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有詩詞選·續輯》的主要特徵
《張福有詩詞選·續輯》的主要特徵
作者:黃春華
《張福有詩詞選·續輯》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先生16年心血的璀璨結晶,可喜可賀!
通覽張先生的詩集,頗為震撼!先生的詩集不是普通的個人精神產品,它與時下自娛自樂、自我消遣、低吟淺唱的作品不同。這是長白山詩派的一部力作,大而言之,是中華詩詞事業在關東大地上蓬勃發展的具體體現。
先生之詩詞集的第一個特點是充分運用以詩紀史、以詩證史的功能,開創了詩詞和考古密切結合的先例。
近15年來,先生根據吉林省委的安排,主要負責東北史地重大問題研究,走遍東北三省夫余、高句麗、渤海國全部古墓群、古城和其他重要遺址,努力將文獻研究與文物遺迹調查結合起來,有諸如發現舊石器長白山手斧等30多項考古新發現,填補一些空白,糾正一些誤識誤讀。先生在考古活動中,常常發思古之幽情,視通千年,縱橫萬里。其幽思懷想,深邃自然。對每一次的考古活動和在考古活動中發現的相關成果,先生常常能以如炬之目光,史家之視角,以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在今天是以詩紀史,多年以後,人們在考察這段歷史的時候,不但能夠從歷史文獻中了解歷史真相,同時,還能從先生的詩中得到佐證,達到以詩證史的效果。在先生的詩集中這樣的考古活動和記錄考古活動的詩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如《酷相思·尋避風石》:「幾度尋君何處有,紫霞北,東坡口。在天豁南峰尋覓久。形近者,非如舊。鏤字者、無如舊。 志里形容山裡覆。在何處、天知否?遇風雪天池思釣叟。欲避也,風中走,欲去也,雲中走。」
這是先生第64次登長白山,冒雨尋找避風石、訪圓池的情景。先生此類詩篇以詩紀史,思接千載,有議論,有闡述;有辨析,有勘校。通元識微,入情入理。
先生既有史家銳利之眼目,又有詩人善感之情懷,復積數十年苦讀之修養。為詩作文,均另具隻眼,與眾不同。其構思設想自成一格。先生亦能將往日滄桑與時下世情緊密鉤連,所創作詩篇多能鑒古觀今,意味深長。
例如《鷓鴣天·崗子五銖錢》:「遙思漢武玄菟郡,深解唐賢白馬篇。」更兼先生博覽群書,眼界開闊。故千年經史,百般傳奇,均能在腦間回想;王城故壘,雅士鴻儒,俱在眼前閃爍。
因此,先生筆下之詩篇,多由史及人,由人及物,筆致洒脫,詩風雋朗。或明快、或曠達;或幽默、或沉鬱。皆胸襟開闊,思路寬廣。故讀先生詩詞,會先有詩詞賞心之樂,後有史書啟智之快也。既能感受詩人之浪漫,又能洞悉史家之深邃。
先生之詩詞集的第二個特點是,傳承薪火,紮實培育和建設長白山詩派。
先生所學甚廣,研究成果頗豐,然先生下功夫最深和成就最大的是傳承詩詞,培育和建設長白山詩派。《傳薪·辭源》釋曰:「傳火於前,前火燒完,火到後薪,火種傳續不絕。」用來比喻道術學業的相沿傳遞。長白山詩派源遠流長,自從金的天朝文派析出之後,歷經明清民國以降,至今一脈相傳,日益壯大。然而在傳承發展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曾遇到許多困境和人們的不理解。每逢此時,先生都能以自覺之意識,執著之精神,尊奉「忍、默、勤」之精神,不趨時尚,耐得寂寞,苦苦求索,慘淡經營,終於使長白山詩派贏得各方認可。「吟路搴旌事業興,吉林現象國人驚」、「三江浪涌開流派,質樸貞剛和律鳴」。
本書堪稱長白山詩派的代表作。正是此詩詞選集的出版,促成《長白山詩派叢書》第一批30卷的立項、編輯和出版工作。「流派推來成大勢,全新境界白山頭」。
先生之詩詞集的第三個特點是,豐厚了地域文化的底蘊。
先生之詩集以整個關東大地上的文明發展史、雄偉壯麗的大地山川、民情風物和這片熱土上湧現出的傑出人物為底蘊創作而成,通篇洋溢著強烈的地域文化氣息。
在中華文明的燦爛長河中,關東大地始終與中原同潮共涌,但是由於古代交通的閉塞,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心在中原一帶,致使有些人對關東有了「東陲無文」之謬斷。對此,先生常常深感鬱悶,並以憂責在肩的使命感挖掘、研究和傳承長白山的地域文化。正所謂「崢嶸歲月書生氣,拚命何關使命肩」。先生180多次踏查長白山,遍訪關東大地上的古城遺迹、挖掘關東大地上的歷史文化,撰寫了豐富的關東風物的詩篇。先生的詩集涵納的關東地域文化知識內容廣、思想深刻豐富、詩韻精神充沛,堪稱長白山地域文化的一座寶庫。因此,先生之詩集除具有重要的詩性價值外還具有重要的史性作用及多重地域文化的價值。例如對《寄遼東》詞牌的整理及領銜創作;對《海龍吟》詞牌的開發,對關東特產《採桑子·人蔘》、《採桑子·貢魚》、《採桑子·東珠》等等作品的創作,均屬此列。
秉承「踏遍遼東峰萬座,且留長卷後人看」《辛卯霜降後一日四考柳河羅通山城》(第302頁)先生所創作的詩篇意蘊厚重,韻味悠長,這是先生對關東大地的歷史文化傳承做出的重要貢獻。讀先生的詩集,會讓人們為關東大地的豐厚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詩集的問世,再一次使「東陲無文」的謬論不攻自破,是對關東地域文化的深情禮讚。
總之,品讀先生之詩集,我們感受的是先生踏遍白山黑水的鏗鏘步履,是傳承文明薪火的不懈努力,是涌動的日益壯大的長白山詩派的洪流。所以,讀先生的作品,要將作品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品味,要與長白山地域文化的發展傳承聯繫起來,要與長白山詩派的培育和建設聯繫起來,才能體會先生詩詞創作的深意,也才能走進其作品,讀懂其作品。
先生別署養根齋,人奉「忍、默、勤」,詩求「拙、重、大」。性情瀟洒,風雅蘊藉,「看淡些些身外物,不咸山上影婆娑」是先生的自省,也是先生的追求。先生是一個既有理想、又有激情,並且又有執行力的人,與吾亦師亦友,故餘倍賞其詩、推其行、仰其人也!
感謝先生為長白山詩派、為長白山地域文化傳承、為中華傳統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黃春華,網名阿豆,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教授。吉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關東詩陣版主。
TAG:關東詩陣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