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是一種攻擊
作者:胡慎之
來源:胡慎之(hushenzhixl)
為何人都喜歡報喜不報憂?
人都很有趣,只希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把自己差的一面藏起來。
我其中一隻手指在小時候受過傷,導致它與其餘手指的形狀不一致。因此,在我青年時期,我一直很害怕去跟別人握手。
我心裡總會擔心,我的手指變成這樣,它不完美了,跟別人握手,別人會嫌棄。
對於不完美的東西,我們的反應都是藏起來,因為我們自己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既然是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東西,那麼別人還會接受嗎?
我們對別人報喜不報憂就是害怕他們不接受「憂」所帶來的問題和結果。
當我們展示不好的一面時,別人會怎麼對待我,會怎麼看我?
按照我們所接受的儒家一直以來的關係模式,報憂的代價太大了。特別是那些對我們要求或期望比較高的父母。
他們可能會說:「還以為你過得多好,原來你混成這個樣子啊?」
我有個朋友,他跟媽媽說他要去深圳打拚,然後他媽媽就過去看他,發現他住在一個只有40多平米的房間里,
就說:「天吶,你一個人在外面好慘啊,你回家吧,你看看你住在這麼小的房間里,是有多糟糕啊!」
他說:「我不慘啊,我還有三個舍友也是玩攝影的。」
可無論他說什麼, 媽媽都一直在搖頭,在她眼中兒子的生活環境是她不能接受的,她覺得兒子只是在狡辯他過得好,其實他過得很不好,因為他的能力並不能支撐他的生活。
所以,當我們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或者說比較弱的一面展示出來的時候,我們是需要冒風險的。
有些人會批判你,有些人會羞辱你,還會有些人像我朋友的媽媽一樣否定你。
對方不會因為你的示弱,而共情到你的感受或給予你任何幫助,他只會從他的角度去評判你。
就像有時候我們走路摔跤,父母會說走路都不好好走,這樣都可以摔倒。
長期以來被對待的方式讓我們「被迫」或「習慣」地選擇了報喜不報憂。
你不報「憂」,你是在欺騙我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你選擇對對方報喜不報憂時,你是在欺騙別人,同時你也是在攻擊別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很愛你的愛人,但你的愛人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人。
某天他在外地摔斷了腿,需要住院一段時間,可他卻對你說,他是要在這邊工作一段時間。等他回來後,他跟你解釋前段時間,他並不是在工作,而是在醫院養病,你會不會覺得很生氣?
你生氣他竟然不告訴你,明明知道你愛他,卻不肯給予你幫助他的機會,這一切都讓你感覺到很無力。就如同看到我們所愛的人離世一般,無法做什麼去挽回他。
而且最為關鍵的問題是,他在騙我。
這種被欺騙的感覺是很糟糕的,因為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傻瓜。
就像有些人上當受騙後不想跟別人說,不敢承認,因為當你去向別人說這件事前,你必須先承認自己被騙了,這是一件讓我們覺得羞恥的事情。
除此之外,當你需要幫助,你卻沒對我說,這是在暗地裡傳達一種我沒有足夠的能力幫助你的信息。
這是一種對我的攻擊。
所以,當我們選擇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時,實際上對他們也是一種攻擊,因為我們不信任他們。
不相信他們不會責怪自己,不會對自己失望,而這種不信任是一種防禦的對抗的心理狀態。
有時候我們選擇不信任父母,也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自我照顧、自我負責的能力和沒有獨處的能力,我們內心的「嬰兒」狀態,使得我們過於敏感,害怕他們的指責和批評。
我信任你,我向你報「憂」
當你選擇去向一個人報憂,分享自己秘密或者感到失落無助的時候,對方肯定是你特別信任的人,你們之間的關係肯定是很緊密的。
你知道在這個人面前,不必害怕會因為暴露自己脆弱的部分而受到抨擊,你完完全全信任他。
我有個好朋友李雪,但我和她好久沒見了,連電話也好久沒通了。
前陣子,我需要她給我提供商業上的建議和幫助,所以我打給了她,這是隔了十年的一通電話。
在電話里,我說明了我現在的情況和希望她能提供的幫助。她二話不說就答應我了,並給我給予了不同的意見。
這那一刻,我是真的覺得很感激,我對她說:「謝謝你,你真的是我很好的朋友」
她在那邊停頓了幾秒,然後她也很激動回我:「老胡,謝謝你的信任」。
在我把我所想表達給她的時候,我知道我是安全的,我的感受或選擇都是安全的,她不會因為我的短處而拋棄我,離開我或不承認我。
我是安全的,這是一種信任的關係。在她面前我可以真誠地表達自己,她會包容我的好和不好,並且她不會看不起我的不好。
我曾經被我的一位男性朋友求助過。
平時我們會經常一起外出吃飯,每次結賬的時候,他都會跟我搶著買單,他一直都說:「哥有錢,你不要買單,讓我來」,而且他平時的休閑活動跟衣著打扮都看得出生活得很不錯,為人也比較風趣,所以我們也就都覺得他過得很如意。
可在他打電話給我時,卻跟我說他很累。
他的自卑一直在影響著他的生活,導致他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會不斷的去用一些方式討好別人,特別希望他人認同。
比如說跟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要買單,如果被別人買單了,他覺得特別尷尬,甚至於會有一些愧疚,似乎是別人在說他不行。
這種感覺使他想向所有的人證明:他真的很厲害。
所以有時候會吹牛,希望藉助於這些能夠產生一種優越體驗的錯覺,然後跟世界證明:他不是一個自卑的人,他很好,他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糕。
在他打電話給我的時候,除了驚訝,還有深深的感動,因為當他情況如此糟糕時,他也選擇了信任我,告訴我他不好的一面。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勾引的,說白了,就是別人怎樣對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你造成的。你對待別人的方式,也是別人對待你的方式。
如果我們內心覺得自己值得被溫柔的對待,那我們就不會報喜不報憂了,也不會糾結著要不要把自己認為不太好的感受或挫折告訴對方。
相反,會信任對方,相信對方會包容你,支持你。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包容,被接納,被看見,被關注。
因此,當我們有能力去主動選擇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試試,因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當我們試著可以完整表達自己時,哪怕是「不好的自己」,那麼,我們也確信:我是值得被溫柔對待的。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潘幸知
※女人兇猛,賽過恐龍!
※中國女強人,職場有多風光,在家就有多窩囊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