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八年往事

小米八年往事

邦哥推薦:

屈指吾翁,恰八年荊蜀。星火叢中,風濤局上,轉青天芻粟。

8年過去,快速奔跑的小米商業邊界不斷擴大,已成為一家兼具智能硬體、軟體、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龐大生態型公司。

在外界看來,上市公司意味著巨大的成功和財富回報;

對雷軍來說,上市僅僅是小米新的開始。

這是屬於小米的平凡故事,更是一首波瀾壯闊的創業史詩。

本文來源:iFeng科技(ID:ifeng_tech)

采寫 | 劉正偉 花子健

編輯 | 於浩 劉考坤

閱讀要點

1、小米在成立之初擁有14名員工,唯一一名女性名叫管穎智,工號14,在雷軍推出員工持股方案的時候,她把父母準備的嫁妝錢拿來投資了小米。

2、高通在2011年投資小米,之前曾覺得2.5億美元估值太貴,誰知道在2011年底,2.5億美元的估值已經上漲到10億美元。並且在2015年,前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加盟了小米。

3、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前,曾和現在的小米總裁林斌、晨興資本董事長劉芹各聊了很久,最終林斌成了小米的二當家;而晨興資本參與小米早期投資,成為小米第二大股東。

4、2013年底,雷軍決定做IoT,並且把劉德推向前台。劉德帶領十幾個工程師,從技術和產品的角度出發在市場搶項目,他最喜歡的是給早期生態鏈企業畫「銷售額一億元」的大餅。

5、當時,雷軍力邀好友王川加盟小米,誰知道被王川拒絕。最終,雷軍整體收購了多看的團隊,王川最終加盟了小米。

隨著一聲渾厚悠遠的銅鑼聲敲響,7月9日上午,小米公司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港交所為此準備了一個3米寬、200公斤重的超大型銅鑼。

8年前,雷軍剛剛踏入不惑之年,把金山做到上市之後曾經過了一段「退休」時光。但為了心中的夢想,重新開始創業,陸陸續續找來了林斌、黎萬強、洪鋒、劉德、王川等人,帶領創始團隊聚在一間300平米的辦公室里,每人端了一碗由黎萬強父親親手熬制的小米粥,說干就干。

用了8年時間,成就超過470億美元市值,在中國商業史上,小米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誰也沒想到,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8年風雨走來,譜寫了一部輝煌的創業史詩。

1

小米版中國合伙人

2007年金山上市後,雷軍在當年12月辭去了金山CEO一職,本打算退出「江湖」。

那時他的生活就像退休一樣悠閑,每天睡到自然醒。閑來無事,可以去找自己的老部下吃吃烤串、喝喝酒 、聊聊天。

2008年的冬天格外冷,南方凍災。

12月10日,雷軍從金山辭職快一年了,那天北京下著大雪。雷軍約金山的老同事們在燕山飯店對面的酒吧相聚。酒過三巡,雷軍聊著對未來的規劃,情緒有些激動。這時,人群中站起來一個小個子男人,他對雷軍大聲說:「四十歲才剛開始,你怕什麼!」那一天,雷軍踏入不惑之年。

這個小個子男人就是雷軍金山的老部下,原金山詞霸總經理,愛將黎萬強,如今的小米聯合創始人之一。

雷軍(左)與黎萬強(右)

酒桌上的黎萬強當時也沒有想到,無意中的一句話,就像寒冬中的一把火,點醒了雷軍。

18歲那一年,他無意之中在母校武漢大學的圖書館看到一本書——《矽谷之火》,這本書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矽谷的英雄創業的故事,其中主要的篇章講的就是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當時看了這本書,青年雷軍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在操場上沿著400米的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這本書在雷軍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創立一家像蘋果、微軟那樣偉大的公司。

進入四十不惑之年,雷軍其實並沒有忘記18歲的夢想。他一直都想做點什麼,覺得人不能這樣過一輩子,還是得有點追求和夢想,「萬一實現了呢?」2010年的雷軍,早已財務自由的他決定重啟創業。

也同樣是在2010年,黎萬強毫不猶豫追隨雷軍一同創辦了小米公司,曾先後主管小米公司的MIUI和小米網等業務,也是「手機控」、「F碼」、「米粉節」等網路、微博熱門詞的創造者。

找人是創業成功第一要素,林斌是雷軍第一個拉來入伙的聯合創始人。

2006年底,林斌被李開復從微軟邀請到谷歌,先後擔任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工程總監、谷歌全球技術總監等職務,全權負責谷歌在中國的移動搜索與服務的團隊組建與工程研發工作。

他和雷軍在2008年就已認識。當時林斌想推動Google和UC瀏覽器之間的合作,而雷軍那個時候是UC瀏覽器的董事長。在接觸的過程中,雷軍驚訝的發現,林斌對產品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並且對自己的工作和產品也都非常投入。

