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5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25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48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燥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註解:

這條講的是二陽並病,就是太陽表病和陽明裡病的並病。

初得病時,發汗沒發透,病轉成了陽明證。為什麼會轉成陽明的呢?因為人體的自然模式,病不得從表解就從里解,這是人體最主要的兩個排解通道。

「微汗出,不惡寒」,說明這個陽明證不重,沒有到大汗怕熱煩渴的地步。二陽並病,照先表后里原則,解表就好,不可下,下就逆治了。

如果面色發紅,這是陽氣在表,那就從表解,可以考慮用藥解,也可以用熏法。

若是發汗了,卻又發得不透,陽氣還是郁在裡面的,或當汗不汗,這個人就要煩躁了;身上也會痛,因為囤積了很多津液在肌體里出不來,但這個痛沒有固定的地方,好像肚子里,又好像四肢,去按又不痛了;病人還會氣短,這是表氣不通肺不宣的反應,上面這些情況說明津液在四處找出路,好把邪氣排出去。這時候只要發汗就會好

「但坐」,可能是指病人渾身不自在,只想坐著不想動。

怎麼知道汗出不透呢?因為「脈澀」就知道了。這裡的脈澀似乎不準確,應該是傳抄錯誤,脈浮或脈緊更合理些

原文:

49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註解:

「脈浮數」,說明有表證且偏熱,應該發汗就能治好。若用下法,便會「身重心悸」。「身重」是表證仍在;「心悸」是傷了津血,心臟帶血帶不上了,就會一下一下的悸動來加速帶血。這個時候雖然有表證,不可發汗。可以等著人體自己出汗,病就能好,這是等著人體的津血自己回來。

如何知道傷了津血呢?因為尺脈微弱,尺脈主下亦主里,這說明裡虛。「須表裡實」,這裡的實是指津液實,「津液自和」,就是要等人體的津液自己回來,人體自己出的汗才能治好病,強行發汗只會讓病加重

《傷寒論》最核心的精神不在其獨有的辨證體系,也不再其精妙的組方用藥,而在其順應人體自然之良能的治病法門。這一條便極好地闡釋了這一原則。能治病的只有人體自身,藥物只是順應和協助人體。逾越人體行事,病是治不好的。

原文:

50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註解:

脈浮緊,身疼痛的,本當以汗解。如果尺脈遲,就不可發汗,因為尺脈遲是榮氣不足,血少的表現。

這一條雖短,卻體現了三個原則:

第一,津液虛不可發汗;

第二,判斷津血之多少,也就是陰陽的問題,脈象比較準確,《傷寒論》里碰到陰陽問題往往會有脈象的描述;

第三,判斷津血之多少,尺脈比較準確。

所謂寸脈主上主表主陽,尺脈主下主里主陰,這也是順應人體運行的很客觀的理解方式,因為人體的氣化過程是從里從脾胃開始的,氣化的陽性能量向上向表走;剩餘能量再從表回落,轉換成陰性的有形物質向下向里回到腎,完成這樣的一個大循環。所以,脈的運行和人體的循環方式是可以互證的。

真正的中醫不僅辨證不能故弄玄虛,辨脈也不能故弄玄虛,必須在人體里找到實實在在的依據。後世的脈學玄虛的名詞多,雖然有些玄虛的東西不無道理,但不能只談玄虛的概念,那就犯了空想,以玄說玄的錯誤,還是必須弄清楚人體裡面實實在在是什麼,這也是仲景體系和後世體系不同的地方。

判斷津液之多少,尺脈沉取也是很準確的,沉取無力而虛則是陰,因為浮為陽為表,沉為陰為里

遲脈是脈來的遲緩的意思,表示氣血不足,運行無力。有人問尺脈遲,難道寸脈就不遲嗎?其實遲不僅能形容速度,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遲緩的狀態。

「榮氣」這個概念,後面會有專門的解釋。

原文:

51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52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註解:

關於麻黃湯,前面的文章解釋的很詳盡了。此二條行文並不嚴謹,不能只憑一個「脈浮」和「脈浮數」就說可以發汗。疑有錯簡,或是後人之加註。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15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