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天生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我不是天生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世界是不公的,但未至於黑暗一片。

尤其是當許多人看《我不是葯神》鼻子變酸,甚至是流下眼淚的時候。

被潛藏的良心覺醒的時候。

01

程勇的良心覺醒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靈魂角色。編劇往往是透過這個角色來傳達影片的主旨。

徐崢扮演的程勇無疑是《我不是葯神》的靈魂角色,讀懂這個角色,電影也就看懂一大半了。

當然首先要懂得區分,現實中的故事原型陸勇程勇是完全不同的。為了達到戲劇效果,編劇把陸勇的人設都給改了。於是程勇就是一個自私自利,事業失敗,婚姻也失敗的Loser。

陸勇一開始很生氣,但看到後面還是理解了編劇的用意。因為對於電影來說,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改編。

雖然編劇韓家女說,寫劇本的時候自己是受到了索德伯格《永不妥協》的影響,但大家還是聯想到了情況更類似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實際上與電影成片更為相似的是韓國的《辯護人》,導演十有八九是看過的,不止是結局的借鑒或者說致敬,更明顯的是宋律師和程勇的「角色成長曲線」是基本一致的。

《辯護人》前半段,宋律師也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小市民,同樣性格也很暴躁,但因為老闆娘的恩情,後半段才激起了藏在他內心深處的良心與正義。

《我不是葯神》里的程勇和宋律師相比,則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爛人」,人到中年,卻還是一無是處。

不過電影的開頭部分比起《辯護人》要簡潔許多,著重塑造程勇與家人的關係,實際上是給後面的角色轉變做伏筆。

程勇雖然很爛,很窮,但為了家人,還是很捨得花錢,說明他這個人並不完全是爛到無可救藥的,他重視家庭,他還有良知。而鋌而走險走私的最主要動機,也是他的家人。

電影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程勇為什麼會轉變。這是需要符合邏輯的,冒然的劇情推進,爛人突然就變偉人,《我不是葯神》就不會這麼神了。

人是會變的,但不會平白無故就會變。程勇直到電影開場40才有了轉變的第一個誘因,尷尬地撞見思慧的女兒。他是個重視家庭的人,對於別人的家庭他也會有同理心。

這事提醒了他在突如其來的暴利的面前,什麼是比金錢更重要的。

於是到了後面張院士的情節,程勇沒有被利益沖昏頭腦,而是做出了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人的本性自私是一方面,但他的台詞已經向觀眾交代了最根本的原因:

「我TM上有老下有小,我被抓進去他們怎麼辦!」

潛台詞是,我不是天生葯神,我只是想要生存。

等了1個小時,我們才等來了導致程勇角色轉變的導火線,夥伴接二連三的意外。這個方法也是促進角色成長最簡單粗暴的。

程勇是個重視家庭的人當他看著白血病活生生地把夥伴的家庭摧毀的時候,同理心、昔日情誼等各種因素激發了他的轉變。所以在此之前,安排他和呂受益的家庭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演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正是《愛情公寓》里「關穀神奇」王傳君,他的演繹絲毫不遜於徐崢。

徐崢的表演並非華語顛峰,顛峰請參照《活著》里的葛優。但山爭老師已經演得足夠優秀了,程勇一前一後並非只有造型上的改變,至少肢體動作是判若兩人。

而在談及程勇的「角色成長」時,編劇韓家女在接受中國電影報道專訪的時候卻說,程勇並沒有隨著劇情展開而「成長」,只是善良的一面被激發出來了。

這確實並不像美劇《西部世界》里的Dolores,是真的在成長,講的是意識覺醒。意識是機器人一開始沒有的。

但人的良心,是一開始就有的,與生俱來的。這就是所謂的,人之初性本善。哪怕像開頭程勇這樣的「爛人」,Loser,也一樣有存有良心。

《我不是葯神》主要所講的,其實也不是對社會不公的抗爭,而是良心覺醒

就算想要生存,也不應該失去良心。

02

生存與良心

《我不是葯神》關注普通大眾的生活,幾乎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做著我們都在做的事,生存。

主角程勇為了生存,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鋌而走險與呂受益合作;呂受益為了生存,也迫切需要程勇的幫助。

劉思慧為了生存,為了家裡的女兒,不得不跳舞出賣色相。

黃毛為了生存,不得不玩命搶葯。

警察曹斌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工作,就算他知道病人需要這種低價葯,也必須揪出幕後的藥販子。