小米總裁林斌

此後,雷軍經常去找林斌聊天,一聊就聊到凌晨一、兩點鐘。聊著聊著,兩人就從合作夥伴聊成了好朋友。2010年的3月23日,互聯網界發生了一件大事:谷歌網路搜索服務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而在谷歌的這項決定正式公布之前,林斌其實就有了自己的打算。

在兩人其中的一次會面中,林斌就對雷軍透露說:「我想出來自己創業了,做一個互聯網音樂的項目,你看怎麼樣?」雷軍聽後大喜,對林斌說:「別做音樂了,音樂我們投點錢,別人干就可以了,沒意思。咱們一起做點更大的事情吧!」就這樣,林斌後來就成了小米的二當家。

「雷軍不睡覺,林斌不吃飯。」每當說起這兩大勞模老闆,小米內部員工都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敬佩之情。雷軍對於林斌的尊重也體現在,其他人都稱呼雷軍為「雷總」,而只有林斌會直呼其名。

黃江吉是小米的第三位創始人,也是林斌此前在微軟的同事,熟悉他的人都叫他kk。2009年底,微軟Windows Phone團隊內部改組,黃江吉帶領的100多人研發團隊面臨重組的壓力,使得他非常鬱悶。

有一天,他去找林斌訴苦。兩人聊了一會,林斌勸黃江吉別在微軟幹了,出來和他以及雷軍一起創辦一家中國人自己的公司。本來在微軟碰壁的黃江吉就已經有改換門庭的心思,加上對於林斌的信任,就答應入伙了。

黃江吉之後,林斌又給雷軍介紹了他在谷歌的一位同事——洪鋒。洪鋒所主持開發的谷歌音樂,是當時谷歌中國為數不多的飽受讚譽的產品。林斌說洪鋒很強,雷軍因此想要會會他。但沒想到的是,實際卻是洪鋒準備了上百個又細又難的問題來問雷軍,以面試他作為一個老闆靠不靠譜。

最終洪鋒覺得雷軍要做的事很有挑戰,因此決定來嘗試一下。陸陸續續的,原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劉德相繼入伙,小米版的中國合伙人也因此大戲拉開帷幕。

劉芹(左)與雷軍

除了以上幾人,還需要提到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晨興資本董事長、總經理劉芹,他算是小米早期投資者之一。他在2003年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雷軍,並把迅雷公司推薦給了雷軍。劉芹比雷軍小5歲,視雷軍為良師益友。後來雷軍介紹他投資了幾個項目,例如UC瀏覽器、YY等。

雷軍做小米前,曾經跟劉芹打了12個小時的電話,從晚上9點打到第二天早上9點。當時劉芹在上海,雷軍在電話中聊到了做小米的想法,劉芹聽著挺激動的,就一直在聊,覺得這事靠譜。

這12個小時中兩人都聊了些什麼,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但正是因為這個電話,晨興資本參與了小米的早期投資,後來成為了小米公司第二大股東,並在此後一直都支持小米的融資。雷軍小米7月9日正式掛牌的前一天發了封公開信,裡頭提到「最早期的VC,有一筆500萬美元的投資,今天的回報高達866倍」,指的就是晨興資本。

從左到右依次為劉芹、王川與雷軍

還有一個是現在的是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他和雷軍私交非常好,兩家在2018年春節還一起去瑞士滑雪。

兩人也從不掩飾彼此之間的關係,雷軍曾經對王川說過:你幹什麼我都支持。

當時王川旗下的公司有兩款產品,一款叫雷石,經常去KTV的人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這是在中國排名第一的KTV點歌系統;另外一款產品是多看,第一款閱讀體驗出眾的手機閱讀軟體,並且支持亞馬遜Kindle,在2011年的時候,王川還帶領團隊開發出多看For Apple TV。

雷軍第一次邀請王川加入小米時,王川拒絕了,因為當時小米還有太多不確定性,而且和他擅長的領域關係不大;再有就是王川一直都把手底下人當成一起創業的兄弟來看待,要為他們的飯碗負責。

但雷軍並沒有就此放棄,並且拿出了足夠的誠意,最終決定出資將多看及其團隊收入囊中,並且同意多看股票可以和小米股票以1:1的比例進行置換。面對這個誠意十足報價和好友的力邀,王川最終加入了小米。

在雷軍最新的公開信中,王川帶領的小米電視業務已經拿下了中國第一。

2

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干

時間回到2010年4月6日,北京,初春料峭。

小米創始人團隊喝小米粥

在中關村的銀谷大廈里,雷軍、林斌、黎萬強、黃江吉喝了一碗黎萬強父親早上5點鐘起來熬好送到公司的小米粥,開始了創業。當時的小米只有14個人,早期員工包括李偉星、孫鵬等,他們完成了MIUI的早期工程開發工作。

