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拿獎勵的5萬塊錢買LV,媽媽卻怒甩四個字打臉

女兒拿獎勵的5萬塊錢買LV,媽媽卻怒甩四個字打臉

前幾天逛知乎時,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一個「買LV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媽媽@bobo和女兒,這是媽媽的求助:

今年高考,為了激勵女兒考上理想大學。如果考上給她物質獎勵:5萬元現金,作為她人生第一桶金。結果今天她說她要用這筆錢買LV包。第一反應我覺得小孩子這樣太過分,但不知道如何解釋給她,她說錢是她自己的她有支配權。我一時詞窮,只罵了句:你德不配位。

知乎里的同學和教育大師們,有什麼好的建議請教教我。

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討論,幾個高贊回答都點贊過萬了。

我總結了下,大家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幾個方面:

1)女兒買LV這種奢侈品的做法到底合不合理?

2)5萬塊錢女兒有沒有支配權?

3)媽媽和女兒到底誰對誰錯?

有站隊媽媽的,認為這麼一大筆錢,肯定要用在一些提升自我的「正能量」用途,而不是拿去買LV包這樣的奢侈品,這樣孩子未來會形成奢靡的消費觀,違背了媽媽給錢的初衷。所以作為給錢方,媽媽有權和孩子協商用途,這是對孩子人生負責的做法。

也有站隊孩子的,認為媽媽既然答應了就要做到,否則以後孩子就沒法信任媽媽了,這對親子關係是很大的破壞。另外,錢既然已經給女兒了,就是女兒的錢,媽媽不應該再干涉錢的用途。

看到這先暫停下,特別想問問你們對這件事是什麼態度呢?

--- 我是思考的分割線 ---

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也想和你們一起探討下:

我覺得,在這個故事裡,媽媽和孩子的衝突在於,她們的立場不同。

做為媽媽,怕孩子亂花錢,希望孩子把錢用在刀刃上,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做為孩子,這個包是她努力奮鬥的獎勵,既然達成了目標,「拿錢買包」就意味著公平。

自由支配這5萬塊錢,代表媽媽對她的尊重。

為啥媽媽不僅不同意,還強勢說理,想讓她改變消費主張呢?

我認真想了下,也許原因出在,媽媽對孩子的尊重,只是 「說說而已」吧。

不管孩子多大,很多父母都習慣把孩子當孩子,而不是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去信任和尊重。

1

尊重孩子,才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想到我自己的一個例子。

還是叮噹幾個月大的時候,我跟我媽一起去逛街,我看中了一雙鞋,小高跟,有點優雅風的類型。

我正在腦海中進行鞋子和衣服的穿搭情景模擬時,我媽冷不丁地潑冷水說:「你平常都帶孩子,不適合穿這種鞋啊。」

我有點鬱悶地說:「我也有不帶孩子的時候啊!」

然後,她幫我選了一雙坡跟的,粗綁帶的那種,一看就很耐穿,舒適,媽媽系風格的鞋子,說這雙很好看,並強烈建議我買。

我猶豫再三,還是買了我看中的那雙。

在跟父母相處上,其實我是一直是個很心軟,很容易聽從他們建議的人。

但這次我這麼堅決,是因為這些年很多「慘痛教訓」讓我明白了,在「與我有關」的事上,尊重自己比尊重別人更重要。

我跟我媽說:「我好友告訴我,衣服鞋子一定要買自己喜歡的,因為買了別人喜歡的,自己最後常常不會穿。」

我媽媽想想也覺得有道理。然後她說:「你喜歡就買吧。」我長舒一口氣。

那一刻我心情特別愉快,因為發現當我自己做決定時,我才是那個真正長大了的自己。

回到 「買LV包的故事」里,我覺得媽媽和女兒消費觀上有分歧是很正常的。

而真正讓我被這個故事刺中的,是「德不配位」四個字。

老實說,5萬塊錢到底算多還是少,LV包值得買嗎?每個家庭情況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和孩子意見不同,就用這樣激烈的言辭強勢打壓,這種碾壓孩子自尊的做法,才是這個媽媽身上最大的問題吧。

劉先生問我,假如這事發生在我和叮噹身上,我會怎麼做?

