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外國人眼中的中醫:什麼病適合看中醫?什麼病適合看西醫?

外國人眼中的中醫:什麼病適合看中醫?什麼病適合看西醫?

本文作者:【加拿大】胡碧玲(Brenda Hood)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

近幾十年來,中國大力提倡中醫「現代化」,發展中西醫結合,所取得的成就、治癒的病人確實很多。不過,我心中還是感到一點遺憾。遺憾什麼呢?我覺得現代中西醫結合的思路,可能暗藏了中醫的「滅亡」。

1

中醫是完整而有效的醫療體系,

沒必要用外來秤桿糾正「不足」

在北京求學期間,每次我生病,會來到北京一家著名的中醫醫院門診部,但每次醫生都為我開西藥。當我強調一定要吃中藥時,大夫們都會覺得我很奇怪。我的這種待遇,並不是因為我是洋人,習慣吃西藥。因為我的國內朋友去中醫門診看病時,醫生首選葯往往還是西藥。

想起5年前,我在一家中醫醫院實習時,有一位胃酸過多的老太太進來就診。老師按照中醫的望聞問切循序診斷後,告訴我們說,中草藥里有7味葯能控制胃酸過多,隨後,他竟在一個只有12味葯的方子中把這7味葯全用上了

中醫的思路不應該是這樣的,頂多有一兩味控制胃酸的要就足夠了,其它的葯都是用來調整她胃酸產生過多的原因。這位老師的思路顯然是西醫的「胃病治胃」的思路。

第二個星期老太太又來了,顯然這個方子沒有達到療效。這種思維模式的最後結果,只會是豐富了西醫,而弱化了中醫,於是中醫偉大的傳統就變成西醫的一個附屬物。

雖然我是一個西方人,但出於連我都不知道的原因,我很熱愛中醫,希望它能豐富人類的智慧,使人不分種族、國籍,他們的身體、心靈均因中醫而得到健康。中醫幾千年來應用了它自身獨特的理論與手段治癒了無數人,它本身就是一個完整而有效的醫療體系,沒有必要以外來的秤桿「糾正」中醫的「不足」。

2

在中國,中醫自己「不團結」

在接受採訪時,胡碧玲表示,中國中醫自己「不團結」,這將導致中醫發展困難。

首先,中國中醫存在學院派和民間派之爭。

「中國中醫有學院派和民間派,學院派以為民間派不懂理論,民間派以為學院派看不了病。」

學院派,指從高等院校畢業的中醫從業者;民間派,指在傳統的師承方式和實踐方式中產生出來的民間中醫。

胡碧玲解釋,學院派專業學中醫,但很多卻不能實戰或療效不佳;而學院派看不起民間中醫,以為他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理論基礎,純粹憑個人經驗治病。

胡碧玲稱,確實很多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都看不了病,但這樣的說法也不是盡對的,學院派里也有一些很好的醫生,同樣民間派也不乏吹噓之輩和江湖騙子,但爭執和相互看不起解決不了問題,也不利於中醫的發展。

其次,中醫保守,經驗秘方不公開交流。

在胡碧玲看來,在中國,很多中醫都有點「敝帚自珍」,不願意把自己的中醫技術拿出來大家一起交流研討,或者毫無保存地進行傳授。她認為,假如中國的中醫們都能團結一致,把自己擅長的醫術拿出來取長補短,中國中醫肯定能更蓬勃地發展。

中國中醫的「秘方」、「驗方」之類讓西方人看不懂,他們不能理解中國很多中醫成就因為缺乏傳承人,而寧願湮沒也不公開,讓後人在故紙堆里拚命鑽研挖掘,西方人認為,一個好的學術成果就是要公開或者保存。而中國中醫卻認為,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藥方都是自己多年的心血所凝,也是在杏林立足之本,哪能隨意傳人?要傳也要傳給自己的後代,所以造成「獨門」、「祖傳」之類在中國中醫當中屢屢可見的局面。

