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背後的真實邏輯:疾病面前,每個人都要做到這4點
一個普通家庭與貧困的差距,也就隔著一場病。
《我不是葯神》火了。
從昨天到今天,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這部電影。談的時候,眼中帶光,眼中帶淚。
一個很現實的故事,講的是幾位白血病患者,因為買不起進口的格列寧抗癌藥物,只能去買從印度走私的仿製品抗癌藥。
一系列的利益糾葛,人性掙扎,相關方博弈。能看到人性的偉大,也能看到人的卑微;能看到光,能看看到光影背後的黑暗與無奈。
很多時候,對於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說,無奈本身,就是巨大的黑暗。
電影大家自己去看,我不劇透,記得準備好紙巾。
回歸話題本身,我想談談「疾病」這個詞。
我不知道你們對「疾病」這個詞有多深的理解,我想起去年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位在北京有房有車的精英中產,因為家人一場病,在ICU看到了每天耗費6萬塊的各類昂貴機器,被逼到賣房賣車。
他說,我終於知道了,什麼才叫「疾病」。
他說,如果我病得不行了,一定不要進ICU,我寧可死去。
疾病,不僅僅是身體不適、巨大的痛苦,更意味著巨大的治療成本,對一大家子的經濟綁架。整個家庭可能因為一場病,由富裕小康直接掉進貧困,並一蹶不振。
疾病,可能改變很多人以及相關者的命運,像一場大風暴,不容分說地裹挾一切,卷進未知的軌道。
感謝《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讓很多人哭的時候,也倒逼很多人去思考:如果我面臨困境,我該怎麼辦?
希望你認真看這篇文章。
《我不是葯神》電影海報
一場病壓垮一個家庭
兩年前,山東泰安的晴晴被檢測為戈謝病,全球僅有1萬患者,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每半個月需要打一支注射用伊米苷酶。
一支葯的費用為23000塊,外加十塊錢注射費。
晴晴的爸爸在外打工,一個月能掙3000元,注射兩針就要花掉爸爸一年多的工資,兩年期間,家裡沒買過一件衣裳。
別人說,湖北有個中醫很厲害,據說可以治戈謝病,母親帶著晴晴過去了,開了一大堆的中藥,吃了20多天,花了6000多塊,沒有半點用處。
為此母親偷偷哭了好久。
家裡的錢根本不夠用,找親戚借,找愛心人幫助,也還是不夠,母親就將一封封手寫的信寄到省里,得到的回復都是:
「目前我省還沒有出台關於把戈謝病納入醫保的政策。」
一家人看不到任何希望。
(來源:齊魯晚報)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一名知乎網友講過自己的經歷,他們全家都是央企職工,外公外婆、大舅小舅,以及他的父親母親,山珍海味吃不上,但日子已算滋潤。
98年,他還在讀小學,外公查出鼻咽癌晚期,當地無法醫治,小舅請長假帶著外公四處求醫,輾轉東北和江浙兩地,最後選擇了長春一家醫院。
大舅申請外調項目,只為了多拿點補點,母親則負責後勤,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醫療費用的報銷,以及申請單位的各種貸款。
一次包餃子,小舅媽吃著吃著就哭了,她說,有一年多沒吃過肉了,去菜市場買菜都是趁著收攤的時候,只為了多省幾塊錢。
一天,外婆召集家庭議會,醫生說有一種進口葯,一針兩千塊,一周三針,療效怎麼樣,還不清楚,問打還是不打?
會議開到半夜,最後決定用藥。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兩年後,外公去世,留下三家滿滿的債務,他不知道還了多久,只記得到上高中的時候仍在還錢,小舅因為經濟壓力,一直等到他大學的時候才敢生小孩。
後來,他母親經常對他說,如果她老了,患了重病,她不要治療她要安樂死……
因病致貧早算不得新聞,在全國的貧困人口中,44%的人就是因為一場病,大概有734萬人,這還只是2016年的官方數據。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說,70%貧困的就是因為疾病,一場大病能毀掉一個家庭。
據《中國中等收入群體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障研究》顯示,在城市家庭,自付的醫療費用中,有8.9%需要借債才能支付,在農村,這個比例為20%。
當然,這不包括那些根本沒有納入醫保體系的大病。
一個普通家庭與貧困的差距,也就隔著一場病。哪怕是有車有房的中產,一場不大不小的病也能讓你捉襟見肘,在疾病面前,我們就是如此脆弱。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有種病
叫不想拖累子女
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溫州有位老人叫戴金秀,70歲,育有二子一女,都有工作有家庭,普通而溫馨。
老人很開朗,唱黃梅戲、跳交誼舞,時不時和朋友出去玩。去年4月,老人咳嗽不止,痰裡帶著血絲,她瞞著子女到醫院檢查,結果出來,是肺癌,晚期。
老人的世界突然就塌了一半,焦慮,晚上睡不著覺,不到一小時就醒來。
子女不知情,帶著母親去精神科,醫生說有焦慮症,需要安眠藥。
8月16日上午9時,老人跟女兒說,要去中山公園看戲,便一個人走了。
穿著橘紅T恤,碎花小腳褲,以及黑色布鞋。到吃中飯時間,母親沒回來,女兒折回公園找,找了很久,也沒發現蹤影。
回到家,發現留了一封長長的「訣別書」,滿滿兩張紙,上面寫著不想拖累子女,以及她想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三個兒女開始瘋狂尋找,找熟人、找朋友、找警察;找監控、找媒體,整個溫州都驚動了,也沒發現蹤影。
8月19日上午10時30分,救援隊在一處廢舊的拆車場附近找到了戴金秀,面部朝上,已無生命體征。
這樣的新聞太多太多,
懷柔老太不願拖累子女勒死癱瘓丈夫後自殺、
荊州患病老太不願拖累孝順兒女跳湖尋短見、
湖南同村數名老人連續自殺只為不拖累子女、
安徽9旬老太跳井身亡因疾病纏繞不願拖累兒女……
