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年所需求的不僅是吃飽穿暖

童年所需求的不僅是吃飽穿暖

1

我的父親是當年國企下崗潮的一員。

在我畢業求職那段日子,他說的最多的就是讓我要考個編製,因為「你沒編製,說開除就開除了」,並且無數次提到當年下崗的工友們走投無路,生活如何悲慘。

畢業後我入職一個企業,那一整個月的晚飯他都沒有好臉色,幾乎每一晚都要爆發爭吵。

一次爭吵中我問,你們替我選擇的時候,有考慮到我個人的喜好嗎?

父親輕蔑地笑:你是不是還想說什麼夢想啊?幼稚!給人掃地出門,飯都沒得吃,還你喜不喜歡呢!

我想起小時候,有一次跟父親上街,回來的時候在樓下第一次吃沙縣小吃的拌面。我覺得真香啊,就問父親這個多少錢。

父親說一塊錢。

我很高興,這可比麥當勞便宜多了,豈不是可以常吃?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隔幾天就求一次:我想吃拌面。

無一例外的拒絕。

我問為什麼,他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說,家裡明明有飯能吃飽,為什麼要出去浪費錢。

是啦,我是吃飽了……可好一陣日子裡我天天想吃拌面,晚上做夢都是拌面,憋得抓耳撓腮。

後來我琢磨了一下,大概父母把子女的需求分成了兩類。

生理需求,即吃飽穿暖;心理需求,即快樂,既包括小時候品嘗美食的快樂,也包括長大後自我實現的快感。

在多數父母的眼裡,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必須予以滿足的。讓孩子吃飽穿暖,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孩子衣食無憂,他們就能問心無愧。

但是,至於「孩子是不是快樂」「孩子是不是活得有價值」這類形而上的問題,很多父母不關心,也不認為自己需要關心。

比如小時候我被禁止觀看動畫片,灌籃高手播出時全班只有我沒看過,幾個月無法參與同學的話題——當我回家訴說這件事時,只會被當成貪玩的借口。

他們是關心孩子。只是孩子的精神需求,不在他們關心的範圍內。

後來我長大了,包括我在內,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被家裡要求進體制,早結婚,早早把人生定型。

為了防止像之前那樣引戰,我得強調一句,我從未覺得公務員是不好的職業。公務員作為社會管理者擁有的信息優勢,是其他任何職業都不可替代的。

但是每件事都會有人不喜歡,無論是行業還是婚姻。

可如果一個人和父母說,不想考編/不想結婚的原因是自己不喜歡,不快樂,大概回應他的只有一個觀點:不穩定,喜歡有什麼用?

我琢磨了半天「穩定」這個被念叨了無數次的詞,忽然想到小時候吃不著的拌面。

這不就是當年「讓你吃飽就行,管你高不高興」的邏輯嘛!

應該說,大多數父母長輩還是關心孩子的。

可是關心的方式錯了,很容易造成傷害。就像澆水是對花的關心,可是如果用的是開水呢?

二十年過去,甚至當年的孩子都已經經濟獨立為人父母了,他們的愛體現的方式,依然還停留在「吃飽穿暖即可」的層級上。

他們要求所謂「穩定」,即「維持吃飽穿暖狀態一百年不動搖」。

很多父母以此為標準,粗暴地干涉子女的選擇。

是關心么?

是。

用開水澆花的關心。

其實父親後來有好的際遇,如今的退休金也不算低了。

可是他提及最多的,還是遙遠的三十年前,下崗後的衣食無著。

2

奇葩說里陳銘老師提過個觀點,叫「未完成的願望之魔咒」,即童年渴望而求不得的東西,會在一生中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成為人畢生的追求。

就像我,如今隔三差五就跑到樓下使勁吃拌面,幾年了都不膩。

說回長輩們,他們成長的年代,是物質生活非常匱乏的時期。於是為人父母后,就把馬斯洛需求層級中底層的兩個要素——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穩定」,作為了指導人生選擇的首要判定因素。

可是對於這一代擺脫了溫飽問題的年輕人來說,被尊重和自我實現,才是價值觀坐標系裡的首要因素。

於是分歧產生了。

兩代人各自經歷了不同階段的社會,讓兩代人的價值觀南轅北轍。

長輩們畢生追求的「穩定」,只是他們幼年時期物質匱乏的經歷,留在腦海深處的夢魘。

在長輩們頤指氣使的表象背後,是艱難的歲月刻在靈魂里的傷痕,是他們未完成願望的魔咒。

在計劃經濟的年代,父輩們見到了太多下崗後衣食無著的人生。

他們一朝被蛇咬,一生怕井繩。

他們以干涉孩子的人生作為關心的方式,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面對他們害怕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道,如今跳槽已經成了家常便飯,蛇早已不存在了。

寫下這篇文,也是希望年輕的朋友多一個理解父母的角度,彌合一點點兩代人的鴻溝。

意在彌合代溝的交流是必要的,嘗試溝通也是對長輩關心的一種回報。

但如果無法溝通,我們也要明白冥頑不靈背後的原因——比起旁人的言語,人當然更相信自己的經歷。

若話不投機,那他們有他們的人生,我們也要走自己的路。

上一代人的夢魘,不該成為下一代人的鎖鏈。

他們走不出歲月的陰影,但沒有權利把下一代也留在泥沼中。

說回開頭拌面的事兒吧。

某次期末考後我主動留下,幫班主任抄寫全班同學的成績。等我們抄完之後,老師獎勵我們一人一個一塊錢硬幣。

時逢暑假,另外兩個同學歡天喜地地奔向小賣部的冰棍攤。我默默走進拌麵店,用我人生的第一份工資,要了我人生的第二碗拌面。

我們要習慣,人與人之間常常不能相互理解的。想要什麼,何必看人臉色,自己去掙就是了。

哪怕滿座親朋,人真正可以依靠的,終究只有自己。

十歲那年我大口地吃著拌面,順便明白了這件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故事板 的精彩文章:

士可殺,不可綠!

TAG:腦洞故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