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蒙古騎兵為何這麼厲害

蒙古騎兵為何這麼厲害

蒙古騎兵的能夠屢次戰勝強大的敵人,橫掃歐亞,肯定有他不同之處。

首先就在於兵貴神速,也就是行軍速度,當時蒙古軍隊的行軍速度比歐洲的騎兵快百分之五十到一百,蒙古人打仗,更像是近代的游擊戰,偷襲,迂迴包抄是他們屢試不爽的技巧。蒙古人從小就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他們從小就精通騎術,熟悉箭法,善於在馬背上作戰,崇尚武力。蒙古人更多的是以速度取勝,有人統計,13世紀蒙古軍的行軍速度幾乎可以趕上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行軍速度,蒙古人與一般軍隊不同,他們不用埋鍋造飯,吃住全在馬上,他們餓了就吃肉鬆,渴了就喝皮袋裡的馬奶,甚至一連幾天都不需要下馬,叫做馬背上的家園,這樣做節省了很多時間,這大大提高了行軍速度!

其次是體能,而且蒙古人從小就是吃牛肉和牛奶長大的,所以長的十分強壯高大(和外國人差不多),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戰鬥力和耐力。

第三是崇尚暴力的思想。蒙古人不讀書不識字,只信勝者為王的法則,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也要實現,從來不知道什麼叫道德。他們以狼為榜樣,像狼一樣兇殘,每次戰鬥就像一群惡狼,講究配合作戰,不獨自為戰。首領就是狼頭,士兵就是狼群,非常兇猛。經常屠城,奸淫擄掠,滅絕人性,殺得一個都不留,還用屍體污染水井、河流,斬草除根。做得越是兇殘,越滅絕人性,就越受到同類的尊敬。到元朝的時候,按地位高低把職業分為十個等級:官(政府官員)。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僱員)。僧(佛教僧侶)。道(道教道士)。醫(醫生)。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娼(妓女)。儒(知識分子)。丐(乞丐)。可見讀書人排在第九,連妓女都不如,比乞丐好一點而已。可見蒙古人對讀書人的蔑視,他們不重視文化知識,極其鄙視儒生,這些蒙古人只信奉暴力。

第四是蒙古騎兵的弓箭,他們善於射箭,能適應戰鬥的需要,進攻時不斷射殺,而在快速撤退時又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蒙古騎兵裝配精良:他們的主要兵器是比較現代化的複合弓,威力超大,射擊距離為400碼至700碼。他們身帶兩種箭,一種箭頭小而尖,用於遠射,另一種箭頭大而寬,用於近戰。人馬未到箭雨已到。他們不習慣和敵人緊身肉搏戰,只習慣快速用弓箭遠距離就射殺敵人,所以即使歐洲人很高大,一個打得過二十個蒙古人也沒用,隔遠就成為蒙古人的眾矢之的,被射倒在地,然後被蒙古騎兵衝過來一刀砍下腦袋。

第五是防護裝備。蒙古騎兵在戰前都要披一件絲質長袍。長袍用生絲製成,編織細密,箭很難穿透。蒙古人以輕騎兵為主,打仗的時候,蒙古人更多的依靠強韌的弓弦和較快的速度偷襲和阻擊敵人,並大膽的迂迴穿插,講究配合。

第六是戰馬也一樣勇猛。戰馬的訓練也極其嚴格,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極強的忍耐力,必要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進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時間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更突出的是作戰紀律很嚴明。他們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肴;蒙古騎兵在訓練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紀律制度,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

還有更重要的是頭領的強悍。蒙古騎兵指揮有方:建立這支軍隊的鐵木真,有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他把一個許多部落的民族,建成為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被稱為成吉思汗,意思就是兇猛的汗。他們都有一致的共識:只服從強悍的領袖。成吉思汗生來就是會打仗的天才,雖然沒讀過書也不認字,但無師自通打仗取勝之法,在戰術戰法上從不因循守舊,藉助周密廣泛的情報系統,作戰中善於運用計謀和策略,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

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也很實在。蒙古騎兵主要分為兩種:普通輕騎和重裝騎兵。先說輕騎,他們頭戴鐵盔,身穿布衣,皮甲,腰掛一把彎刀,有弓,斧等輔助武器,由於裝備簡單,所以速度超快,可以用來發動奇襲,也可用來做斥候兵。再說重裝騎兵,他們簡直就是武裝在馬上的移動軍火庫,他們除裝備了以上的所有的武器以外,還裝備有鐵甲護套,盾牌等防禦裝備,還有踏弩等遠程射殺裝備。有需要還可以加裝長矛。

蒙古人很重視工匠人才。蒙古人還善於籠絡人才,這些被籠絡過來的人才為蒙古軍隊製造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回回炮,投石機,弩車。其中的回回炮是當時最強的武器,只要挨它一擊,城牆會頃刻被擊穿,城門會被炸毀。如果大規模使用,城市會被摧毀,城鎮會被剷平。可見蒙古騎兵的武器也是不可小視的!

再看看蒙古騎兵的軍隊制度和作戰方法,也起到了重要原因。蒙古軍隊施行軍夫制,每十人由一個軍官管,稱十夫長,每百人又一個軍官管,稱百夫長,每千人和每萬人又由千夫長和萬夫長管理,軍官都是競爭上崗的,經常比賽摔跤、騎馬射箭,以此來考核官兵的軍事素質。打仗時將軍發令,由萬夫長傳給千夫長,再由千夫長傳令給下級,在這種嚴密的傳令制度下,既保證了命令能迅速傳達給基層,使軍隊的反應速度大大提高。又使得軍隊的指揮員能指揮以個人為單位的隊伍,讓幾千幾萬人的群體作戰操控得彷彿像指揮一個人一樣靈活,其效率可想而知。由於騎兵的衝擊力和殺傷力都很大,而蒙古騎兵又喜歡三三兩兩的發動攻擊,更能發揮這種優勢,將敵人分割包圍而聚殲之。

三軍未到,糧草先行。以往戰例很多都是因為缺乏軍糧而失敗的。蒙古騎兵吸取這些教訓,帶備的軍糧就與往不同,飲食方面也是很高效。蒙古軍隊每次出征時上至將帥下至士兵都會帶上一大袋用牛肚子製成的袋子的牛肉乾,這種牛肉乾比現在的壓縮餅乾還要壓縮,只要一丁點就能做成一碗鮮美的肉湯,而他們用來燒湯的工具更是奇特—用他們每個人都有的頭盔來燒湯,就連喝水也是用它。而他們只要看每次裝的牛肉乾的多少,就能猜出這次出征需要多少時間(從某種角度而言可以鼓舞士氣)。食用自己帶的牛肉乾還有其他好處:有防止水土不服的功效,可防止當地老百姓在食物里投毒,以保持戰鬥力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蒙古騎兵的每一方面,都是為打仗而服務,所以蒙古騎兵能有這麼厲害的作戰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好朋友 的精彩文章:

黃巢領導起義的初心

TAG:電影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