沒有具體的數字可統計,到底有多少老人一生病,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拖累子女,不能拖累家人,用一種殘忍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很痛,也很現實。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更殘酷的現實是
不敢病,更不敢死
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女,28歲,醫院確診為糖尿病,好幾天空腹血糖15.9-16.7,有家族病史,父親死於糖尿病。
老公在外創業,事業剛剛起步,上個月給孩子換了學區房,還有300多萬的貸款,確診的第三天,弟弟結婚,問能不能借10萬塊錢,所有的事情在一瞬間就崩潰。
原本的女強人,回到家看到孩子就偷偷哭,不敢跟老公說,也不敢和孩子說,卡里已經沒有一分錢可以借給弟弟。
以前很怕死,晚上夢到死醒來都會哭,現在不怕了,希望出門就被撞死,這樣還能給家人留點錢,不想拖累家人。
但想著自己死了,房貸怎麼辦,女兒怎麼辦,老公怎麼辦、家裡的老人怎麼辦,越想就越崩潰。
眼淚嘩嘩地就往下掉。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小病拖、大病抗,病危等著見閻王」幾乎成了我們的現實寫照,不是不想治,而是不敢治、害怕治,治不起。
在疾病面前,大部分的人都無能為力,但誰也不能保證,下一個被光顧的不是你,就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樣。
最開始的一場感冒,到最後把一個家庭推向奔潰的邊緣。
都說病來如山倒,有時候,倒的不止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家庭,在一個醫療體系根本不完善的國度里。
病,也等於恐懼、等於貧窮、等於奔潰。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在疾病面前
一個家庭為何會如此脆弱
一旦家庭成員生一場需要50萬的大病,基本就可以摧毀一個家庭。目前,至少一半家庭的風險抵抗能力幾乎為0,哪怕看上去你有車有房。
·不理想的醫保體系
之所以這麼說,是想告訴你,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醫保上,至少幾十年內,是很難達到理想狀態。
·四二一的家庭結構
四個老人,兩個大人,在加一個小孩,二胎開放,有可能是兩個小孩,這就是現在的四二一家庭結構。
尤其是八十、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都開始邁入不敢病,不敢死的中年門檻。
這樣的家庭結構註定是大負擔、高風險的,也註定了在養老和醫保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你必須攢更多的錢,來應對突發的變故。
·零儲蓄的財務狀況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報告》顯示,在中國,超過一半家庭的儲蓄為零,零不僅意味著窮,也意味著風險,意味著無錢治病。
一位朋友是這樣描述自己生活狀態的:每月工資一發,房貸、信用卡,就得扣掉大半,剩下的,寶寶花費多少、吃飯花費多少、老婆買衣服、化妝品花費多少,左算右算還是不夠。
生活的開銷都不夠,更別說風險應對基金了。
·僥倖心理
中國保監會發布的《中國熱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的通知》顯示:
男性在0-72歲期間「至少罹患1種重疾」的概率為44.32%。
女性在0-78歲期間「至少患1種重疾」的概率為46.81%」。
諱疾忌醫,是我們的心理傳統,對不願發生的事情,選擇不去碰觸,總覺得,疾病離自己很遠,僥倖心理越重,準備就越不充分,風險的衝擊業就越大。
病來了,所有的道理都顯得蒼白無力,也可能所有的努力和準備都將化作無可奈何,但不意味著只能聽天由命。
我們能做的,是將傷害降到最低,不至於摔下來,連個墊子都沒有:
·多認識幾個醫生
馮唐說:「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作為整體還不是一個市場化的市場,之後很久也不會。你三十五歲之後,需要多認識幾個醫生朋友,請對他們好一些。」
進過醫院的人就知道,沒熟人,一切都亂套,都不知道你下一步該怎麼辦。多認識幾個醫生,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也能讓你少花很多冤枉錢。
而且請對他們好一些。
·不要讓一個家庭長時段處於負債或零儲蓄的狀態
有必要給每個家人買份保險,尤其是老人。
當然,更不要讓一個家庭長期處於惡性負債中,有錢,就意味著抗風險的能力強,不至於慌亂。
做決定的人亂了,一家子就亂了。
如果習慣了先消費後還錢,最好學著節制,中國一半以上家庭零儲蓄,別說是疾病,就是失業,也能讓一個家庭迅速奔潰。
不想一病就窮,就不要長時間讓家庭財務處於緊張狀況。
·遵醫囑、及早治療
至少目前而言,遵醫囑就是最好的選擇,及早治療,能讓你少花冤枉錢,至於小區周圍的保健品,沒有例外,都是騙人的。
坑起錢來,比病還恐怖。
不要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的岳父那樣:
一定要同時打開廚房窗子,南北對流通風,並且堅持不穿上衣,吹半小時,讓一場致命的流感趁機而入。少信奇怪的養生,少吃奇怪的補品。
·定期體檢
我知道勸一個年紀大的老人去體驗是有多麼困難,哪怕這是一項只有好處,沒有任何壞處的東西。
很多時候,打垮人類的,並不是困難,而是頑固,尤其是倔強的老人。
定期體檢,能讓你及時止損,不要排斥現代醫學的進步,至少它讓人類壽命延長了幾十年。
除非是真的沒錢,至少每年一次體檢吧。
圖片來源:外科風雲
◎本期編輯 ? 刀子
◎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雖然出廠的時候不檢驗,但是如今挑出來的都是「珍品」!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這是我見過真實的答案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