胡碧玲說,自己為了學習中醫,除了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求學以外,還經常四處走訪求師,研究學習中醫的各種診療方法和經驗。為學一些獨到的針灸技術,她去過山東學習一種靠傳承沿襲的針灸方法,但所獲未幾;她也曾在蘭州一家醫院中學習針灸,但只能靠自己在旁仔細觀察,針灸醫師並沒有過多的言辭和解釋,胡碧玲只能靠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來理解針灸方案的原理。

3

中國中醫的傳承難以為繼

「中醫太偉大了!」胡碧玲發自肺腑地說,固然,她至今還覺得,來中國學習中醫,是一個頗為奇妙的決定,但這並不妨礙她一直堅定地走下往——即使是其間,她曾到中國社科院攻讀研究道家哲學的博士,她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道家的樸素辯證思想,以求更好地理解中醫、學習中醫。

在中國學習的歷程中,她深深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感到在這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度里,傳統文化失去了應有的地位——因此,她認為中國中醫的傳承正面對巨大的難題。

她從自己學習中醫的經驗和體悟總結:中醫的學習是特殊的,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應照搬西方的教育體系

4

在中國,中醫為什麼難以傳承?

胡碧玲認為,現在中國中醫藥專業的學生看不了病,這就說明「中國中醫的教育失敗了」,而民間的中醫傳承由於種種問題也將面臨斷代,中醫在本土怎麼能發展下去呢?

「作為一名醫生,卻看不了病,那誰會來找你呢?」胡碧玲的話很直接,「有很多學中醫的都改學西醫了,以後學中醫的人會越來越少。」

「很多學中醫的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有的只能去藥房抓藥,有的考西醫研究生,有的轉行當編輯,這樣的事情不是個例,太多了!」

在她看來,這就說明了西方的教學體系不適合中醫的發展和傳承。

胡碧玲之所以學習道家哲學,是由於她認識到,中醫和西醫具有根本不同的世界觀和不同的方法論,而中醫看病需要具有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

「現在在中國,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西方的教育模式,而且現代教育里西方的東西特別多,當你進入中醫藥大學學中醫的時候,不能按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很多中醫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接受。為什麼現在有中醫醫師開西藥、開化驗單的現象?那是由於,他們是在按西方的方式思考問題!」

至於民間中醫的傳承,胡碧玲覺得,規模太小,隨時可能斷代。

事實上,自1998年《執業醫師法》頒布後,假如民間中醫沒有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而為人看病是非法行醫。而《執業醫師法》第11條和衛生部第6號令、第52號令對「師承或確有專長」的民間醫生考取「執業醫師證」門檻較高,民間中醫假如沒上過醫學院而又不在公立醫院供職,很難獲得醫師資格。

「現在真的掌握中醫的這些人還有一部分,再過幾年,這些人可能就根本沒有了,那麼下一代的人有幾個能真正掌握中醫?」

繼而又說,「即使有人得到了醫術傳承,假如他不在正規的院校裡面取得一個學位,社會不承認他,病人也不會去找他看病。」

「很多得到醫術傳承的民間中醫會由於沒有醫師執照不再行醫,醫術的傳承往往也會因此而斷。」胡碧玲說。

5

中西醫結合可能導致中醫消亡

胡碧玲的另一個觀點是,中西醫結合是行不通的。

胡碧玲對中西醫結合療法在中國中醫界成為主流感到很遺憾。

「我覺得現代中西醫結合的思路暗藏了中醫的滅亡。」

「這真不啻為是一個嘲諷。」胡碧玲很認真地說,「由於西醫是不會容納中醫的,容納的是一些技巧,但不會接受中醫的理論。」

「西醫理論根本不承認中醫理論中的氣、經絡、陰陽五行說等等。所以中醫為了『科學化』,其治療配方中的思維就越來越接近西醫的思維模式,現在選葯越來越不按傳統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學的藥理作用相配。」胡碧玲說,「現在中國在臨床上已經很少使用中醫的病名來診斷一種疾病。」

她不客氣地指出,「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誤區,是完全的西化。同時,她認為即使要中西醫結合,也應該是中醫容納西醫。

「從我自己個人的角度來看,唯一可以實用的方法是把西醫融進到中醫裡面,而不像現在,把中醫融進到西醫裡面。因為中醫看病是在生命的層次看病,西醫看病只是在肉體的層次而已。」

