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經過的寺廟

那些年經過的寺廟

又近暑假了,突然就想起十餘年前行走五台山的情景。我並沒有信仰佛教,從小到大卻與各種寺廟若干次相遇。身邊也有朋友非常虔誠地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除卻佩服其堅定外,自己卻未曾羨慕,或許是屬於佛與上帝都不渡的無緣之人吧。雖如此,在一些寺廟的經歷,或是隻言片語,或是驚鴻一瞥,卻總能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感觸。

1.漢陽歸元寺 初聞與驚音

小學五年級時第一次隨媽媽到武漢走親戚,逛歸元寺羅漢堂,出門後偶一回頭,看到下聯寫著:獨他為何不皈依?站在那裡,看門後那笑眯眯的彌勒,聽著那偶爾傳來的回蕩的鐘磬聲,一時痴了半晌。直至如今不忘那下聯。上聯卻彷彿從來沒一點印象。-

2.梅州寶靈寺 坐忘與空靈

2009年6月5號,在梅州雁南飛風景區,我和同伴走散,一個人走了近一里路,來到了一座空無一人的小寺廟前。寺在一個小山坡上,隱在叢綠之中,要從一條小山谷里爬很陡的石階上來。寺前有個小平台,平台中間正對著寺門的地方,立著一個碩大的香爐,寺里的菩薩金身閃爍,法相莊嚴。我沒有進寺,隔著香爐和菩薩對坐。時近黃昏,閉目靜觀,萬山如入眼底,枯葉偶落,梵音低回,真正坐忘了一回。-

如果刻意去求悟,可能落了下乘了。我真正是只想靜坐一坐,體驗那種難得的空靈感覺。無一事縈懷,無一物入眼,無嗔無怨。萬山環繞,我在其中。閉著眼,卻已經看到了底下起伏的山林。那種感覺現在仍存。

3.五台山諸寺 出世與入世

有一天和家人討論起一朋友拋妻別子出家之事,我大不以為然。所謂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實際上的意思並一定指削髮為僧為尼,而是一種思想上的反璞歸真,對人性的認識達到了一種通透的程度。所謂萬物有道,其道為道;吾亦有道,吾道亦道。行為上出不出家實在只是一種表面功夫。這也是我行走五台山後所寫的那副對聯的一貫思想:一念不泯,俗世當是法嚴妙境;逸興偶牽,塵林常有自在真容。

4.懸空寺 無常與守恆

去懸空寺和去五台山是同一年。那一次得了機會和多位同行一起,從太原出發,到五台山、大同、北嶽恆山、應縣、平遙、晉祠等地遊走了一大圈,懸空寺之驚心動魄,讓我走馬觀花之餘,心生長嘆。感其成寺之艱,慨前人志恆,成詩一首記之:細柱危撐寺懸空,梯搖步顫嘆前工。凌欄憑虛心神渺,浮塵盡付峽底風。種種發願,能把看似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完成,人心的力量,我們發掘了多少呢?

5.寒山寺 慈悲與隱忍

寒山寺最有名的除夜半鐘聲的意味外,應該是寒山與拾得的名聯了。

《寒山拾得忍耐歌》已經是禪宗著名的典故: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拾得答:「你且忍他、讓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剛看到這個典故時,我很佩服,但後來碰到一些事,不禁就有對比之心了。特別是看到特蕾莎修女的箴言後,我忍不住經常在想,是什麼樣的心境修養才擁有了這份慈悲心?比起寒山與拾得那幅名聯中的「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的暗含怨恨、寄託報復之心於他人或上蒼的忍氣吞聲避而遠之,比起孔子的「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特蕾莎修女明顯更有高一層的態度。有如聖人不與凡夫計較的氣度,或是長輩親人不與小輩置氣的胸懷。正如《論語》里所說「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附上特蕾莎修女的箴言,對比思考一下,比起某些佛家傳人的隱忍,是不是更高一層?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以自我為中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儘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

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

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

卻可能遭到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6.西湖永福寺 浮躁與安定

2010年暑假經杭州回廣州,離家日久,心不安定,買的機票又得一天之後才能派上用場,於是一個人到西湖徒步。到著名的靈隱寺前一看,收費那麼貴,人那麼多,暗鄙之餘,也沒心思進去,順著寺左的冷泉閑行。隔著圍牆的寺院裡面,還有冷泉亭及亭下的冷泉之上都是人聲鼎沸,並無俗世與佛家勝境之別。這樣一看,似乎靈隱寺門票這麼貴也有一定的道理了。

