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環保:產業要洗牌?英雄誰來當?

中國環保:產業要洗牌?英雄誰來當?

環保產業的發展速度與國家經濟實力成正比。雷聲大雨點小曾是中國環保的一大特點,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環保投入持續加大,環保產業出現了野蠻生長式的快速發展。按照國家規劃,十三五期間預計每年環保投資2萬億以上,總額預計超十萬億,行業前景看好,部分環保上市企業市值也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末,我國環保上市公司已超過百家,總市值超過1.1萬億元。但是,一個現實狀況令人深深擔憂,部分城市環境狀況(如城市空氣和水體質量)雖有明顯好轉,但環境污染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農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投入加大了,環保企業多了,企業有錢了,有些甚至直逼千億規模,為何還沒有解決好污染問題?說明行業的發展一定有不正常之處,行業的不正常發展必有後患,而且後患來得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現在國家環保執法動起真格了,不少地方政府和企業被問責,嚴重的還會獲刑,弄虛作假、違規排放等問題逐漸暴露,一些知名企業已經深陷泥淖,產業甚至有可能重新洗牌。作為一個資深環保產業人,應該從產業自身深刻反思,這些年,環保產業確實出現不少亂像,可以說正是這些亂像導致了今天的後果。所謂撥亂反正,產業拐點已近在眼前,有必要把這些行業亂像捋清楚,以求順利跨越產業可持續化的突破點和轉折點。

1

亂象一:搶佔市場不顧核心技術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初期的混亂,但很快便會走向正常軌道,靠領先技術生產高性價比的產品來贏得快速發展,並通過技術和管理的不斷迭代創新,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行業領先的地位。然而,我國環境產業的發展,走的卻是不同尋常的道路,甚至一些大環保企業,都不能說是真正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和核心技術。

在核心技方面,還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有錢能買一切,直接導致了一些沒有任何積累的外行投資者進入行業,致使行業魚龍混雜。有些企業不差錢,需要什麼技術買什麼技術,招幾個博士還不容易嗎?殊不知,技術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轉化過程,技術團隊建設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引進的人才和技術往往不一定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2

亂象二:為了泡沫不破殺雞取卵

利用環保概念的優勢,上市成了環保企業快速發展的捷徑。一旦上了市,搖身一變即成幾十個億的富翁。為了上市擠破頭的有,前功盡棄的也有。不過,由於趕上了好形勢,還是成功者居多;從過窮日子,到一下子有大把大把的鈔票必須花出去,相當於讓打乒乓球的去打籃球,沒有過度學習鍛煉能打好嗎?

錢花出去了,投資質量不高是正常的,給企業家練手交學費也是應該的,但同時還不能讓市值掉下來,導致怎麼實現利潤變成了難題;接下來必須繼續擴大支出,利潤也要相應地持續增長,不然市值就要掉下來。一切為了業績利潤,融資、拿項目、收購企業等等,用盡所有和所能,惡性循環在持續,泡沫越來越大,破裂的危機一觸即發,我國環保企業家都有強大的抗壓能力,但還是讓人們為他們捏把汗。

3

亂象三:競爭導致收購熱

行業發展正常的話,競爭點就會出現在人才、技術和產品質量上。而我國環保產業的競爭熱點卻在市場上,到處跑馬圈地,無論公司大小,都好像剛出生的動物一樣,拚命搶著吃奶。跑馬圈地打得不亦樂乎後,又開始了收購熱,因收購比做項目對業績貢獻更快,一個個民營企業中某個階段的佼佼者都變成了上市公司的囊中之物,留下民營企業的後備力量就只有老弱病殘了。

收購從項目開始,到公司整體收購。試想好的項目誰賣,除非家裡揭不開鍋了。再想想,好的公司誰賣,尤其是自己創業的公司,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不到萬不得已誰捨得賣。收購讓規模迅速做大,但接踵而來的不僅是怎麼消化,更有甚者是難以入口,結果往往是打掉牙往自己肚裡咽。

亂中出豪傑

所謂亂世出豪傑,產業亂像之下,蘊含著無數機會,接下來誰是贏家?不是擁有政府關係者,不是擁有資本優勢者,不是擁有項目和企業多者,而是誰擁有先進技術誰就將擁有天下。怎麼獲得先進技術將成為接下來的競爭熱點:培養顯然解決不了眼前的競爭問題,但不培養未來就更沒有希望。對中國企業家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尤其是環保企業家。

化解難題的辦法有多種,打突擊戰是我國的一貫做法,就看誰投入多、行動快、辦法多、管理水平高了;現在流行的做法是整合,關鍵在於整合什麼和怎麼整合。不是到處挖幾個博士過來,而是整合一個行業內優秀的團隊;不是一個失去戰鬥力要打道回府的隊伍,而是鉚足勁要大幹一場的精英團隊。尤其是團隊帶頭人,甚至要有把生命獻給戰場的精神情懷,並且還要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能領導各路技術精英。

將面臨的挑戰

幾年前就要專家說過,環保光靠政府提供補貼並不是一劑萬能葯。靠補貼盈利不是真正的市場化,靠股市概念維持長不了,接下來中國環保企業還要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這既是當下大型環保企業面臨的難題,也是所有環保企業家要思考的問題。除了快速擁有核心技術外,還有工程改造升級、管理機制創新等諸多難題待解決。

就項目而言,第一批投資營運的項目多是水處理,包括排水和給水,目前二十年左右設施服務年限基本到期,排放標準和技術水平都需要改造升級,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政府補貼卻越來越低,項目盈利從何而來?第二批多是垃圾填埋焚燒,也已經有了十年左右時間,不但設備需要大修,更重要的是排放標準提高和管理從嚴,以及分類處理利用模式的改變,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據說,如果嚴格執行國家新制定的標準,一部分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通過技術創新降本增效幾乎成了環保行業的救命稻草。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更難擔當企業在危難之際的重任,擁有自己本土有實戰經驗的技術團隊成了大家共同的追求。做中國的環保企業家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環境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沒有徹底解決老百姓的環境需求,反倒還通過政府補貼和股市賺了老百姓的錢。所以說,無論企業做多麼久、多麼大,捫心自問就沒有真正的成就感了。

挑戰與機遇是一對孿生姐妹,願中國的環保企業家抓住機遇,完成華麗升級轉型,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徹底解決我國環境污染的同時,實現我國環保產業的正常發展和大發展,圓中國環保人和環保企業家的夢。

-轉載提醒-

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曹曼博士,來源公眾號:Dr曹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曹曼 的精彩文章:

TAG:Dr曹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