這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員工叫管穎智,在一群理工男身邊顯得很突兀,她的工號是14,現在小米人都稱呼她為「管姐」。

管穎智是當時唯一一名女性員工

管穎智在大學三年級曾到金山公司實習,後來她研究生畢業之後到了一家國企,在人力資源部門工作。2010年,原來一個金山公司的HR把她推薦給了黎萬強。當時幾位聯合創始人剛搭夥,就在北四環邊上的銀谷大廈辦公,需要有一個人能夠承擔發工資、員工社保等基本工作。

在雷軍面試管穎智的時候,到她正式加入之前,公司的名字都還沒有最終確定。她憑藉著早期在金山對於雷軍的認識,認為這是一家做軟體的公司。除了負責一些薪酬福利之類的工作之外,管穎智還負責公司的招聘。如同雷軍拉上林斌,林斌又推薦黃江吉、洪鋒一樣,小米早期的團隊大都是創始人們通過推薦然後找來的,管穎智拿著創始人們列出的花名單,一個一個打電話過去約過來面試。

創始團隊在金山、谷歌、微軟等大公司積累的人脈資源,在小米創立初期的人才建設上起了很大的幫助。憑藉雷軍和林斌的招牌,小米以「滾雪球」的方式聚攏了一大批人才。雷軍當時除了參與MIUI的研發和融資之外,他還有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面試他的員工,小米前100號員工的每一個人他都親自見過一遍。

同時,為了激勵這些早期員工,讓他們更有參與感,雷軍還決定讓員工持股。這個持股方案遵循自願認購的原則,持股金額上限大約30萬元,人人均可參與,最後有約60人投資持股,金額不等,管穎智也是其中一員。

當時,她用的是一部iPhone 3GS手機,此前則是用的諾基亞N70,在手機的選擇上她當時可以用「時髦」來形容。但是她並不清楚雷軍帶領的小米公司要做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是「風口」、「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等,更談不上能看到未來5年行業會有什麼變化。

本著對雷軍、黎萬強等創始團隊的信任,她把父母給她存的10多萬元嫁妝錢要了過來,再湊了一點錢,參與了小米的員工持股方案。她另外的想法是,在2010年,這筆錢也不夠在北京買房,不如拿來做點投資。當時她父母也不知道什麼是小米,更不認識雷軍,但是接觸過股票,最後沒有阻攔女兒的決定。

管穎智和她的父母當時也一定不會想到,如今小米上市,他們這些持股的早期員工,有些身家已經過千萬元甚至過億。

「當初其實有兩三個人放棄了這次投資持股機會,這幾個人後來離開小米之後,再也不許別人在他們面前提起『小米』兩個字。」有接近小米的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伴隨著小米完成這次萬眾矚目的IPO,除了這些聯合創始人,八年來陪著小米一路走來的一些早期員工,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豐厚財務回報。

小米有超過7000名員工持有股票或者期權,成功上市之後,他們也都將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財務回報。

其實,小米很多早期員工在決定加入之前,「錢」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主要目的。小米在成立之初,規模小,連產品也沒有,能夠吸引到洪鋒、周光平等當時各自所處行業的牛人加入,其實最關鍵的是這些人志同道合。

讓管穎智等早期員工參股,雷軍更多的是想讓他們有創業的參與感。創業公司的老闆通常都喜歡給員工畫餅,比如將來公司上市之後你們會獲得巨大的財務回報。但雷軍有些不一樣,他是一個極具創業精神的人,在招募錢晨的過程中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初,雖然已經招募了包括林斌、黃江吉等來自谷歌和微軟的技術大拿,但如果最終要做手機,還缺少一個真正懂手機產品和行業的人。2011年,錢晨從摩托羅拉出來之後,雷軍通過徐春立拿到了錢晨的聯繫方式。

起初錢晨並不知道雷軍是誰,雷軍自報家門的時候,錢晨用一句「對不起,你是誰?我不認識你。」進行回應,但是他知道金山軟體,所以兩人就此搭上了線。如果說當時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對於錢晨,雷軍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說服他加盟。

但是令雷軍感到意外的是,錢晨對於股權並不熱衷,而是看重雷軍給多少現金報酬。雷軍對於這一點不認同,他認為不在乎股權的人是缺乏創業精神的。所以最後即使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去說服錢晨加盟,但是因為這個不可調和的理念衝突,雷軍最終還是放棄了邀請錢晨加入小米。

小米的團隊源源不斷進來了許多人,管穎智才聽到了雷軍談小米的使命。雷軍當時告訴他的團隊,小米將來要成為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另一點讓管穎智印象深刻的是,雷軍還說要打破手機行業暴利,讓普通消費者都能買到便宜又好用的產品。

