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關教育的一點思考

有關教育的一點思考

有墨兒三歲了,過幾天就要上幼兒園了,這漫漫教育之路,馬上就要出發了。有墨兒媽媽已經焦慮的開始了學區房的研究。這幾天也是高考填報志願的時間,苦讀多年的學生們,焦慮、憧憬,懷揣著夢想做人生選擇。不知他們是否意識到,這個選擇的做出,如果有偏差,或許用三年五年,甚至一輩子都難以修正。

我在想,對於有墨兒,什麼樣的教育正在等待著你?而你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教育?

回想我的上學經歷,從小被灌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理,所有努力都以應試結果為出發點,只有吃得苦中苦才,你才有機會成為人上人,所有考試以外的興趣都是享樂思想在作怪。當我在幼兒時對繪畫感興趣時,在小學時對航模、足球感興趣時,在中學時對生物、地理感興趣時,我不知道如何,也無能為力在當時教育氛圍中,去延續、發展這種興趣,只能一天天的變得趨同和無所謂。當有一天,有了可以支配的時間和資源時,卻已不知道興趣在哪。

記得幼兒小學時期,每當有人問起,長大了的理想是什麼時?印象里很多孩子會說,「我長大要當科學家」。科學家是什麼?為什麼要當科學家?當時的孩子並不完全理解,只是老師和家長教育這個夢想是正確的。

可能這個夢想符合主流價值觀吧,科學家的成就需要努力,科學家的貢獻受人尊敬。總之不是不勞而獲、不是享樂主義、不是簡單的升官發財。

這是一個強加給孩子的夢想,與對錯無關。不知這個夢想是否還有人堅持,不知是因為我們變了還是「夢想」變了?對我們來說,是否已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那個屬於自己的夢想?

為什麼學生學了十幾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周圍的人受了多年的教育,除了一味地追逐名利,營造和享受繁榮忙碌的假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迷茫成為普遍現象。

西方先賢的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們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要去哪裡?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而這,是否是教育的缺失?我想從聖賢處尋找答案。

英國教育家弗雷德·諾思·懷特海1929年的經典著述《教育的目的》,蘊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生命:「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目的》開宗明義說:「學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必須警惕學校辦學目標的異化。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都應該是為了促進人的自我發展,遠離名利之爭。身在其中,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來自師長的善意,感受到學校對生命成長的期待。

生活:教育的唯一主題

「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生活」這一主題展開,生活是教育的靈魂。而知識的利用是要把它和人類的感知、情感、慾望、希望,以及能調節思想的精神活動聯繫在一起,那才是我們的生活。

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康德:教育是由個體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構建、自我評價的過程,是自我能力的發展,它體現著社會意志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審慎嚴肅地共同探究的機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讓繭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違心屈從。

愛因斯坦:「什麼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發生命,充實生命,協助孩子們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並幫助他們發展這種精神。」

雅斯貝爾斯:「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的堆積。

引經據典說了這麼多,無需總結歸納,只有深刻體會,用心領悟才好。受制於每個人不同階段的認知水平、社會歷史環境、家庭氛圍、經濟實力、個人能力等諸多因素,教育理念的踐行談何容易,不過一切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至少每個孩子的興趣在得到鼓勵。有墨兒,爸爸、媽媽再次祝福你,願你接受適合你的教育,願我們的家庭生活成為你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部分,願教育滋潤你的心靈,增強你對生命的感受力,願你擁有智慧、真實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墨兒 的精彩文章:

TAG:有墨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