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4歲裸捐1857萬,她說:「我天生就是個教書的」,卻值得每個中國人尊重!

94歲裸捐1857萬,她說:「我天生就是個教書的」,卻值得每個中國人尊重!

GIF

每 天 送 你 一 份 生 活 菜 單

給 寂 寞 的 靈 魂 畫 一 個閃亮的妝

她鄉 · HERLAND

::::

按語:「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

她曾任台灣大學教授、

美國哈佛大學、

密歇根州立大學

及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她說:

「我天生來就是個教書的。」

她話語中的簡單,

是在經歷了一生磨難後

尚存的淡然。

這位之身海外

傳授中國古典文學時間最長,

無論是才華還是影響力

都不遜色於楊絳先生的女學者,

一生災難離奇,

用她自己的話說:

「我的憂患總是接連而至的。」

早年喪母,中年婚變,晚年喪女

當生離死別成了一生的主旋律,

她卻仍有力氣堅守在那裡。

「死亡」讓她在悲痛中思考,

於是她說:

「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

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她一生醉心於詩詞,

執著於教書,

她所有的遭遇化成了筆下的詞,

便是對王國維那句:

「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

最痛卻也最真實的詮釋。

一生輾轉海內外,

91歲還在帶徒弟,

94歲裸捐1857萬,

她的名字叫做葉嘉瑩,

人們都尊稱她一聲「先生」

她的故事,

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講完的。

01

1924年,

葉嘉瑩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

她的祖父為光緒年間翻譯進士;

父親任職於中國航空公司;

母親曾是一所女子職業學校的老師。

受家族文化的影響熏陶

少年時期的葉嘉瑩

就在詩詞文學方面頗有造化

父親教她英文,

姨母教她《論語》,

伯父在她10歲的時候,就出題讓她作詩;

15歲,因為看見一隻將死的蝴蝶,

葉嘉瑩寫下《秋碟》;

16歲,她又寫下一首《詠蓮》:

「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字裡行間如此深刻,

悲憫之心在少年時期就顯露無疑。

1941年,葉嘉瑩順利考取輔仁大學國文系

然而母親卻因疾病,

在由天津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去世了,

突如其來的災難,

剝奪了她為夢想欣喜的機會,

她不曾設想,

自己在人生新篇章初起之時,

就差點被命運的當頭一棒徹底擊倒

......

就是在那一年,

母親突然離世,

父親又因「七七事變」隨國民政府西遷,

與家中斷絕了音信;

於是,

17歲的葉嘉瑩,

只好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

與伯父伯母一同艱難度日。

(葉嘉瑩為母親戴孝照片)

但在巨大的變故中,

年紀輕輕的葉嘉瑩逐漸展現了過人的堅韌。

悲痛中,她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

不過

想必就算是含淚寫下的《哭母詩》

也表達不出當時心中苦楚的萬分之一: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事後葉嘉瑩回憶那段時關,她是這樣講的:

「我最痛苦的一段回憶,

大概就是聽到釘子,

一下又一下敲進棺木的聲音。」

02

不知是不是深受早年經歷的影響

葉嘉瑩後來的愛情經歷也頗為坎坷

在大學讀書時,

她幾乎不與男生交流,

即便是別人主動追求,

也基本得不到她的回應。

後來,一位欣賞葉嘉瑩的老師

將自己的堂弟趙鍾蓀介紹給了她。

然而之後的這段婚姻,

也並沒能讓她的生活變得容易分毫。

1948年葉嘉瑩結婚隨丈夫遷居台灣

好景不長,

1949年,台灣的「白色恐怖」悄然蔓延,

趙鍾蓀因種種原因入獄。

此後不久,

葉嘉瑩和剛出生4個月女兒也深陷牢獄之災。

短暫的牢獄之災也許在那個背景下不算什麼

更可怕的

是隨之而來的一切。

丈夫不在身邊,

家庭,工作,住所都沒有了。

葉嘉瑩無奈只得帶著女兒

到高雄的親戚家避難,

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

白天,她抱著女兒站在屋外以免打擾他人

夜裡,由於親戚家人實在太多,

她們母女也只好在走廊上打地鋪。

之後的葉嘉瑩,

帶著女兒到台南

靠教書艱難為生。

她一邊工作,一邊帶女兒,

還要一邊四處打聽丈夫的消息。

苦苦盼著,這一切能早些過去。

但可惜,

命運並沒有給她安排容易的情節,

三年過去了,

丈夫終於出獄歸來

卻不想為何性情大變,

喜怒無常,暴躁乖張

……

葉嘉瑩有沒有絕望的時候,

有,

她甚至想過放棄自己的生命。

但在最黑暗的日子裡,

她遇到王安石的一首詩,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眾生選眾業,各有一機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這首詩給了葉嘉瑩很大的觸動和鼓勵