雷軍已經看到了當時的中國手機市場醞釀著功能機轉智能機的巨大機會。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小米早年間雷軍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事實上,在當時的行業環境中,小米也的確是如同坐火箭一樣快速崛起。

2010年蘋果憑藉iPhone 3GS的初露崢嶸而野心勃勃,iOS以及安卓市場份額急速擴張,HTC進軍大陸市場,曾引領全球手機市場的諾基亞Symbian以及黑莓BlackBerry份額不斷被侵蝕。那個時候,"中華酷聯"還沉迷於龐大的運營商定製機市場,尚未崛起。

在2010年8月16日,小米發布首個內測版本的MIUI。當時國內很少有手機廠商專門針對原生安卓系統做ROM的深度開發,依靠MIUI以及小米有意識的去打造社區,與用戶進行互動,小米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批米粉。

2011年上半年的時候,林斌把高通全球副總裁兼高通風險投資中國部總經理沈勁介紹給了雷軍,雙方見了一面,那個時候小米連一款硬體產品都沒有。據沈勁接受鳳凰網科技採訪時回憶,雷軍當時給他大概講了講小米的互聯網模式,介紹了下目前公司的團隊成員。

沈勁之前是高通中國互聯網服務部的負責人,高通曾嘗試自己做手機操作系統,因此他對雷軍的互聯網模式一聽就了解,對MIUI能夠以周為單位進行快速更新也比較認可。高通中國做投資最看重的是創新,那個時候中國手機市場正處於功能機轉智能機的變革期,沈勁認為小米具備創新,並且當時的聯合創始人以及研發團隊也比較靠譜,因此決定投資。

其中發生了一個插曲:高通部分中層覺得在小米估值2.5億美金這輪進入的話太貴了。內部意見得不到統一,最後沈勁不得不找到高通的高層進行溝通,加上當時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對小米也很看好,最終通過了投資小米的決定。2015年,前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加盟了小米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國際業務、知識產權和法務。

到了2011年底,新一輪融資規模為9000萬美元,此時小米估值已經從2.5億美金漲到了10億美金。

小米創始團隊正式亮相併宣布進軍手機市場是在2011年7月的時候,當時揭秘了旗下3款產品:MIUI、米聊、小米手機。隨後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布,10月正式開售,定價1999元。

國內首款雙核1.5GHz手機、基於安卓自主研發的MIUI操作系統、只在線上銷售等等。這款產品一經推出之後,在市面上引起了較大的轟動。很快,小米便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撕開了一個口子,從2012年的719萬、2013年的1870萬,到2014年的時候,小米憑藉年出貨量6112萬台成為中國市場第一。

對於小米和雷軍,風口理論、互聯網七字訣還有「硬體+新零售+互聯網」鐵人三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實際上,小米公司的本質就是兩個字:效率。因為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提升效率,從消費者的視角來解讀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質、高性價比。

雷軍這時候也才能讓人意識到,他要打破手機行業暴利的說法,並不只是一句口號。

當時國內的手機廠商,除了運營商渠道,公開零售渠道有的是經銷商訂購,有的是合作經營,小米這種純線上自營官方商城預約、搶購,然後廠商直接發貨至顧客手中的模式,在當時是一種顛覆。取消中間商賺差價,讓小米能夠最大程度的縮減成本,去打造低價高配的產品。而線上預約搶購的模式,又讓小米幾乎沒有庫存積壓的風險。

如今看來,小米是當之無愧的互聯網手機鼻祖。也正是看到了小米模式的可取之處,2013年前後,大可樂、榮耀、IUNI、一加等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甚至連長期依賴運營商市場的聯想,都在隨後推出了互聯網手機品牌ZUK。

在2013年底的時候,雷軍看到了智能硬體和IoT(物聯網)的趨勢,決定用小米做手機成功的經驗去複製100個小米,提前布局IoT。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繞開BAT這三座大山,去開闢出一個新戰場。

3

生態鏈:一幫兄弟打群架

於是,和小米創業時相同的故事,又在生態鏈開始上演,找熟悉的人做想做的事。此前甚少露面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走向前台。

劉德也是其中一個被雷軍的人格魅力和理想情懷吸引而加入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很早前,他就是一個在工業設計行業非常知名的人物,在中美設計界都能排得上號。雷軍之前曾提到過關於劉德的成就,「ACCD(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建校80多年來只有20多位中國畢業生,劉德是其中之一。」

在他的推動下,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成立,他於2001年至2003年期間擔任系主任。在北京科技大學任教期間,他還創立了一家在工業設計界有名的設計公司,擔任首席設計師。隨後劉德選擇到美國繼續深造,2010年,趁著劉德在美國讀書中間回國的空隙,洪峰找到了劉德,想拉他入伙,並介紹他認識了雷軍。

