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不變的「鬧花燈」——林毅智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觀看「鬧花燈」,總是很自豪我們村有這一傳統習俗。一年之中,村裡最熱鬧莫過於元宵節當晚。屆時,港頭村「家廟」里人頭攢動、香火鼎盛,整個村莊熱鬧非凡!每次,我都依偎在爸媽的背上,伸著脖子去看「穿『燈腳』」、「搶『丁花』」,再和小夥伴們一起燃放煙花,玩的不亦樂乎。在我的童年裡,「鬧花燈」留下了美好、溫暖的記憶。
港頭村林氏元宵「鬧花燈」,據族譜記載是本村明朝進士林紹在朝為官時,曾奉勅閱視宣大山西三鎮邊務。皇帝視其辦事得力,恩寵有加,為褒獎他,特賜「閥閱賜蟒」高銜,享此殊榮,在漳浦境內僅有黛峰林(港頭林)一家。故我族人每年元宵節廟內外都要懸掛成雙「林府三世進士閥閱賜蟒」大燈籠,舉行隆重而莊嚴的祭祀祖先和「鬧花燈」紀念活動。
元宵節當天,「家廟」後廳香火縈繞,大大小小擺滿了幾十桌的禮品,用以祭祀祖先。「家廟」兩側的牆上,懸掛著當年「新婚」或生「男丁」的家庭製作的一座座獨特的「丁尪」,顯得光彩如意,以湊上熱鬧排場。「家廟」的前廳中樑上,懸掛著一朵用赤竹片精心編織直徑一米多的花燈寶蓋,裡頭扎有插在蒲姜頭上的 72 盞燈花、東西南北四朵大茶花,中央插一身魁生、八個八仙箍和六個鯉魚箍,此標誌著祖先曾被嘉靖帝賜「蟒袍」的榮耀。
夜色漸暗,「家廟」大門口排起由「新婚」和生「男丁」組成的隊伍,生「男丁」的抱著兒子,新娘身著紅裝,手拿有頭有尾的甘蔗,意指婚姻有頭有尾,家庭幸福美滿、和和睦睦,如甘蔗節節甜蜜。等大門一開,「新婚」和生「男丁」的在婆婆的陪同下,走進大門,從花燈寶蓋底下穿過,繞過後廳祖先的靈位,再從大門走出。此意為「新婚」祝來年生貴子,生「男丁」 祝年年吉祥。「穿燈腳」活動過後,小孩子們高興地燃放煙花,大人們恭恭敬敬地點香祭祖,族人間歡歡喜喜,親親熱熱嘮起家常,互祝新春吉祥,家廟內外一片喜慶吉祥。
晚上九點左右,「鬧花燈」的高潮終於開始了。搶「丁花」,誰先搶到它,誰就會給自己來年帶來好運、家庭平安吉祥、賺大錢的福氣,故你爭我搶,互不「謙讓」。可搶到「丁花」並不容易,一是競爭者要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底盤」不穩;二是拉伸人通過大繩控制花燈寶蓋,使其能不時地變換節奏、迅速地上下移動。這樣一來,競爭者便難以摘走「丁花」。
搶「丁花」一開始,便上演了一場「鬥智斗勇」的好戲。拉繩人靈活而有力地控制花燈寶蓋,使其漸漸下落「逗」競爭者,勾起他們搶的「慾望」。一旦競爭者出手將要抓住「丁花」時,拉繩人猛的一拉大繩,花燈寶蓋迅速向上「躥」,競爭者瞬間撲空,引起鬨堂大笑!有時,競爭者抓住了花燈寶蓋的赤竹片,拉繩人便使勁來回拉大繩,競爭者往往因抓不牢而被甩飛,瞬間「點燃」全場,觀眾歡呼聲、尖叫聲一片,不斷有人拍手稱讚!競爭者每次「失利」後,便與身邊的人商討「戰術」,總結「失敗」,熟悉花燈寶蓋移動的「規律」,再鼓起「士氣」,繼續「衝鋒」。有時,競爭者表面上站都站不穩,實際上是在等待「時機」一把摘走「丁花」;有時,競爭者們互幫互助,雙手搭在對方肩上,穩住「陣地」,穩紮穩打;還有時,競爭者們團結協作,一人先抓住赤竹片,其餘人陸續上手,利用重量穩住花燈寶蓋,再將「丁花」哄搶一空。整個活動過程中,競爭者們與拉繩人各自使勁渾身解數,互相「較量」,「家廟」內掌聲、歡呼聲不斷,高潮迭起......真是精彩!
接著,開始由各房頭家組織祭祀祖先儀式,以示孝心。禮畢,鞭炮、禮炮雷鳴,響徹夜空,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直至晚上十一、二點,「鬧花燈」活動才結束。
長大後,在外求學多年,只要條件允許,我都會去觀賞「鬧花燈」,再感受一番熱烈、激情、驚險,甚至是揪心。更是回味兒時趴在父母親背上的依賴、溫暖、無邪,回味兒時和小夥伴們玩耍時的開心與天真。縱使離家萬里,時光飛逝,「鬧花燈」永遠是我心目中的美好與想念!
作者簡介
林毅智:漳浦縣佛曇人,陸軍某院校學員,佛曇文化研究會會員
圖文來源:佛曇文化研究會
責任編輯:楊肅鴻
審核:林惠玉
監製:楊坤山
TAG:佛曇資訊 |