胡碧玲又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說明,西醫大多以為疾病一定與各種細菌侵進、局部病變等有關;中醫看病,是把人看成一個整體,而不只是集中在患病的部位。中醫的重要特點是「辨證論治」,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搜集到患者的證據,透過證候(現象)捉住疾病的本質,分清邪正,扶正祛邪。因此,中醫更加具有整體觀,而中醫宏大的內涵足夠容納西醫。

她堅持以為,中醫藥獨特的理論和方法,與西醫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不能迫使中醫去迎合西醫的「科學觀」。而現在,中醫藥在「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思維變異中,逐漸丟失了本有的「中國特色」,而被邊緣化。假如再不及時以正確的方式拯救,或許過不了多少年,中醫不排除像大熊貓一樣會成為「瀕危國寶」,從現在的「危症」惡化成「絕症」。

6

中醫在海外比西醫可能更受歡迎

胡碧玲談到,目前,中醫在國外發展得非常好。據她所知,在歐美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中醫診所,尤其是北美洲,往往規模較大並且不止一家。同仁堂也已經進入北美洲,在溫哥華、多倫多都開設了分店,並且生意非常好,往往都是病人主動求診。

胡碧玲女士說,現在西醫藥在外國人的眼裡快走到盡頭了,主要有幾個問題已令眾人警覺,首先是發現病症後需要大量的檢查,用度高昂,手術費更是天價;其次是很多疾病一旦發生,便面臨終身吃藥的痛苦,有的藥物還會很快產生耐藥性;再次是西藥作為化學合成物,會有各種未知的毒副作用

世界文明程度的進步,僅靠單一的現代醫學技術已不能應付這種複雜的新局面,醫療模式的轉變和回歸將會掀起潮流。並且,由於人們對化學藥品副作用的了解深入,國際醫藥市場中,傳統藥物的用途和影響也將不斷擴大。

主流的西方醫學在西方已發生了悄然而又深刻的改變,西方人已經了解到西醫療法的不完善,並開始尋找一些其他辦法來替代,包括中醫在內。替代醫學因能夠解決人們的身心疾病而開始廣受歡迎,中醫是幾十種替換醫學裡在西方發展最快的一個。西方學者認為,21世紀應該是精神的世紀,而西醫擅長的僅僅是把人的肉體看作診治的對象,很難在身心這一領域有所建樹。

據統計,現有60%以上的歐洲人使用傳統藥品,歐洲佔全世界草藥市場份額的44.5%;而美國公眾和醫學界也逐漸認識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廣泛的特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美國的3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早已經批准針刺醫療活動,每年有100萬以上的患者接受針刺治療,針刺醫師達到1萬多名,同時從事針刺的西醫師約有3000人。」胡碧玲透露,「而我已經從廣州中醫藥大學取得了博士後學位,即將前往美國的一所大學擔任中醫相關課程的教學。」

「中醫在中國可能會慢慢地逐漸走向衰弱走向消亡,反而會在國外的一些地方慢慢地興起。由於中國目前的醫學環境,不太能夠支持中醫的發展,中國中醫現在的研究都是在用西醫的那種理念去研究,中醫在中國沒有發展的土壤。」胡碧玲說,「你要是不發展,任何一件事情他很快會走向滅亡」。

什麼病看中醫?什麼病看西醫?

中醫是我國幾千年的獨特醫學瑰寶,西醫在中國是近百年興起的醫學科目,雖然兩者有不同的理論基礎,但也都不妨礙其能治病救人。

有些人說西醫好,有些人說中醫強。我們認為,不同的病,中西醫各有所長:

有一些病應該更加註重調理,就不應該跑去看西醫;有一些癥狀則更加適合西醫,比如一些緊急的狀況等。

我們整理了一下,根據不同的癥狀,推薦不同選擇方向~

心腦血管疾病:先西後中

如:高血壓病、心臟病、中風、腦梗死等。西醫在急性發作時有迅速控制癥狀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醫藥主要在改善患者體質方面發揮巨大調理作用。