於是

面對生活的再三刁難

丈夫的棄之不顧,

葉嘉瑩還是緊咬牙關,

一個人把所有都抗了下來。

03

1966年,

葉嘉瑩被台灣大學赴派往美國講學,

先後任美國密西根大學、

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69年,

她成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定居溫哥華。

1974年,葉嘉瑩重回祖國大陸的時刻,

一口氣寫了1878字的長詩《祖國行》:

卅年離家幾萬里,思鄉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然而就在兩年之後的1976年,

災難再次不期而至

一場車禍

草率地帶走了葉嘉瑩大女兒和女婿

多年以後在一次演講中,

葉嘉瑩這樣回憶道:

「1976年3月24日,

長女言言與婿永廷以車禍同時罹難……

我半生漂泊,

辛辛苦苦維繫了我的家庭,

而我大女兒跟我大女婿

居然發生了這樣的不幸。」

04

1978年春,葉嘉瑩給中國教育部寫信,

申請回國教書,

次年,葉嘉瑩回國,

先後到北大和南開教書;

此後每年的3月,

只要溫哥華的大學停課放假,

她就回到國內任教。

而到了國內,

她也並沒有止步於南開

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

四川大學、蘭州大學…

這些學校都有過她的足跡。

指教70餘年,奔波30餘年,

直到年邁再也受不住長距離辛苦

這才在南開大學落下腳。

一位學生回憶說:

「那個時候大家穿著清一色的(衣服),

男生和女生都很難分辨,

唯有葉先生在講台上那兒一站,

從聲音到她的這個手勢、這個體態,

讓我們耳目一新。沒有見過,真是美啊。

而葉嘉瑩則表示:

「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大陸教書,

我可以隨便講,講到哪裡就是哪裡。」

其實遠不止大陸和台灣,

葉嘉瑩的足跡遍布世界

橫跨歐美亞三大洲,

是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讓全世界的人們

都感受到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力量

更讓人動容的是

這一切的費用,她都是一人承擔

在國內講課從來不要任何報酬。

當被人追問的時候

她也只是簡單的一句:

「我是心甘情願回來的,

不能跟國家要一分錢。」

葉先生曾說:

「詩詞,是國魂,

可現在的青少年

一般都不太喜歡去讀,」

為了致力於中國古典詩詞的教育

葉嘉瑩先生自1990年從哥倫比亞大學退休後,

就馬上投入到了國內古典文學的人才培養之中。

1993年,

她在南開創辦了「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

(1997年改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

還捐獻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

專門設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

用於國內古典詩詞方面的人才培育。

縱使一生辛苦,從未嘗過「輕鬆」是何等滋味

葉嘉瑩先生也從不曾停下過腳步,

她曾半打趣地說自己:

「我雖然是老了,還是有這種痴心在。」

痴心,不易。

05

葉嘉瑩先生曾在寫過一首《浣溪沙》,

詞中她說:

「蓮實有心應不死,

人生易老夢偏痴。

千春猶待發華滋。」

筆者認為,

都說「自古文人均傲骨」

而從葉嘉瑩先生一生的經歷中

我們看到的是她身為一名卓越女性的傲骨;

從葉先生對教書育人的執著中

我們看到的是她身為一名學者巨匠的風範;

從葉先生筆下的詩詞中

我們看到的是她身為一名文人墨士的情懷。

龍應台曾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寫道,

「葉嘉瑩是被時代踐踏、侮辱、傷害的人之一。」

但葉先生自己卻說:

「我們在大時代的戰亂變化之中,真是身不由己。

(命運)把我丟到哪裡,我就在那個地方,

盡我的力量,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這份「走到哪裡,就在哪裡拼盡全力」的勇氣

是何等的偉大!

不是隨波逐流,

沒有自暴自棄,

卻是拼盡全力。

前不久,

94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裸捐1857萬,

在南開設立獎學金,

建立研究所,

為的,

就是中國古典詩詞文學及其精神的傳承。

她用詩詞道盡了一生艱辛,

也希望用能在自己的餘生

將詩詞繼續下去。

於她而言,

詩詞雖說不完她的所有

卻已是她這輩子認定的所有。

就像當初決定回國執教的她所說的那般:

「我要回國,我要把自己一生交給詩詞!」

筆者想,最熾熱的熱忱與最忠誠的信仰,大概就是如此吧。

作者:Lydia

來源:留通社

編輯:Athrun

微信:樂尚她鄉

::招聘::

::::

「有她的地方,就是家」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尚她鄉 的精彩文章:

【她 · 閱讀】那個嫁得不好的姑娘,去年賺了900萬!
【她 · 頭條】機場免稅店購物最強攻略:到底怎麼買才最便宜?

TAG:樂尚她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