影子。它跟榴槤一樣,有人愛到不行,有人一聞味道都能躲得老遠。

GIF

豆汁靜置不多會兒,就會呈現出上層清亮下層渾濁的樣子來。再用勺子攪一攪,整碗湯才又開始渾濁。

第一次喝這東西,就得趁熱捏著鼻子一口灌下去。待嗅覺還沒回過味兒來的時候已經入胃了,挺爽的。

焦圈

喝豆汁兒講究同焦圈和小鹹菜一起吃。

焦圈是比較古老的吃食了。《本草綱目》中還有關於它的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

它香脆可口,可放置十天半月都不會變質。

這一小套不貴,才4元,可以一嘗。

如今,老北京味道正伴隨著衚衕的沒落瀕臨消失,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些留存不多的老味道帶給越來越多的人。無關其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老北京」。

尋味老北京,這大概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傳承。

德華居

地址:趙登禹路大覺衚衕5號

文丨花生

圖丨花生

圖部分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一點北京 的精彩文章:

街邊小攤才是美食的天堂,這樣的泰國你錯過了嗎?

TAG:沈一點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