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說,別人才聽得進去?關鍵在於換對位置

怎樣說,別人才聽得進去?關鍵在於換對位置

曾經有個老師苦惱地說:班裡有個孩子「智商餘額有點不足」,上課不由自主吼出聲,引起其他學生和家長不滿,老師勸其轉到特殊教育學校,但家長認為享受9年制義務教育是孩子的權利,誰都不能剝奪,讓孩子去特殊教育學校是對孩子的歧視。

這是《大眾心理學》20186期《怎麼說,別人才會聽》一文中一個故事的開始。後來這個故事有了轉機:老師告訴這位家長,現在學校配備的設施他家孩子用不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羨慕,而老師專門去特殊教育學校了解後得知,國家專門根據特殊情況的孩子配備了專業設施、專業人才,對他家孩子有利。

這件事就這樣發生了逆轉。文中的分析,更多的具有心理學的專業特色。這裡,我試圖用更通俗的方式作個簡要分析,或許我們更容易明白。

從上述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之所以前面一種方法溝通失敗,而後一種方法溝通成功,最重要的是「以對方為本」,而不是以對方以外的人為本。

日常溝通中,我們往往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總想找出一大堆自己想到的道理,努力去說服別人。換句話說,就是很難做到、更難做對我們日常說的「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說起簡單,做起來難。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思考,往往沒有換位置,或者換了位置卻沒換對位置。比如文中的這個故事,之前你說他家孩子影響別人,那你是和誰在「換位思考」?你在和其他同學及其家長換位置啊!

請問:這與這位家長有「幾毛錢」的關係?你作為老師,是在為其他孩子和家長著想,你為他這位孩子和家長著想過嗎?。

而之後的「換位思考」,就換對了位置,因為你作為老師,關心的是這位孩子的成長,這也正是這位家長心中所想。

這樣,不就對了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宇子 的精彩文章:

「越是急於成為優秀父母的,就越容易過度干涉孩子」

TAG:父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