在他來到銀谷大廈807室見到雷軍之前,兩人並無交集,劉德甚至都不知道雷軍是誰,更不知道未來小米會長成什麼樣。隨後他和雷軍見面暢聊了一個晚上,感覺和雷軍很合得來——劉德在骨子裡是一個很喜歡「戰鬥」的人,最終他主動聯繫雷軍,決定加入小米成為聯合創始人,承擔小米的「工業設計+X」的工作。

2013年,雷軍看到了IoT和智能硬體的趨勢,決定孵化小米生態鏈。

當時雷軍對互聯網的發展階段有一個基本判斷:第一階段是互聯網,第二階段是移動互聯網,第三階段是IoT。雷軍認為,每個階段,必會有成就萬億級大公司的機會。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趕上了互聯網的風口,而小米手機當年則是踩准了移動互聯網引發的換機潮。

在接到雷軍做生態鏈這個任務時,「設計師」劉德感覺這是自己的又一次創業,又一次要從零開始。這讓劉德想起了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阿甘正傳》中的主人公阿甘。在電影里,阿甘一直在奔跑,在奔跑中他看到了別人不曾看到過的風景,也通過奔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夢想。劉德帶領的團隊也在奔跑,但並不是蒙眼狂奔。

雷軍當時對他說:「要迅速地去市場上掃一掃,搶公司、搶項目。」當時劉德也還沒有對生態鏈有系統性的規劃和想法,所以就遵循雷軍「搶」的思路和方法。他從小米公司拉出來十幾個工程師,用投資的方式,找合適的團隊,同時用小米的平台和資源,去幫助他們做出好產品,迅速地布局IoT。

早期,小米生態鏈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基於兩個原則:一個是找熟悉的人,這樣可以儘可能的降低溝通成本和風險,彼此之前相互熟悉,合作效果更好;第二個是看產品和技術,不看重商業計劃書,有的項目如果產品和技術過硬,在辦公室談一個小時就能投了。

只用了3年時間,在2016年的時候,小米生態鏈「搶著」孵化出77家企業,其中16家年銷售額過億,3家年銷售額過10億,培養出4家「獨角獸」公司。「銷售額過億」是劉德給大部分生態鏈孵化企業畫的第一個「餅」。

當初投資華米的時候,生態鏈和當地政府談希望第一你那能做到1億,第二年3億,第三年10億。當地政府和華米的團隊都不太相信。結果在小米手環上市的第二年,華米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

同樣的戲碼還在紫米科技、智米科技身上上演。在2010年小米剛開始做手機的時候,毫無名氣,沒有一家大的手機製造商敢接小米手機的訂單。那個時候,張峰是英華達(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第一個答應為小米生產手機。

正是因為這段淵源,雷軍在心底里非常感激張峰,並且在張峰決定創業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但張峰從英華達離職想要創業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做什麼,於是就是找到雷軍問問做什麼比較好。

雷軍、劉德、張峰三人在雷軍的辦公室里深聊了一夜之後,雷軍就想讓張峰做充電寶,借著小米手機的用戶群體,可以有銷量保證。但是張峰覺得這個業務上不了檯面,雷軍最終以「如果充電寶能做到行業第一,也是很厲害的」說服了張峰。2012年2月,小米生態鏈的第一家公司——紫米誕生了。到2013年底,他們推出了第一款小米移動電源,2個月後銷量問鼎全球第一。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一種成功,但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句話,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智米科技創始人、CEO蘇峻

智米科技創始人、CEO蘇峻原本是北方工業大學設計系的老師,和劉德是同行,早早就互相結識。2014年,劉德在一家茶館約見了蘇峻,提出小米生態鏈希望做空氣凈化器,並且給蘇峻描繪了很好的錢景——「三年賣1個億。對於這個目標,蘇峻並非覺得不可實現,當時,中國北方地區的霧霾天氣呈現嚴重化趨勢;其次,蘇峻早已開始關注小米的生態鏈產品,同是「設計師」的他對於精緻的包裝和產品設計很有好感。

雖然已經心向小米,但是他也有糾結的事情。對於蘇峻來說,「大學教師」是一個體制內的工作,能享受許多的福利,到小米生態鏈創業就意味著要放棄這一切。但是最終,在劉德的召喚下,他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家人,投身小米生態鏈創建了智米科技。

「老師教學生,本質上也是在打造產品;到小米生態鏈,也是在做產品。前者是教書育人,後者是用技術去服務百姓生活。但是我內心裡更希望能用技術去做成一款好的產品,服務百姓。」蘇峻說。

剛成立的智米借用小米的辦公位,得到小米在產品設計、供應鏈上的支持。蘇峻的隊伍也從只有自己一個人,逐漸變成六個人,再不斷壯大,但在忙碌的時候,他也得自己在工廠蹲守,完整經歷打模型、試產、量產等過程。跑一遍下來以後,蘇峻終於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老師了,而是一個產品經理,也是一個企業的創始人。

