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大娘真有其人?看杜甫怎麼說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千秋令
千秋令
銀臨
00:00/03:21
文/趙心放
公孫大娘是誰?
古龍小說里,有個公孫蘭,是唐代開元盛世時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後代傳人,「紅鞋子」組織的頭目,小說里把她也稱為公孫大娘。
網遊《劍俠情緣》中,有個人物叫葉芷青,是唐開元盛世時唐宮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七秀再傳弟子。
小說里的人物不能當真,網遊里的人物更不能當真。但無風不起浪哦,小說和網遊都有原型和素材,歷史上的的確確有公孫大娘其人。
(一)她是唐代開元盛世年間的名人
杜甫6歲時,在長安觀看過公孫大娘的表演。「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到白帝城,碰巧看到了公孫大娘的傳人——李十二娘舞劍器。盛世已去,斯人老矣,公孫大娘的弟子淪到了街上跑攤賣藝的檔次,至於其本人則早已不見蹤影,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不由得把公孫大娘昔年舞劍器的盛況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詠嘆出來: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 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
詩的意思是:以前有佳人公孫氏,她表演劍器舞時,四面八的人都來圍觀。她身形矯健,動時如天神駕著游龍在天上翱翔,靜時就象平靜的江海凝住了波影。耀眼的劍光好像是后羿把天上九個太陽射落下來,不僅看得人個個神色惶惶,天地也為之跟著變色......
鄭嵎《津陽門詩》也寫到了公孫大娘,說唐明皇生日千秋節宮中舉行盛大樂舞表演時,「公孫劍伎方神奇」,並自註: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
《明皇雜錄》載:上(後人稱之為梨園祖師的唐玄宗)素曉音律。時有公孫大娘者,不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劍器舞,除杜甫詩序中提及的「西河劍器」、「劍器渾脫」外,還有「裴將軍滿堂勢」、「鄰里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將軍滿堂勢」,表演時身形晃動快速,滿場飛舞,驚心動魄,是種猛厲無比的劍舞。
(二)晒晒她的身份、顏值和演藝
野史上說,公孫大娘曾經是玄宗皇帝的妃子,在後宮鬥不過楊玉環,被排擠出宮。筆者認為這純屬扯蛋。
公孫大娘生卒年無從考證。按杜甫的說法,在編製內的宮廷樂舞機構梨園、教坊、宜春院的藝人,以及沒有編制的宮廷以外屬供奉的特約演員中,唯有公孫大娘的「劍器」「獨出冠時」。皇帝百官就不說了,黎民百姓中公孫大娘的「粉絲」可甚於李白杜甫。公孫大娘是一位編製內的藝人可能性小,是皇家的「特約演員」可能性大,且經常奉旨在宮廷內表演。她的名字雖然叫大娘,實際上當時年齡並不大,大娘是家族或行幫內排行的稱呼,在玄宗開元年間,公孫大娘方值青春年華,正是身手最為矯健之時。
野史里有關公孫大娘的龍門陣很精彩。 據說有一年當朝皇帝唐玄宗一年內連下七道聖諭,宣公孫大娘入宮,只為一睹她的劍舞,數年後公孫大娘出宮那天,唐玄宗親自到揚州樂坊相送。為求劍舞絕藝繼往開來,公孫大娘和她妹妹在瘦西湖畔建立了七秀坊,收養了二十個孤女精心調教,十餘年間個個都成了色藝雙修的絕佳女子,名氣直追她們當年,人稱"七秀十三釵"。無論當時的達官貴人,還是各大門派的青年才俊,都以一睹芳澤絕技為榮。
(三)為啥劍舞在古代十分吃香
劍在中國古代歷來是一種具有高貴氣息和文化品位的兵器, 劍的歷史源遠流長,劍舞更是一種文武雙修的表現形式。
從考古來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新石器時期原始人用骨雕製成的骨劍,算華夏最早的劍。春秋戰國時期,劍的製造和使用,已經達到了輝煌的程度。上個世紀,我國各地陸續發現這個時期鑄成的劍器,如吳王夫差銅劍、越王勾踐銅劍和戰國銅柄鐵劍,雖然在地下已埋藏了兩千多年,出土時依然寒光四射,劍氣逼人。
在古代中國,佩劍的重量和長短,標誌著佩劍人的身份。佩劍成了遊俠之士的象徵,當年韓信窮困時,可以忍受「胯下之辱」,但至死不會丟棄身上的寶劍。劍舞在我國也有著悠久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孔子的學生子路,戎裝見孔子,曾拔劍起舞向老師致敬。楚漢相爭時,項羽設宴於鴻門款待劉邦。項莊說: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羽表示同意。於是項莊拔劍起舞,逐漸靠近劉邦企圖藉機殺死他。在埸的項伯見劉邦危急,也以劍伴舞,左遮右擋保護劉邦。此事成為一個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在唐代,舞劍也是常有之事,從李白的《司馬將軍歌》「將軍自起舞長劍」句;岑參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後作》「酒泉太守能劍舞」句;杜甫的《故武衛將軍輓歌三首》「舞劍過人絕」句......可見當時會舞劍者眾,且有絕招之人不少。
盛唐時期是中國舞蹈發展的黃金時代, 當時的舞蹈有健舞、軟舞之分,兩大類舞蹈均各有十餘種節目。健舞矯健剛勁, 如《劍器》《胡旋》《胡騰》《柘枝》等,軟舞柔婉有致,如《綠腰》《春鶯囀》《涼州》《回波樂》等。健舞中的劍器舞,是由民間武術逐步發展而成的,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是其中翹楚,藝術是相通的,公孫大娘根本沒有想到,她在劍舞中變化莫測的動律與節奏,影響了一代書法之風。
相傳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懷素,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對其頓挫之勢深有感悟,因而草書大進。野史上說,李白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詩興大發,文思泉湧,擋都擋不住。倆人一個舞劍,一個寫詩,都是性情豪邁之人,志同道合,成為了至交好友。
甚至還有人在書中迫不及待地為他倆撮合:李白風流俊雅瀟洒,詩詞文采飄逸動人,公孫大娘容顏身段姣好,演藝高超吸睛,天下無雙的才子佳人,墜入了情網......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多種企業管理工作。近年來發表的小說、散文、詩詞、兒歌散佈於網路和本地的報刊。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在王國維的葬禮上,陳寅恪為何帶領教授學生們行「跪拜」之禮?
※末代皇后婉容的老師是怎樣的人?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