便秘:首選中醫

西藥對便秘的治療較為短效,只能作為應急措施。不要過多服用瀉藥,避免藥物依賴。

頸椎病:首選中醫

中醫理療是治療該病種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藥調養,更有優勢。

腰椎間盤突出:首選中醫

更多情況下中藥配合理療效果較好,西醫主要在疾病晚期手術治療方面有優勢。

面癱:首選中醫

西醫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中醫針灸配合理療效果在臨床上療效更確切,一般來說治療越及時,效果越好。

口腔疾病:首選西醫

西醫牙科相關醫療器械完善,在手術矯形、治療等方面優勢明顯。

一些非器質性病變比如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則可選擇中醫治療。

脾胃病:首選中醫

如慢性胃炎、腹脹便溏等,一般病程較長,機理比較複雜。西藥多為單成分,不如中藥個體化治療(一人一方)更容易貼近病情。

中醫認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藥幫助調節脾胃升降,必要時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調節消化系統疾病。

過敏性疾病:首選中醫

濕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一般屬於免疫功能紊亂。由於免疫系統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用西藥很難找到針對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葯後容易反覆。

而中醫是跳出局部從整體來調節,認為過敏是由於正氣相對不足,邪氣入侵造成的,治療無非是輔助正氣,排出邪氣,簡單治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皮膚病、青春痘:首選中醫

西藥副作用相當大,不宜久用;中醫從全身調理,作用緩和但持久。

白癜風:中西各有特色

白癜風為難治性疾病,治療需要持續。西藥主要在局部用藥、激光治療方面有特色;中醫依靠辨證論治,進行全身調養。

帶狀皰疹:首選中醫

帶狀皰疹屬於病毒感染引起,西醫針對病毒也沒有特效藥物。中西醫療效較好,需要注意防治併發症及後遺症。

特發性脫髮、斑禿:首選中醫

這類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醫不易治療。中醫從氣血不足、臟腑虛損、痰濕瘀熱等角度出發辨證治療,有一定療效。

婦科病、感染類疾病:中西醫皆可

如盆腔炎、陰道炎等。對於急性發作期、採用西藥抗感染治療見效快。中藥和中醫理療則對一些慢性反覆發作性炎症療效更好。

不孕不育:根據病因

首先應該仔細查找病因,再確定找中醫還是西醫。屬於輸卵管阻塞等有明確器質性病變的,西醫治療較好,但大多數功能性病變引起者,中醫藥調理有獨到之處。

原發性痛經:中醫

西醫對原發性痛經治療效果不佳,多屬對症治療。中醫辨證施治效果較好。

月經失調:中醫

婦科疾病常屬於激素分泌紊亂,如果單純調節某種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劑量,還容易引發體內一系列激素變化。中醫從整體調節婦科也是一門強項。中醫認為,婦科疾病大多是體內有瘀滯或血虛,採取疏肝補腎、養血活血等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更年期綜合征:中西醫結合

西醫治療在一些人群身上較為明顯,中醫長期調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醫

失眠大多屬於功能性紊亂,中醫可從氣血、陰陽等角度辨證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鎮靜安眠類的西藥容易導致依賴,只能短時間服用。

偏頭痛:看中醫

首先檢查明確病因,在排除器質性問題後,採取中醫調理。

偏頭痛大多沒有病因,屬於功能性紊亂,西醫沒有更好的辦法。

亞健康:首選中醫

西醫生化檢查等指標正常或輕微異常者,都可通過中醫進行調理。

複雜慢性病:中醫

如慢性腎炎、風濕病、中風後遺症、腫瘤等,西醫可能會採取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醫通過辨證選方,喝湯藥或扎針灸,效果不錯,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也小,腫瘤患者配合內服中藥還可以緩解化療的毒副作用。

非器質性疾病:中醫

有些人平時容易出現疲勞乏力、精力不足、頭暈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煩躁等癥狀,雖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經西醫化驗、拍片檢查卻發現不了明顯的器質性異常。

這些也是中醫擅長的領域,可以針對這些癥狀選葯,做到提早治療,防止病情加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孔子和老子的對話,流傳百世的千古智慧
長壽的終極方法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