成立之後的第一年,智米科技實現了6億元的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大關。同時,智米科技也成為了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如今再看小米的生態鏈產品,布局涵蓋空氣凈化器、電飯煲、凈水器、電風扇、空調等多個領域。已經投資超過210多家生態鏈企業,2017年小米生態鏈的收入達到了234.47億元,在整個集團的收入佔比提升到了20.5%,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於生態鏈企業,小米就是放大器。」蘇峻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來形容生態鏈企業和小米的關係。如果沒有小米,智米能做出一款不錯的空氣凈化器,華米能做出一款不錯的智能手環和手錶,紫米也能做出一款移動電源。但是小米讓這些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品牌和渠道放大。

對於早期的硬體創業公司來說,面臨的三大陷阱,依次是產品定義和設計、供應鏈、宣傳和銷售渠道。而小米生態鏈企業具有別的硬體創業公司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小米在產品、供應鏈和銷售渠道都能提供全方位的幫助。甚至,小米擁有超過1億的用戶,意味著生態鏈企業在成立之初就已經有了用戶基礎。

在蘇峻做第一代小米空氣凈化器的時候,不管是雷軍還是劉德,都在企業和用戶的角度給予蘇峻不少建議;劉德還親自帶著蘇峻跑供應鏈;而早期供應鏈企業的新品發布會,只要雷軍在北京,必定會為產品站台;小米商城則提供銷售上的支持。

這一點在納恩博身上也有體現。納恩博並非由小米一手扶持起來的生態鏈企業,此前更多和小米是合作上的關係。2014年下半年的時候,小米以投資的方式進入納恩博,納恩博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標誌性時間則是納恩博隨後收購了來自美國的「平衡車鼻祖」Segway。

此外,有了小米的背書之後,納恩博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提高。納恩博創始人兼CEO高祿峰對此深有感觸,小米甚至派人和納恩博一起談下了電機、電池方面的合作,幫助納恩博將供應鏈的成本下降將近30%。

此外,雷軍本人也非常關心納恩博。讓高祿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九號平衡車發布之前,產品名稱一直沒有敲定下來,納恩博內部傾向於叫mini九號平衡車。有一天,已經是深夜了,高祿峰突然接到雷軍的電話,雷軍在電話中建議產品名稱定為「九號平衡車」,簡潔好記。但也沒有讓高祿峰必須按照自己的意見去做。不過,高祿峰在震驚雷軍的敬業態度之餘,也對他的意見加以思考,最終將產品名稱定為「九號平衡車」。

雷軍還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制定了一個規則,也被認為是生態鏈產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對於硬體產品來說,定價有兩種辦法:其一是先確定價格和成本,按照成本去選擇用料;另外就是先選擇用料,然後根據最終的成本定價。前一種辦法是保證利潤,後一種辦法則可以選擇兼具品質和性價比。而雷軍則要求生態鏈企業採取第二種辦法,這也是為什麼生態鏈的產品始終都被貼上「物美價廉」的標籤。

小米電視並不屬於生態鏈企業,但同樣也在定價問題上,王川和雷軍也有談不攏的時候。小米電視1發布之前的定價會議上,當時的小米電視業務負責人王川建議將價格定為3999元,但雷軍不同意這個做法,認為偏離了小米的產品策略和使命,建議把價格定為2999元。但最終,王川還是聽從了雷軍的建議,在發布會上宣布的價格就是2999元。

4

供應鏈危機爆發

隨著手機出貨量在2014年走向頂峰,小米在供應鏈的話語權不斷提高,早已不是剛開始做手機時找不到代工廠的尷尬局面。此外,作為小米新業務的生態鏈和小米供應鏈也起到了相互的促進作用,小米供應鏈幫助小米生態鏈避免了很多創業公司都遇到的坑,而生態鏈不斷增長的需求也為小米的供應鏈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如今看來小米對於供應鏈的管理可以說是一門藝術,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於雷軍的挑剔。在2013年的時候,雷軍的一位親戚來北京看望他,來的時候拎了兩隻甲魚。雷軍是湖北人,清燉甲魚湯就是湖北菜中一道非常經典的菜。

但是雷軍看到這位親戚說話支支吾吾的,就問他這次過來是不是有什麼事。禁不住雷軍的再三追問,這位親戚道出了實情:受所在公司領導的委託,希望能夠成為小米的耳機線供應商。雷軍進一步細問才知道,在事成之後,這位親戚可以獲得20%的返利。隨後,雷軍直接把甲魚扔了,並在事後命令公司把這家耳機線廠商列入黑名單。

