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多多理財實控人李振軍跑路;上半年P2P平台消亡721家;「區塊鏈」相關傳銷平台超3000家

多多理財實控人李振軍跑路;上半年P2P平台消亡721家;「區塊鏈」相關傳銷平台超3000家

金評媒JPM

ID:JPMMedia

關注

監管

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頂層設計出爐 國家對股權及出資實施穿透式管理

7月8日晚間,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其中包括「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以公司治理為基礎,以產權監管為手段,對國有金融機構股權出資實施資本穿透管理,防止出現內部人控制。」(北京商報)

央行要求非銀行支付機構提交大額交易報告 明年1月執行

近日,央行發布《關於非銀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對《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進行了落實,進一步健全了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機制,提高資金監測有效性。通知提到,非銀行支付機構與銀行機構應當加強信息傳遞,為對方履行大額交易報告義務提供完整、準確、及時的客戶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持續完善資金上下游鏈條信息。(零壹財經)

行業

多多理財實控人李振軍跑路

7月9日,多多理財官方微信號針對近期的逾期發布了公告,公告稱已經無法聯繫到多多理財實際控制人李振軍以及財務總監何永琴,兩人已準備跑路。多多理財公告中提到的李振軍實際控制了多家網貸平台,且都在杭州,包括較為知名的投融家,原名長富理財的萌小薪和剛被「賣掉」的念錢安。(藍鯨財經)

6月北上廣正常運營P2P平台已不足千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上海、廣東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數量跌破1000家,總計998家。6月上海地區停業及問題平台數量位居榜首,共計21家,北京和廣東停業及問題平台各有10家。(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隨著問題平台的持續出現,投資人對背景較差的平台態度也越來越謹慎。

互金安全專委會:2018上半年新增P2P平台36家 消亡721家

7月6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2018年上半年P2P發展監測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平台共283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P2P平台36家,消亡721家。(鳳凰網)

"區塊鏈"相關傳銷平台超3000家

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就像分散式資料庫賬本。隨著「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飆升,普通投資者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投資興趣也愈發旺盛。今年年初,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稱,利用區塊鏈概念搞的傳銷平台已超過3000家。(經濟參考報)

@專家:相關部門建立聯合監管和聯動打擊機制,提升風險隱患排查能力,對「區塊鏈」過度炒作亂象進行及時降溫。

觀點

央行: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近日,人民銀行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出席會議並講話。(央行網站)

@潘功勝: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中央確定的三大攻堅戰之首,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的首要工作任務。互聯網金融風險是金融風險的重要方面,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總體安排,再用1到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同時初步建立適應互聯網金融特點的監管制度體系。

互金協會李東榮:部分新興技術淪為市場投機、詐騙工具

7月7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新金融·新科技·新趨勢」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對部分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新興技術,通過輿論和資本的過度炒作,可能會令它們淪為市場操縱、投機、詐騙的工具。實踐表明,一些號稱技術和數據驅動的所謂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利用制度規則相對滯後,遊走在法律和監管的灰色地帶。(北京商報)

@李東榮:金融科技的發展,尚處於一個不斷探索和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金融科技也正面臨著一些風險和安全挑戰,需要業界、學界清醒認識,高度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中信證券信投顧:CDR發行推遲是好事還是壞事?
楊偉民: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能只讓金融部門孤軍奮戰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