哪怕是無良藥商張院士,他何嘗不是為了生存才踏上賣葯的道路。只可惜劇情沒有留空間交代他的家庭背景。

唯獨劉牧師這個角色是比較「脫俗」一般的存在,這是導演文牧野的原創角色,說是有「救贖」的作用,實際上卻是承包笑點而已。

電影站在了普羅大眾的角度,把權貴勢力渲染成大魔王形象無可厚非。然而現實是,正規藥廠的葯之所以貴,也是有理由和苦衷的。

可能導演考慮到觀眾需要一個宣洩的對象,所以乾脆就這樣設定了。只是略顯倉促的結尾似乎是宣告大魔王勝利了?結局一味催情,卻沒有給予大反派有力的回擊,顯得他們只是為了增加戲劇矛盾而存在,甚至是可有可無。

好在次要角色有所缺陷,並不影響影片主要表達。除了程勇和幫助他激發善良一面的夥伴之外,不同陣營的警察曹斌、無良藥商張院士也完成了自己的良心覺醒

曹斌站在了主角的對立面,也許把他設置成大反派會更加地矛盾。身為一個警察,他所面對的矛盾掙扎並不比程勇少,而且站在警察的角度,更能體現仿製葯錯與對的爭辯。

老太太說的「我們都得等死」那番話,是他良心覺醒的主要推力。

誰不想活著?

曹斌想,張院士更想,為了生存,他們都做了與良心相違背的事。程勇也一樣,為了生存,他也做了違法的事。

似乎不昧著良心,我們就很難活下去。

但如果沒有了良心,我們又怎麼在一片黑暗,看不見希望的世界裡活下去。

法與情的辨證很矛盾,道德與人性的掙扎更矛盾。

03

看到了希望

Dying to Survive,劇組別有用意地給電影起了個英文片名。

字面上理解,Dying指的是病人,他們想要Survive,所以才需要「假藥」,推動主劇情。

過度理解一下,這句英文可以翻譯成「向死而生」。到底誰要向死而生?

Everybody,所有人。

包括每一位觀眾,還有我們的中國電影。

昧著良心掙錢,似乎能更容易生存下去。

張院士同志就這樣的典型。其實現實中像張院士這樣的人並不是少數,苛刻工資的老闆,用地溝油的店家,偷梁換柱偷工減料的開發商......

當然除了生存本能的驅使,也還有貪念的驅使。反正,不擇手段減少成本想賺更多錢的,或多或少都要昧著良心。

如果錢那麼好掙,就不會總有人想歪點子了。

電影則用了黑色幽默諷刺了張院士的這種做法,寧浩監製,真的不只是放個名字而已。

更有趣的一個設定是,隨著程勇的良心逐漸覺醒,他賣葯所賺的錢越來越少。

等到他真正覺醒的時候,他虧本了。

也就是說,他需要犧牲自己,才能成全大義,像那些超級英雄一樣。

一開始所說的,我不要拯救世界,我要掙錢;變成了,我要拯救世界,我不要掙錢。

人的價值觀很難改變,對於他這種視錢如命的人來說,這樣憑良心做虧本生意,無疑就是自殺。

也就是說,Dying也可以是指靈魂角色程勇,他這是在「向死」。

也只有當他良心覺醒的時候,他才成為了英雄,他的生命才有了價值和意義。在那個時候,他才是真正的「生」,真正地在活著。應了雨果那句:

「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無法生存,就丟失自己的良心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憑著良心,就算最後死亡,我們也曾真正的生。

否則,就只能像沒有良心的人一樣,行屍走肉般地活著。

沒有良心的人也可以指那些為了圈錢拍電影的人,把張院士比作電影行業老手教育程勇這個「無知」的新人也十分合適。

《我不是葯神》背後的壞猴子影業憑良心做電影的這種做法,和程勇憑良心買葯的做法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種向死而生。

電影的最後,程勇看到了自己的良心,才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希望。

《我不是葯神》的大爆,也證明了中國的電影不昧著良心請流量明星玩套路,憑良心做電影也是可以掙到錢的。

這部作品雖然仍有不足,也不能算是華語巔峰,但卻讓中國電影看到了希望。

更大的希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心存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這才應該是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其實不必去逞能抗爭社會的不公,也不用管法律與人情誰對誰錯,當年的「陸勇案」到底誰是誰非,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醒自己,良心才是我們唯一不可收買的至寶。

《我不是葯神》提醒了我們,因為我們是因程勇的良心而流淚。

像星光一樣的淚光,也許能照亮整個世界。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我不是葯神》

是看一部電影 還是讀一部電影

喜歡的話可以給個星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分電影 的精彩文章:

海賊王皮卡丘之後,美國人要拍「高達」真人版電影!
《侏羅紀世界2》觀前,你需要知道看恐龍並不是重點

TAG:8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