雷軍對於供應鏈管理之嚴格可見一斑,但也無法避免小米為自己的年輕交學費。

在2015年的時候,小米手機出貨量增速開始放緩,在2016年的時候跌入谷底,全年手機銷量大跌超36%,被OPPO和vivo雙雙超越。

如同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初所說的那樣,小米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手機行業暴利,紅米系列則是讓消費者花千元左右的價格就選購到性能和體驗都不錯的手機。從當時IDC的數據來看,2015年小米智能機出貨量6490萬台,同比增23.2%,位居第一;華為在其身後緊咬,智能機出貨量6290萬台,同比增53%。

但是在事實上,小米當時給2015年定的是8000萬台的銷量目標,按照那個銷量,其實是沒有完成2015年初雷軍定下目標。對於這樣的結果,雷軍在當年的年會上說2016年開心就好,表示小米將重新調整,忘記KPI,回歸初心,重新做極致發燒的產品出來。

那個時候,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小米當年面臨著嚴重的供應鏈危機,這場起始於2015年的危機一直延續了大半年之久。

2015年1月15日,小米Note正式發布,標配版和頂配版售價分別為2299元起和2999元。頂配版上探到3000元價格區間,這一度讓米粉們很難接受。另一方面,小米Note也因為發熱過大而在當時飽受用戶詬病,口碑撲街、銷量也不及預期。

整個2015年,招牌式的1999元旗艦小米5遲遲沒有發布,一直拖到2016年2月。種種這些,並不是互聯網的風停了,而是小米內部的研發和供應鏈出問題了。據小米內部員工告訴鳳凰網科技,2015年的雙11之後到過年,小米當時幾乎沒有手機可賣。

2016年2月24日,小米正式發布的年度旗艦手機第五代小米手機,是2016年小米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但這款產品發布以後,再次遭遇了產能危機:發布後評價都很好,但是消費者長達兩三個月都買不到貨。

雷軍在小米MIX2發布會上自黑

「社會我雷哥,人狠貨不多。」各大社交媒體都可以看到米粉在調侃小米手機缺貨的狀況。如果任由這種形勢繼續發展,對任何一家手機廠商來說都是致命的。

在意識到了業績快速增長背後產品交付和銷售方面的很多問題後,雷軍表現出了自己殺伐果決的一面,將一些跟不上公司發展步伐的老員工撤換。

同時,自從2016年5月份開始,雷軍開始親自接管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做產供銷一體化,交付、質量、創新是他所主要解決的問題。手機和消費電子今天在行業里的比拼,除了銷售渠道、價格、品質還有產品定義之外,交付能力也是核心之一。如一款產品在研發和設計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可能會出現的交付問題,另外還需要給供應商做備貨準備。

在雷軍接管手機供應鏈之前,郭俊是當時的直接負責人,背地裡被內部員工稱之為「郭奶奶」。有一次在與三星半導體的合作談判中,雙方爭執不下,郭俊直接拍桌子。面對這個無禮的舉動,三星高層當時站起來扭頭就走了,小米也因此得罪了三星,那段時間沒能拿到三星AMOLED屏幕的供貨。

這個坑只能雷軍親自去填,在接手研發和供應鏈之後,雷軍在2016年先後飛了四趟韓國,為的就是與掌控屏幕、內存等手機核心元器件的上游供應鏈修複合作關係。也正是在2016年,雷軍解決了手機交付的致命問題。

同時,雷軍還把生態鏈企業紫米科技的創始人張峰找了過來做幫手。他在在英華達積累了豐富的智能手機生產經驗,是過來幫雷軍重新梳理供應鏈的合適人選。那個時候紫米已經走向正軌,接到雷軍的這個請求之後,張峰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左一為張峰

據去年林斌接受鳳凰網科技專訪時透露,其實不只是手機,雷軍所抓的很多事情中最重要是打通小米整個公司的每一個團隊之間的合作。那時小米內部還成立了質量監管部門,由雷軍親自監管。在去年11月的一次採訪中,雷軍表示:「如今小米手機返修率很低,接近於零,罵小米質量不好的人在銳減。 」

作為二當家的林斌,在小米最困難的時候自然是要配合雷軍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的。

林斌在2016年1月份的時候,把整個小米網團隊做了一個內部結構調整,成立了一個銷售運營部門。這個部門牽動了小米後端供應鏈的生產預測,包括核心元器件、前端各個銷售渠道的預測,相當於一個樞紐部門。「在沒成立這個部門之前,銷售部的工作就是使勁賣貨,但賣到沒貨了就抓瞎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一個中立部門去做預測和調控。」

林斌抓銷售,雷軍抓交付,加上張峰的幫忙,三駕馬車效果顯著。2017年4月份,小米發布了年度旗艦產品小米手機6,上市之後一直沒有遭遇前輩小米5的嚴重缺貨問題。

整個2016年,小米除了補供應鏈的課,線下渠道也在加速布局。雷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線上零售只佔整個零售市場的10%,剩下的90%來源於線下渠道。但按照小米手機的不到5%的綜合凈利潤率,顯然是無法複製OPPO、vivo那種重資產的線下模式。