我回答說:會先「動之以情」,去共情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為啥有這個決定,是發自內心喜歡奢侈品的設計,還是因為「別人有我也想有」的攀比心理。

然後再「曉之以理」,和孩子分享我們的人生經驗和看法。

在充分的溝通後,如果他還是堅持,我會選擇尊重他。

因為做出承諾的是我們,是我們沒有考量好這5萬塊使用上會出現的「風險」,那我們也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買單。

不能因為他是孩子,我們就可以輕易毀約。

相反,因為我們是父母,更要以身作則。

因為尊重孩子,才會讓他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變成一個自信、自立、自強的孩子。

2

尊重孩子,還是會傾聽孩子,懂得放手

還記得有個網友分享了她和媽媽「從小到大」的對話日常,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的影子。

「去動物園先去看猴子還是老虎啊?」

「我想看猴子。」

「我們還是先去看老虎吧,虎園左轉就到了,猴山太遠」。

「要喝蘋果汁還是橙汁啊?」

「我喜歡喝橙汁,我要橙汁!」

「橙汁太酸,我們喝蘋果汁吧!」

「喜歡哪條裙子啊?」

「這條紅色的很好看,我很喜歡。」

「那條太丑啦,還是選媽媽手裡這條吧。」

……

最讓人心塞的父母,是假裝尊重孩子,其實懶得傾聽孩子,一心只想孩子聽話,跟著他們的想法走。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父母不願放手的表現。

隨著叮噹慢慢長大,我也意識到不可能一直把權力握在手裡,要慢慢給孩子放權。

因為我不想他產生這種認識:「我的想法沒有價值的,不管怎麼選都是錯的」。

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有自主權,是他成長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在回復網友的回答里,媽媽說道:「如果你只是像小時候需要芭比娃娃那樣簡單,媽媽怎麼會阻止你呢?」

孩子終究會長大,慾望也會隨之改變。一個18歲的孩子,想要LV包的心情,也許就像3歲時候想要芭比娃娃一樣吧。

我們要接受孩子的成長,在他們獨立的過程中,一點點把權力交給她。

先是買一個芭比娃娃,然後買一個LV包。

在權力的領土上,我們每退一步,都可能是孩子生命里新的一片海闊天空。

3

尊重孩子,要避免帶著成人的偏見去看孩子

父母和孩子三觀不和,是很常見的事。小到消費觀,大到人生觀,都可能不同。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不能用成人固有的偏見,或者我們的三觀,去定性孩子的行為。

比如,買奢侈品就是浪費,買口紅就是不學好愛打扮,愛讀書就是書獃子,愛旅遊就是沒責任心……用自己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的選擇。

就像這個故事裡的媽媽說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上綱上線,以一種不信任的眼光審視她」。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關起房門。父母總是忍不住揣測我們在裡面,是不是不務正業。

捫心自問,信任孩子到底是有多難?尊重孩子到底是有多難?

當孩子有了一個我們不能理解的行為,我們會去嘗試理解,還是簡單化貼一個負面標籤?

這些都決定了親子關係的走向,也決定了孩子人生的走向。

我覺得,孩子的三觀形成,是一個長久潛移默化的過程。

比起糾結買名牌包,會不會讓孩子走向奢靡。父母更應該思考的是,孩子這種想法是怎麼產生的?她的三觀是怎樣的?多花一點心思去了解孩子,努力參與到孩子三觀構建的大事上。

最怕的是,我們盲人摸象,摸到哪一個地方,就瞎猜一通。

張愛玲在散文《童言無忌》中回憶道:

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祺唇膏。我母親怪我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可是我不像她那麼富於情感。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也許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很簡單,就是接納他們和我們不同而已。

丹媽碎碎念

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句話,大意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忘記了我們當孩子時的感受。記住我們當孩子時,父母對待我們的哪些方式,是我們感覺不好的,就要提醒自己,不要再把些再延續到下一代身上。

「少一些控制,多一份尊重」,是我身為孩子時最渴望的,所以我現在也想努力在教育叮噹的時候做到。今天的這個話題,也歡迎你們說說自己的想法啊。

最後小小提醒下,這周有一套很適合孩子看的紅樓夢,可以說是等了很久才找到這套不錯的版,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次條預告。另外,還有書包和印表機返場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圖畫書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圖畫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