再順著冷泉往靈隱寺後走,慢慢地人稀少起來,到永福寺時,已是下午四點多鐘,寺沒關門,但也是出的人多,入的人少了。永福寺門票要便宜得多,進去之後,倒真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這座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的寺廟」,我倒是只看中了它的幽靜冷清。在「梵籟流觴」的牌匾前坐了好久,也沒見幾個人。天色越來越暗了,竟然也沒有僧人來催我離場,看來倒是把「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落實到了寺院管理之上,少了幾分煙火氣。想來遊客到此,也會沉靜許多吧。再坐了一會,在手機上寫了首小詩,以記當時的心境:

水秀山膚麗,寺深人語稀。

古橋苔影綠,冷澗鳴聲低。

梵籟流觴緩,催歸黃鳥急。

蟬噪松安泰,念清心自依。

7.拉薩大昭寺 啟迪與寄託

在拉薩,有兩個地方是招牌去處,那就是布達拉宮和大昭寺。2011年8月7號下午,還在旅店裡艱難地與高原反應抗爭,導遊告訴我們,布宮的門票已經漲到五百了。這太貴了,我們一行人一致同意放棄進入觀看。我記得在來前做攻略時,門票才一百元,事實上門票也沒漲價,但布宮一天只接待兩千三百遊客,要先一天排隊實名制領取預約參觀券,第二天再在指定時間購票參觀。也就是說,四百元是黑市手續費。四點半頭驢老范回復說不參觀了,對方也答應了,但六點半時卻被告知票已經買了,不能退,雜七雜八一堆理由,老范因此一直到八點就在為此接電話,打電話,不勝其煩。最後敲定六百元市內游一天,含布宮和大昭寺門票。雖然還是很貴,但誰讓這兩個地方實在讓人想看一看呢?

8號上午九點,我們從大昭寺前步行街上的國貿賓館出發,來到大昭寺。大昭寺是一代豪雄松贊干布為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修的,後來成為神廟,因裡面供有文成公主帶來的佛祖十二歲等身像而成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據說大昭寺是西藏多個教派的共同聖地,從各地來朝聖的信徒最終目的地並不是更著名的布達拉宮,而是大昭寺。

下圖是大昭寺大門口的法輪與經幢。

好半天才從寺門口轉經道上的信徒中穿過,排隊到寺門口,門前廣場上滿是磕長頭五體投地進行朝拜的信徒。朝拜告一段落的信徒在喝酥油茶休息。

排隊進入到大昭寺,稍顯暗淡的大殿中間擺滿了喇嘛的經床,四周鐵欄杆圍著,遊客排一隊,參拜的藏民排一隊按順時針方向慢慢向前挪移。人很多,但很安靜。寺內不讓拍照,我也安心地四處打量,聽導遊講解相關歷史與傳說。

寺廟的精美與厚重不待多言。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寺內除主神殿有佛祖的十二歲等身像外,還有很多小的殿堂。不少信徒不停用身體或佛珠去擦碰殿門佛像台等部位,盡顯虔誠,很多信徒挨殿布施酥油與錢幣。也有遊客把一些隨身物品讓喇嘛拿到佛像前碰一碰,開光請佛。

從一樓到二樓,在濃濃的藏香味中,聽著信徒喃喃的念經聲,我不禁又想起朋友對我的勸說:你不信佛嗎?你信上帝嗎?

我有沒有信仰?我也經常這樣問自己。一直以來,我總認為宗教的起源是一種哲學,後來被賦予了太多的教化功能與政治色彩,並且因為要達成效果而形成了太多的儀式。可能我一直不太願意進行教會的儀式吧,看重的往往是教義裡面的智慧火花與哲學觀。但浸潤在這樣厚重的宗教氣氛中,我更多地認識到了「佛」對人的啟迪意義。

宗教裡面的各種領袖人物及英雄,本來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人物,不平常的是他們的大覺悟,大毅力,大智慧。他們成為人們心中的神,被人們崇拜,成為人們精神的偶像與寄託,都來源於此吧。

上到大昭寺三樓平台,滿天的燦爛陽光將整個世界變得鮮活起來,腳下是用打阿嘎的方式夯成的屋頂,看起來是如此的光亮平滑。想起曾經看過的藏族人民在打阿嘎時邊勞動邊唱歌的歡快場景,我不禁盤腿靠牆角坐下,靜靜地讓思緒在這凝結了無數人不同心血的寺院里散漫。

8.結語與偈頌

身、心、靈的修行,從來多行者,人人持所見。我所見過的寺廟當然不只這些,留下印象的也不少。藏北高山之巔人跡罕至的小廟,與繁華都市中心香客徹夜排隊爭頭香的大寺,說不得哪個離佛祖更近;清苦持戒的律宗弟子,與曾作為統治階段存在的活佛,說不得哪個更能繼承佛祖衣缽。當然,這些或許都不重要,外物放下,真如自在。作《洗心歌》以為結語:

紅塵紛擾自古有,

財色從來迷人心。

簡衣清茶寄山水,

純樸即可脫凡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的小火 的精彩文章:

TAG:好奇的小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