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技術分析:核爆炸中獨特的「雙閃徵候」現象成因

技術分析:核爆炸中獨特的「雙閃徵候」現象成因

在熱核爆炸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會感到先是一陣刺眼的強光後又「暗了一下下」,接著出現一個升騰的火球。伴隨肉眼可見的衝擊波向周圍擴散著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核爆炸初期的「雙閃徵候」現象。那麼,是什麼原理出現這個現象的呢?

這個原理很簡單,光的折射現象。

雙閃徵候光學分析圖

雙閃徵候是目前全球檢測大氣層內「核爆炸」最為準確、簡便的手段之一。由於核爆炸初期會出現一個極短但是極為強烈的閃光(時常在1毫秒左右);在這之後,就會出現(通常根據當量的大小)幾百毫秒到幾秒鐘間隔後才能出現的相當長時間「升起」的火球光(從紫色轉變成綠色,最後固定成白色向外擴散)隨後是衝擊波、輻射塵。這樣的2次光輻射,被稱為「雙閃徵候」。

三位一體核試驗爆炸16毫秒後的情景,其火球寬度約為200米,外層的「罩」即為離子層。

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爆炸瞬間爆心能量「快速」(時間真的很短)向外膨脹,這時我們就看到了第一個強「閃光」。但是在爆心周圍的空氣迅速受到擠壓,並向外像水波一樣的擴散,密度逐漸增大後這層空氣已經被摩擦、「電離」成粒子氣體,這時爆炸光被這層不透明的空氣阻擋、折射。我們會暫時的看不到爆心光亮,原因是被這層電離氣體阻擋住。接著隨著距離的增加,空氣密度開始降低,爆心的光線再次釋放出來,我們才能接著看到核爆的能量光線。經過上述過程後,在觀測距離上我們就會看到核爆炸獨有的「雙閃徵候」。

三位一體核爆10秒後的火球

兩次閃光間隔越長證明核爆炸的當量越大。

GIF

核爆衝擊波,在這之前的光輻射已經將物體表面「氣化」

雙閃現象有一個知名事件:「維拉事件」(Vela),是懷疑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證據」之一。

美國發射的「維拉」光學探測衛星本來是利用「雙閃徵候」原理監測冷戰時期的蘇聯有無違反《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核活動。但是1979年9月22日,「維拉」系統的6911號衛星在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處愛德華王子群島與克羅澤群島之間的海域觀測到一次雙閃。美國情報小組隨後認定這是一次3000噸當量的核爆炸!但是隨後的調查美國卻宣稱沒有在該地區檢測到放射性現象。直到多年後解禁的資料顯示這是以色列和鈾礦擁有國南非進行的一次核試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旋轉的車軲轆 的精彩文章:

冷知識!坦克三人開,直升機二人開,戰鬥機一人開,什麼道理?

TAG:旋轉的車軲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