小米布局線下渠道,同時又要保證線上線下同價,如果不想賠得血本無歸,就必須想辦法保證店內每平米的銷售業績足夠高。也就是所謂的坪效,提升轉化率,薄利多銷來分攤成本。在新零售的探索上,小米也運用互聯網的思維。

小米之家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建設,最初是為廣大米粉提供小米手機及其配件自提,小米手機的售後維修及技術支持等服務,從2016年開始轉型為小米對新零售的探索。它以手機為核心,向電視、路由器、AI音箱以及生態鏈企業產品展開。

林斌從2004年開始負責小米手機銷售,小米之家早期的選址都是他選的,開業前後他都會親自過去考察。在過去的2017年,是小米之家所代表的小米新零售快速發展的一年,在全國各地開了200多家。按照小米的規劃,2019年小米之家零售店要開到1000家。

2017年8月28日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米之家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單店月均為519萬元,每平方米的坪效是27萬元,目前排在世界第二。

新零售布局初見成效,海外市場也捷報頻傳,小米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強勢反彈。

5

逆轉!上市開啟新征程

「這是小米發展史上意義非凡的重大勝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在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除了小米!」2017年7月7日下午,雷軍在小米公司內部手機業務誓師大會上說。

被唱衰了一年多的小米終於可以再次挺起胸脯說話了。

雷軍當時公布了一項數據,小米2017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 2316萬台,環比增長70%,創下小米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記錄。在IDC等調研公司的統計數據中,小米2017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也重新回到全球第五。

「連續兩個季度的業績,像鋼鐵一般堅硬的證明了小米商業模式的偉大。」在去年11月14日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開業會後的採訪中,全程幾乎都是雷軍一個人在說。他有理由為此而振奮不已,因為那個時候小米已經提前完成了年初定下的7000萬台手機出貨量以及營收破千億元的目標。

與此同時,小米投資了三年多的國際市場,去年回報也全面爆發,尤其是印度市場表現尤其突出,2017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328% ,市場份額已經排名第二,小米品牌成了印度最受歡迎的手機品牌,紅米Note4X成為當地最暢銷的手機。

那個曾經所向披靡的小米又重新殺回來了。這個時候,小米將要上市的傳聞也多了起來。

2014年迅雷上市的時候,雷軍讓林斌去學習一下上市是什麼回事,雷軍說:「我做了好多回了,你學習一下。」林斌當時作為迅雷的股東,因此借著這個機會把整個上市流程跑了一回。

「以前不理解上市,就覺得上市肯定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畢竟是公司上市了嘛,大家認可了,上市了股票也能賣了,覺得還是挺激動的一件事情。「但跑一圈下來,林斌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

上市是把雙刃劍,長期來看可以借力資本市場擴大公司規模。但上市之後,相當於把公司賣給了資本市場,投資人看到的只是公司的過去,關心的是公司的未來,眼裡只在乎利益。而企業在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有高峰也有低谷,很難一帆風順。

「所以我當時跑回來跟雷總說,我們公司真的要上市,一定要做得很好,很紮實了之後。」林斌當時說。在小米2016年跌入谷底的時候,業內對其的質疑聲此起彼伏。作為投資人,沈勁當時並不擔心。因為他最看重的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和生態鏈的發展,這兩部分的業務都在快速增長。

如今,不管是小米手機、電視還是生態鏈,雷軍的這盤棋都到了收官的時候。

根據此前小米招股書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達9140萬台,較2016年大幅增長64.9%,位居全球第四;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超過320億元,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

如今小米還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消費級IoT物聯網平台,連接了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投資或孵化了超過90家專註於發展智能硬體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構建起手機周邊、智能硬體、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2017年收入為234.4億元,同比了增長88.8%。

小米商城如今也已是中國第三大3C與家電類電商平台,線下小米之家坪效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蘋果。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用戶超過1.9億,2015到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年複合增長率74.7%,毛利年複合增長率69.3%,達到了99億元規模。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時候,這部分業務的收入佔比從去年年底的8.6%提升到了9.4%。

無論是從用戶規模、黏性還是活躍度,這部分的業務都將幫助小米在未來躋身全球一流互聯網公司之列,長期來看,將有很好的變現能力。

8年過去,快速奔跑的小米商業邊界不斷擴大,已成為一家兼具智能硬體、軟體、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龐大生態型公司。在外界看來,上市公司意味著巨大的成功和財富回報,對雷軍來說,上市僅僅是小米新的開始。

今天,這家公司將踏上新的征程,與「世界級偉大公司」越來越近,要知道,這曾是雷軍的18歲夢想。

- END -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ID:dusheke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奧迪出手車聯網領域布局,如何為用戶交出滿意答卷?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